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
名角 制秦腔戏班组建体制。以技艺超群、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为中心,组成搭配整齐的班底进行演出的体制。旧时,戏班根据演员专工行当及其所具备的艺技实力,将演员划分为头道演员、二道演员甚至三路、四路演员等,又将能够胜任须生、大净、正旦、小旦主要角色的四名头道演员称为“四梁”,这四名演员即称为“挑大梁”的名角名角制戏班等级森严,分工细致,而且多由头道旦角或头道须生挑班。头道旦角挑班的如陈雨农的玉庆班、陈景民的新兴社,头道须生挑班的如刘毓中的新声社、刘易平的天汉社等。由此形成以名角为“梁柱”的四种戏班体制模式,分别为“七紧八慢九消停”(见角色制)、“四梁四柱制”“四梁八柱制”“十三头网子制”。①四梁四柱制。这种戏班角色体制,既决定于秦腔剧目以正剧、悲剧为主的人物设置,也决定于秦腔演员必须精通本行而兼演其他的通例要求。如旦角兼演小生,须生兼演老旦,老旦兼演须生,丑角兼演彩旦等。 -
302019-09
[ 词条 ]
秦腔 史各类辞书对秦腔条目的解释,也是如此。比如《辞海》对“秦腔”释义即:“明中叶以前由陕西、甘肃的民歌发展而成。”秦腔雏形及演出形式。清代,秦腔已臻成熟,开始在陕甘两省大范围广传流播,甘陕两省秦腔虽承“秦声”一脉,但风格并不一致。甘陕秦腔在剧种称谓上的变异和差别,暗含着两省秦腔各自发展的途径和影响。甘肃秦腔称谓 在甘肃境内,历史上对秦腔的称谓有大戏、西秦腔、甘肃梆子腔、西皮调、北派之秦腔等。 大戏 甘肃境内秦腔本土生成的根基。全剧所用腔调有[水底鱼][字字双][小曲][西秦腔]四只,皆属北方歌腔,但对其剧目总冠以“西秦腔”之名,说明该剧系西秦腔剧本。酒泉新光学社以及以社代班的宁县振兴社科班、兰州新兴社科班、平凉聚义社科班和兰州军界的西北戏剧学校等,差不多都聘用陕西演员为教练,取用陕西改良唱腔为教材,刘毓中、刘易平、何1辰中、岳中华、沈和中、靖正恭、陈景民、刘金荣、刘全禄等大批陕西名角相继到甘肃组班甚至落户 -
92019-10
[ 词条 ]《大
秦腔 》该刊以“振兴秦腔艺术,繁荣秦腔文化”为宗旨,围绕秦腔剧本创作、剧目、演出评介展开理论探讨和争鸣。辟设“专家座谈”“传媒之声”“一家之论”“人物专访”“名班名设”“秦腔绝活”“经典剧目”等20多个栏目。 -
82019-10
[ 词条 ]《品味
秦腔 》上编“声情篇”,为秦腔名家、名戏、名段赏析点评。涉及陕甘两省老、中、青三代名家各个行当数十人,均为传统戏与现代戏优秀剧目精华唱段。 -
182019-11
[ 图片 ]
秦腔 《下河东》剧照(王正强提供) -
182019-11
[ 图片 ]
秦腔 五大式 -
92019-10
[ 词条 ]
秦腔 网站展示秦腔艺术为主的网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展示秦腔艺术的网站也开始出现。主要有中国秦腔网、秦腔乱弹网、易俗社秦腔网、秦腔戏曲西北同乡网、大秦腔网、陕西秦腔网、古调新声秦腔网、大秦腔等网站。 -
82019-10
[ 词条 ]《
秦腔 流播》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晓亮、杨长春、付晋青、章志明、柳萍、王瑛编著。2011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秦腔生长在大西北、秦腔流播全国、秦腔‘漂洋过海’”三节,书后有“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