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汉中李
汉中李(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须生,兼及他行。陕西汉中人。天水西秦鸿盛社最早的演员之一。熟悉陕、甘各地小曲,故能秦腔、曲子“两门抱”。 -
82019-10
[ 词条 ]《越国借粮》
《越国借粮》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须生、武生唱做打并重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唐玉柱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越国饥馑,勾践派范蠡赴吴借粮,吴王夫差不予,反重责范蠡。 -
22019-10
[ 词条 ]吴复兴
吴复兴(1943~ )秦腔作曲家、一级作曲。陕西西安市人。1958年进入陕西省戏曲剧院学艺,师从炱金魁、张万、荆生彦、李正敏、王东生等。1973年始学作曲。1975年以来,曾与人共同创作秦腔《洪湖赤卫队》《祝福》《艳霞》《梁玉娘》《宇宙锋》《卧虎令》《千古一帝》的音乐。2010年为秦剧《锁麟囊》作曲获第五届西北秦腔艺术节作曲一等奖。后任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团艺术组长、陕西省秦腔花脸研究会副会长。 -
82019-10
[ 词条 ]粉妆
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系粉剂,故名“粉妆”;又因当时尚无电灯照明,舞台灯光十分暗弱,生、旦化妆颇为清淡,故又称为“淡妆”。秦腔旦角面部化妆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旦角化妆较为仔细,擦粉、抹胭脂,并用烟墨勾眉画眼,同时用手指蘸黑墨子淡揉眼窝以衬托眼神,并在下唇正中点一个小红圆点;老旦则不擦粉,或素脸、或抹一点土黄、或加几道白皱纹即成。秦腔生角面部化妆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须生、老生化妆均不擦粉,仅用辛红勾画印堂纹,再简单画出眉毛即可;小生、生则擦粉抹、少许胭脂即可成。 -
302019-09
[ 词条 ]王军武
王军武(1946~)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任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等职。1967年开始剧本创作,代表作品有秦腔《荆辅刺秦王》《鸿门宴》《千金买笑》《药王孙思邈》《刘志丹》《鲁迅在西安》《不能公开的秘密》《金州银果》《陪嫁的宰相》《鹑觚原》《刘胡兰》《大寨之路》等;与人合作创编的剧本有曾获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本奖、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创作奖等奖项。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文学学会会员。现为陕西唐梨园秦剧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所属秦腔剧院院长。 -
82019-10
[ 词条 ]旗头
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是旗装戏的妇女发型。共有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发式。①两把头。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属旗头类。其形状是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向上梳到头顶,在头顶绾作较为高耸的髻。秦腔旦角发式的一 种,属旗头类,为旗装戏中妇女所用。将头发绾 在头顶,做成圆扁式样,用于辽、金、清代的平民 妇女。秦腔旦角发式 的一种,属旗头类。为剧中辽、金、清代之旗装宫 廷妇女所用。发式为将头发拔在一处,于头顶绾 成扇面模样。化妆程序为提眉、贴鬓,与包大头 同。 -
302019-09
[ 词条 ]《六部大审》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莲灯》《粉宫楼》《审刺客》《审史龙》等。须生、正旦、净角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审朿ij客》。事出清朱良卿《九莲灯》传奇。各路秦腔常演。有判官吹火特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贺振民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302019-09
[ 词条 ]《三进士》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一门三进士》《朱砂冠》《八珍汤》《寻儿记》《同根异果》。纱帽生唱做工并重。含折戏《打棒槌》。西路、南路、中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六集书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另有山东梆子抄存本、蒲州梆子抄本。本剧讲述了山西平阳书生张文达,向当地周、常两家借路费,进京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