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唱段
板式变化体唱腔音乐的结构单位。一般指能够完整表达一定思想和情绪,音乐结构叶相对完整的一个唱腔段落。如一段唱腔,既称为一段唱,也可称为一个唱段。唱段的规模有大有小,有长有短。但必须具有完整的起板和落板程式,能够给人完满的感觉,从结构到内容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也指曲牌联缀体唱腔,不论联套的曲牌唱调多少,只要能够完整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绪,音乐结构也相对完整的唱腔段落,也可称作唱段。唱段术语表名称 释义腔段 有两个含义。①板式变化体唱腔音乐的结构单位。秦腔剧种的唱腔音乐作为板式变化体的音乐体制,必然由上、下句组成,一个上、下句就是一个基本单元,对唱词来说,即是一个词段,对唱调来说,则是一个乐段,二者结合便构成一个腔段。秦腔的一段唱腔,不论规模长短大小,不论联套的板式多少,均由这样的若干腔段组合而成。②曲牌联缀体唱腔,由众多不同结构的曲牌联套组成,一个曲牌也就是一个腔段。腔段对戏曲唱腔来说,只是构成唱段的一个基本单元。腔句 有两个含义。①板式变化体唱腔音乐的结构单位。即一句唱腔的泛称。秦腔剧种的唱腔音乐,作为板式变化体的音乐体制。必然由上、下句组成,对唱词来说,一个上句或者一个下句,就是一个词句,对唱调来说,一个上句或者说一个下句,则是一个乐句,二者结合便构成一个腔句。通常将唱腔的上句,称为上句腔,将唱腔的下句,则称为下句腔。这个上句腔或下句腔,即是一个腔句。②曲牌联缀体唱腔,任何曲牌中的某句唱腔,都是一个腔句。腔句对戏曲唱腔来说,是构成唱段的一个最小单位。腔节 有两个含义。①或称音节。对唱调来说,一个腔节便是一个乐逗,或者说是一个乐节。但由于秦腔各类板式的曲体结构不同,划分腔节的规律也就不同。比如它的[慢板],通常被划为四个腔节,[尖板][带板]则被划为三个腔节,[慢二六板][带板][二导板]又被划为两个腔节,而[紧二六板][紧双锤][滚板],尤其[叮板二六]和[叮板双锤]则干脆不分腔节。也由此生出头腔、二腔、三腔乃至四腔等多种称谓。这种称谓中的任何一腔都可视为一个腔节。②曲牌联缀体唱腔中,某句唱腔中的某个乐汇,同样具有腔节的意义。上句腔 唱腔句子的名称。与下句腔相对。①秦腔的唱腔音乐,作为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体制,必由上、下两个腔句组成。对一段唱腔来说,不论其长短,其第一、三、五等奇数腔句,均称为上句腔。秦腔上句腔的落音比较自由,欢音上句腔可落于1、2、3、5、6诸音,偶尔也可落于7音,苦音上句腔则多落于1、2、4、5、7诸音。以此形成不稳定终止,促成唱腔音乐的不断发展。②曲牌联缀体唱腔中,仅限于上下句体的曲牌可用。下句腔 唱腔句子的名称。与上句腔相对。①秦腔的唱腔音乐,作为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体制,必由上、下两个腔句组成。对一段唱腔来说,不论其长短,其第二、四、六等偶数腔句,均称为下句腔。秦腔下句腔的落音,不论欢音还是苦音,也不论其板式如何,要求必须落于主音5,以呈示其调性和作为一个腔段的完满性。令属于宫调式的欢音下句腔,同样如此,只不过当其进入全段结束的落板句时,才取用其主音1为其落音方明确调性。②曲牌联缀体唱腔中,仅限于上下句体的曲牌可用。 -
82019-10
[ 词条 ]秦腔报刊
秦腔艺术团体公开发行的最早刊物是陕西易俗社编辑出版的报刊《易俗社白话杂志》,1914年1月创刊于西安。1921年8月陕西易俗社又创办出版《易俗社日报》。1950年1月,兰州市秦剧研究会自筹经费创办《秦剧评论》杂志,并按第一类新闻纸在全国公开发行,该刊以秦腔艺术讨论为主,并介绍一些秦腔著名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还刊登了一些反映当时政治运动的小剧本。1954年以后,相继出版发行多种秦腔综合性期刊,主要有《西安戏曲》《西安戏剧》《当代戏剧》《陕西戏剧动态》《西安剧坛》《宁夏戏剧》《戏曲研究》《西安艺术》《陇苗》《艺坛花絮》《甘肃戏苑》《大秦腔》等。西北五省(区)各大小报,也辟设专栏,定期刊出评论文章。此外,群众学术团体也创办了以报道学会活动和信息交流的《通讯》定期刊出,主要有《台湾秦腔自乐班通讯》《甘肃戏曲音乐通讯》《陕西师大戏曲通讯》等。 -
82019-10
[ 词条 ]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
原称中国秦腔艺术节。2000年由中国戏居瞭协会和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文化厅、文联以及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西北剧种剧目的展演活动。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五省(区)轮流承办,第二届开始改称为“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艺术节旨在检阅和总结秦腔艺术的发展成就,奉献高水准、高品位的精品剧目,同时推出优秀戏曲人才。期间除本戏、折子戏展演外,还包括清唱、梨园书画展、戏剧脸谱展、秦腔艺术教育成果展、秦腔名家风采摄影展和戏剧与秦腔艺术理论研讨会等活动。 -
82019-10
[ 词条 ]天水市秦剧团
