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班规
秦腔戏班各种规矩的总称。秦腔班规是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管理办法和行事法则,涉及敬拜、忌讳、礼让、戏俗、演出、惩罚等各个方面。虽未成文,却约定俗称。旧时,戏班强调艺人要有戏德。演出时不突出自己,不压倒别人;同台演戏,和衷共济,互相帮助;别人发生舞台事故,竭力加以弥补、挽救。做到这几点,便叫作“有戏德”。对于违反班规的行为,制定了一套非常严厉的惩罚手段,包括封箱、设堂惩罚等。班规的形成是为保证戏班演出有秩序进行,其中有些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意识和把头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被废止。封箱旧时戏班封箱停演谓之“封箱”。俗例每年封箱两次:第一次在农历四月二十八至五月初三,正值小麦黄透,艺人回家夏收;第二次在年末岁尾,艺人整年辛劳,停演数日,稍事休息。一般两次休息前须将衣箱和其他演出用具摒挡就绪,加贴“封箱大吉”封条。收假后再郑重地启封开箱,换贴“新春大发”“开锣大吉”等吉庆语。封箱时间三五日不等,大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以后,年关之前腊月二十七、八日。箱主按全班人员艺技高低和贡献大小,分等奖酬,之后便停止演出,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年。春节过后启箱演出之前,先由班主带领全体演职人员给庄王焚香化表(烧纸钱)以示祀奉,祈求降福,保佑一年演出顺利。设堂惩罚旧时,演员如有不服从派戏,或误场、打架、淫乱、偷盗、逃跑等不端行为者,班长即设“庄王堂”进行惩罚。所谓设堂,就是把庄王神像悬挂于舞台屏风中间,堂桌工起香火,由领班长或管事人主持,全体演职人员分坐两旁,责令犯规人举香跪于庄王像前检讨,乞求庄王爷和全班人员饶恕,然后由领班长发布命令,由丑角演员鞭打责罚,打多打少,谁也不能干涉,只有“检场”才有权拦解。请公堂又称“拉神堂”。戏班内部严惩违反班规的艺人,称为“请公堂”。旧时,班社班规严厉而残酷,对于在演出中严重失场、烂戏搪塞,或造成重大疏漏、损失以及违反乡俗村规、败坏班社声誉的艺人,由戏班中的几个主事人对其进行联审,商定出惩罚形式,严重者缚绑吊在二梁之上,棍打鞭抽,以示惩戒。另外,若逮住其他班社擅自来“挖墙脚”的人,也以“请公堂”形式严惩不贷。其法为派班长居中坐定,“四梁”(生、旦、净、丑四行主要演员)“四柱”(司鼓、二弦、板胡、大衣箱)站列左右并呈“八”字队形,再由小旦演员抱来“喜神童子”(即庄王爷),供于桌上,然后派班长如同演戏程式一样,发出提人令箭,将违规者提上,用绳索捆其手足,吊于大梁,直至其认错、告饶,保证不再重犯方止。打通堂戏班内部按照班规惩处违反规制的艺人,但比“请公堂”略轻,主要针对演出失误较小、对戏班声誉未造成严重后果者。故在演出结束之后,由班主或教练出面,将有关人等集合在一起,列队训责,最后所有艺人各打三板、五板,以示惩戒。城隍爷出巡旧时,每逢三月清明,便是城隍爷出府巡察之日。届时,各地将邀戏班唱戏酬贺,并由戏班演员化妆扮作轿夫,抬着城隍爷塑像环城游走,谓之“城隍爷出巡”。 -
82019-10
[ 词条 ]《反蒋灾》
秦腔现代本戏。黄俊耀所编剧目。 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黄俊耀、李寿亭、李 芝芳等主演。本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一地下工 作者被捕,宁死不屈,临刑时向姐姐嘱托后事。 正欲行刑,解放军包围城镇,劫得杀场,被捕同志获救。 -
82019-10
[ 词条 ]哈密群众秦腔自乐班
新疆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38年至1941年在哈密工作的共产党员张东月、李涛和申玲等,通过反帝会、汉族文化促进会和工商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组织的秦腔自乐班,主要活动是演出传统秦腔戏,发动群众抗日募捐。 -
82019-10
[ 词条 ]温海军
温海军(1969~ )秦腔演员。主工大净。陕西人。12岁从艺,师承宋百存等。1992年调入长安人民剧团,1997年又调西安易俗社。在多部秦腔剧目中担任过重要角色。擅演《黑叮本》之涂彦昭、《铡美案》之包拯、《貂蝉》之董卓、《软玉屏》之魏中丞、《游龟山》之卢林、《大报仇》之黄忠、《黑虎坐台》之赵公明等角色,在秦腔电影艺术片《寒奋记》中饰演魏虎一角。有《秦腔大净温海军演唱专辑》DVD光盘出版发行。 -
82019-10
[ 词条 ]张小亮
张小亮(1963~)秦腔演员。工花脸。陕西西安市人。19岁考入陕西商州市文工团,1998年调入西安市秦腔一团,得陈尚华、李买刚指导。以《斩单童》为起点,在继承过《铡美案》之包拯、《黑叮本》之徐彦召、《玉虎坠》之马武、《银屏挂帅》之秦英、《草坡面理》之金兀术等主要角色。张小亮饰《斩单童》之单童 -
82019-10
[ 词条 ]《秦腔曲牌集》
王依群捜集整理。第一次用简谱形式记录整理的秦腔曲牌。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油印。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收集曲牌30余首,常用的有《祭灵》《柳青娘》《麻鞋底》等。 -
82019-10
[ 词条 ]《新秦腔》
秦腔剧本选集。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于1939年在泾阳县云阳镇编印发行。收录了七月剧团宣传抗日的新编秦腔剧本。曾在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发行,成为七月剧团、关中剧团和西北剧团等常演剧目。收录剧目有赵北平的《新考试》《大上当》《祁半仙》《抓汉奸》《特种学校》;白衣(何充渤啲《大钉缸》;杨公愚的《新教子》《抓壮丁》《壮丁鉴》等。 -
82019-10
[ 词条 ]吸流
戏曲表演中哭技的一种。秦腔戏中的旦角和小生人物,当其悲伤之时,都要做嘴角下抽、鼻翼闪息的哭泣抽吸状和痛心难耐等脸部表演,即为“吸流”。如秦腔《柜中缘》之许翠莲,在唱到“这才是手不逗红呀”时,即穿插此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