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王景珊
王景珊(1954~)秦腔剧作家、编辑。陕西高陵县人。1980年毕业于青海师范专科学校,后又入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毕业后历任西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副主任、西宁市广播电视局局长、西宁晚报社社长等职。1976年从艺,创作并发表诗歌、小说、广播剧、电视剧等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后又进行秦腔剧本创作。所作现代秦腔剧本《为了明天》获青海省第三届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现代秦腔戏《湟水情》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编剧一等奖,型秦腔现代戏《母亲》获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编剧奖等。 -
82019-10
[ 词条 ]《群儿赞》
古代秦腔著本。清解元陈伯澜著。陈伯澜,陕西三原人,一生酷爱秦腔艺术。秦腔艺人诗赞。全书共有诗156行,从5个方面赞颂了麻子红、党甘亭的秦腔艺术造诣和2人在三秦地区的深远影响。全诗涉及清末陕西秦腔艺人20余人,剧目40多出,提供了这一历史时期秦腔在唱腔、音乐、表演、班社、艺人、剧目、演出习俗诸方面的具体资料。 -
82019-10
[ 词条 ]临潭新堡剧团
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宣统元年(1909)创建于临潭县新堡乡。初期以演出眉户为主。1951年,秦腔老艺人郎生智,由岷县迁居新堡,参加并主持了剧团的演出业务和导演工作,逐渐转为以演秦腔为主。剧目多是眉户和秦腔传统戏,是全县最为活跃的业余剧团之一。 -
302019-09
[ 词条 ]《党阁老辞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进萝卜》。小生、老生唱做工并重。各路秦腔常演。现存世3个版本: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冯大鹏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铁钉床
东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火龙床》《马刚捉妖》。净角、红生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年张太和口述秦腔抄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五集收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收藏中路梆子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秃子闹房》
中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秃子劝妻》。小丑、小旦唱做戏。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1934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收李颜》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锦竹关》。净角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甘肃、西府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罗太坤口述秦腔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刘喜戏班
宁夏秦腔班社。班主刘喜。清光绪末年(1908)陕西咸阳人刘喜带领近20人的秦腔戏班来到宁夏,经常于各大庙会演出。演出的剧目均为秦腔传统剧目。主要演员刘喜、刘大旦(青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