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王超民
秦腔演员。先习小生,后改须生、红生。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陕西牖民学社学艺,受业于朱喜堂、惠济民、吕子清等。出科后,在陕西礼泉玉庆社搭班。抗战爆发后,到甘肃泾川、平凉、西峰一代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王振汉
王振汉(1938~2008)秦腔鼓师、演奏员。江苏徐州市人。13岁加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职管乐,擅于竹笛、双簧管等。 -
302019-09
[ 词条 ]陈正庆
#183;小教师》《山神》《河潮》《山姑娘》《买时装》《白憨女》《山道弯弯》《庄稼汉》《山魂》《瘸腿财神》《门神》《女儿沟》《寡妇门前》《山外老哥》《石头歌》《猴二取经》《鞋匠娶亲》 等几十部话剧、花鼓、秦腔大戏剧本和小戏 -
302019-09
[ 词条 ]撵台戏
秦腔演出习俗。即主家同时请两个戏班,搭建两个台子进行对台演出。最后一天,要求两个戏班各出一戏,同台套演。 -
302019-09
[ 词条 ]抖马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人物上场式的一种。借助传统演出道具“马鞭”,通过多种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组合与连续进行,表现跃马扬鞭、策马行进的场面。因其表演节奏紧、动作快,多用于比较激紧的戏剧场面.如秦腔《火焰驹传信》艾谦出场的“抖马”表演即是。单抖马凡一人出场的“抖马”表演,无论快、慢,均称“单抖马”。与“双抖马”相对。秦腔《荆柯刺秦》秦舞阳和荆辅出场时的双抖马表演最具典型。半抖马“慢抖马”身段套数的简化。有时为了演出紧凑,删去“慢抖马”最后一环身段表演,即在双腿扎“前弓后箭式”之处而止。 -
22019-10
[ 词条 ]董兆俭
担任秦腔剧目《思补情》等多部剧目的舞美设计并作艺术指导,获1990年西安太阳杯奖。同时精于绘画,国画《夏河》、油画《陇南春》、版画《兰州冬日》、水彩画《溪边》等皆入选全国美展,曾在刊物、画集上发表。 -
82019-10
[ 词条 ]《檀道济》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旭明、刘更生编剧。别名《凯旋图》。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宋书檀道济传》。西藏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南朝宋帝刘义隆,听信大司徒徐羨之谏,欲与北魏主和,自让洛阳于北魏。 -
302019-09
[ 词条 ]和强
(1936~2004)秦腔演员、编剧、导演。工须生。陕西澄城县人。原名和章泉。幼受父和心如艺术濡染。13岁参军即入玉门油矿文工团秦剧队学艺,师从王新民。初工小生,后改演须生靠甲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