甘肃秦腔演出团体。创建于1956年5月,前身系四川广元县秦剧团。1958年7月,天水、武都两地区合并,剧团合并为天水专区五一秦腔剧团。演职员200余人,拥有米新洪、温警学、祝慕民、王福民、张兴裕、赵新启、米新焕、李雪梅、陈素珍、阎淑琴、张正武等著名演员。代表剧目有《烈火杨州》《铡美案》《辕门斩子》《五台会兄》等。1961年,天水、武都地区分治,又恢复为天水地区秦腔剧团。1963年4月各县级剧团撤销,从各县剧团选调60余名优秀演员充实力量,成立总团,1964年年底,原以天水艺校组建的三队调为天水地区文艺工作团。1966年3月二队交天水县。地区秦剧团组建后,以演秦腔为主,兼演眉户、陇剧、影子腔,共计排演剧目140余本。其中现代剧目40多个。创作剧目有《红旗插上东梁山》《陇上红缨》《雌雄剑》《万家春》等10多个。保留剧目有《游西湖》《铡美案》等30多个。先后越省参加调演、汇演7次。《红旗插上东梁山》曾参加西北五省(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陇剧《万家春》获省剧本创作二等奖,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戏曲片。该团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其中有邹连蕊、白可见、高锐、王汝丽、李秋芳、齐天水、张鹿娃、孙爱兰、孙菊兰等。 -
82019-10
[ 词条 ]垫板
见尖板。 -
82019-10
[ 词条 ]丧葬戏
亦称“门丧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富豪人家办丧事、过三年时,在祠堂或席棚设台,邀约戏班专门演出的悲凉伤感剧目,故名“丧葬戏”。如《诸葛亮吊孝》《刘备祭灵》等,皆系常演剧目。若悼念长辈则唱《北海祭祖》、祭奠弟兄则唱《哭桃园》、悼祭晚辈则唱《双金丹》等。“丧葬戏”一般先演折戏后演本戏,短者一天一夜而止,长者三天四夜不限,承应“丧葬戏”的班社,不仅演戏,有的地方还要承担“献饭”“迎宾”“送天”等乐人职能。主家除给台上送规定的饭菜、烟酒之外,在戏价、招待等方面一律从优。 -
82019-10
[ 词条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陕西戏曲演出、研究团体。前身为1952年12月西北民众剧团、西北实验戏剧学校、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改处合并成立的西北戏曲研究院。1955年4月,又同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陕西省眉户剧团合并,更名陕西省戏曲剧院。马健翎首任院长,柳风、姜炳泰、黄俊耀任副院长。历任院长杨兴、陈彦等。下设三团、一个演员训练班和一个艺术委员会。一团为秦腔团,王群定首任团长;二团为眉户团,李文宇首任团长;三团为华剧团,高鲁平首任团长。李正敏任演员训练班主任。王绍猷、袁多寿、王烈等为编剧,导演封至模、韩盛岫、史雷、张云、王小民、任保国、王伯芳等。秦腔教师有师淑琴、苏蕊娥、韩启民等。秦腔作曲有王依群、米晞、肖炳等;名琴师荆生彦、王东生、杨天基等;舞美设计祭鹤汁、祭鹤洲、戴战友等。主要秦腔演员有李正敏、刘易平、田德年、任哲中、高登云、阎更平、冯改民、杨金凤、华启民、王正秦、阎振俗等,陆续培养出马友仙、郝彩凤、蔡志诚、李继祖、炱宗汉、李东桥、李小锋、李梅、李娟、孙存蝶等一批新秀。1980年,改为现名,黄俊耀任院长。1983年杨兴继任院长。1987年,撤销演员训练班,成立青年实验剧团;1988年又并入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从此剧院共辖五个剧团。演出秦腔《刘巧儿》《屈原》《烈火扬州》《游西湖》《鱼腹山》《赵氏孤儿》《窦娥冤》《千古一帝》(两部)《西湖遗肢》等。陈彦创作的“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华艺文奖,并进入国家精品工程。还曾应邀赴曰本、芬兰、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李东桥在《西京故事》中饰罗天福(戏曲研究院提供)秦腔方面出版了《秦腔晋乐》《秦腔打击乐谱》《秦腔板胡入门》《马健领现代剧选集》《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概论》等专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李梅、李小锋合演《西湖遗恨》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合演《二进宫》贠宗汉饰《智取威虎山》之杨子荣 -
82019-10
[ 词条 ]宝鸡人民剧团
陕西秦腔演出团体。1950年在任哲中、刘遇道领导的艺声社基础上组建而成。1951年该团由乾县人民政府接收,更名乾县人民剧团,刘遇道首任团长。1953年由宝鸡专署接收后,易为现名。主要演员有张清义、王振国、崔惠芳、高新岳、曹海裳、乔梅英、董存秀、肖新民、杜生斌、张杰民、杜秀霞等。著名演员崔惠芳曾在老山前线为解放军演唱。从建团至1975年,六次共招收学员100名。除上演秦腔传统戏外,还兼演眉户剧、碗碗腔。其中秦腔《拆书》《白蛇传》《血汗衫》,以及现代戏《丁家姐妹》《丫鬟断案》等剧先后参加陕西省戏曲调演,部分剧目获奖。崔惠芳、赵阳武演出《泣血无字碑》剧照(戏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