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图书
秦腔方面的图书有工具书、论著、人物传记、曲谱、剧本集等。与秦腔有关的最早剧本,是明代万历时期南戏传奇抄本《钵中莲》中用[西秦腔二犯]演唱的第十四出《补缸》。至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有玩花主人编辑、钱德苍增辑的剧本选集《缀白裘》,刊有直接标明西秦腔演出的剧本《搬场拐妻》,同时在“杂剧”一栏所收《闹店》《夺林》两个剧本中,标出以秦腔作为演唱腔调。最早的秦腔论著是张鼎望写于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的《秦腔论》,不过仅是作者盛赞鲁桥八景而插人的观剧心辱而已。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严长明、曹仁虎等人陆续为祥麟、三寿、小惠等11位秦中名伶写出小传,后汇集成册,取名《秦云撷英小谱》刊行,堪称首部论述秦腔的专门著本。十九世纪末,甘肃名士牛芮青(清光绪丁酉拔贡)为陇上秦腔名伶写出树传之作《陇上优怜志》。1949年,王绍猷所著《秦腔记闻》由易俗社刊行。此外,清乾隆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嘉庆时焦循的《花部农谭》、道光时张际亮的《金台残泪记》及清光绪涂珂的《清稗类抄》等著本,都对秦腔或西秦腔有所评述,但皆非秦腔专论。1949年后,有关秦腔图书从刊行秦腔剧本开始转向对演员的评赞,如《西京梨园选秀集》,后又有对秦腔音乐、演员表演、秦腔乐器演奏技法的普及和探讨,陆续出版有《秦腔音乐》《乐学通论》《秦腔板胡入门》《秦腔艺人考略》《何振中谈旦角表演艺术》《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打击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秦腔图书的出版进入活跃时期,除秦腔剧作家的剧本选编外,有关秦腔史学的论著,声腔艺术的探研,演员表演的评述,秦腔音乐及导演学科的分析和研究等也不断出版发行。影响较大的有《秦腔剧目初考》《秦腔史稿》《艺苑英华》《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论梆子腔》《秦腔音乐概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秦腔大辞典》《孙仁玉研究资料》《范紫东研究资料》《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分析——论秦腔传统曲调及其发展》《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艺术论》《艺苑漫笔》《秦腔清谈》《梨园情思》《艺坛耕耘录》《中国秦腔》《品味秦腔》《问根秦腔》等。 -
82019-10
[ 词条 ]《开国图》
《开国图》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黑逼宫》《楚仲逼宫》等。含折子戏《楚仲逼宫》。生、净唱做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一回,情节略异。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甘肃中路、东路、南路,陕西西路各秦腔班社常演。陇上名净福庆子、陈明德等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商代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即改国号为殷。商王成汤驾崩,传位于二子怀仲。长子楚仲不服,逼宫绞死怀仲,自立为王。怀仲小太子纣出逃,得比干庇护。成汤之三子闻仲,正在仙山修道,纣上山搬请其助,闻仲又得师父所赐法宝,挥兵攻破京都,赶逐楚仲,扶保纣登上王位。人物扮相中主要人物商王成汤,老生行当应工,俊扮,挂“白满”,着黄蟒,穿高靴。太子纣先以娃娃生应行,俊扮,头戴娃娃发帽(京剧称“孩儿发”,由丝线编制的发帽),着蓝茶衣,蹬布履;“上山”一场则改穿蓝褶子;最后“登基”着黄蟒,头戴天平冠。楚仲二净应工,打狼窝子脸谱,着黑蟒,蹬高靴,挂“黑张”(京剧称“黑扎”),插“耳毛”。比干以老生应行,俊扮,着白蟒,戴相貂。2007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排演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演出《开国图》剧照(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玉门市秦剧团
甘肃秦腔班社。1942年玉门矿务局炼油厂工会组织成立的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于不少专业演员如余景民(老生)、张新山(净)、贺新兰(旦)、冀景堂(鼓师)、王新民(小生)、筱美兰(旦)、冯新学、刘全录(红生)、刘付平、李新民(旦)、陈景中(青衣)、王景民(净)、蒋新声(生、丑)等都搭班人伙,实际形成以专业人员为主体的业余演出团体。1951年,又在原业余剧团基础上正式成立玉门油矿矿务局文工团,下设京剧、秦腔、歌舞、电影四队。不久京剧队撤销。1955年秦剧队划归玉门市管辖,正式命名为玉门市秦剧团。团长余景民。1959年与玉门县玉光秦剧团合并,主要演员有刘全录、王新民、姜能易、王景民、梁秀云(女)、黄秀英(女)等。演出传统戏有《回荆州》《火焰驹》《游龟山》《辕门斩子》《出五关》《水淹七军》《三义庄》《铡美案》等,现代戏有《龙马精神》《烈火红心》《丰收之后》《人间天上》《社长的女儿》等,还有本团自创剧目《祁连风暴》《钢铁钻井队》《义和团》等。其中《祁连风暴》(米钟华编剧)参加过1958年西北五省(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钢铁钻井队》(王新民编剧)参加了1960年甘肃省第二届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60年至1961年先后两次去大庆油田进行慰问演出,在石油部受到余秋里、康世恩等领导人的接见。1965年全团调往酒泉,改名为酒泉地区秦剧团。 -
82019-10
[ 词条 ]烟火戏
烟火戏也称鬼魂戏。秦腔表演中鬼魂形象出场时,都要放一把火彩,故名。鬼魂本是人们心目中虚幻意念的无形存在,但在传统戏里,通过真人扮演使其具象化和真实化。戏曲舞台鬼魂的出现,大都与鸣冤和复仇有关,借鬼喻人,反映人间的不平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秦腔鬼魂戏最早见于明万历传奇抄本《鉢中莲》第十四出《补缸》,此为[西秦腔二犯]演唱的西秦腔剧目。其中净(即丑)扮者为顾老儿,贴扮者为殷氏原形;小旦扮者为殷氏僵尸替身。在表演中通过贴扮殷氏原形与小旦所扮殷氏僵尸的临场互换,完成了真人与鬼魂的转换。是花部地方戏中最早的鬼魂剧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舞台形象过于恐怖,宣传了迷信思想”而明令禁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秦腔剧作家马健翎对鬼魂戏《红梅阁》进行了改编,并将鬼魂李慧娘复仇情节改为活人复仇重新上演,由此引发了有关鬼魂戏的学术争鸣。从1963年至1980年,中央连续三次发出重申禁演鬼戏的通知。直至九十年代后,鬼魂戏才被陆续解禁。西安市五一剧团李爱琴(左)饰林昭德、郭秀凤饰王桂英(孟云提供)经典剧目 清朝以来,秦腔鬼魂戏更多。如《黑虎坐台》《太师显魂》《伐子都》《大劈棺》《木月剑》《夜断阴曹》《玉泉山》《长寿幡》《李翠莲上吊》《目连卷》《游六殿》《三下阴》《黑驴告状》《铡曹国舅》《铡判官》《八件衣》《月光带》《无云寺》《活捉三郎》《冷泉亭》《胡迪骂阎》《游西湖》《洪山寺》《牡丹亭》《窦娥冤》《桂香传》《阴功榜》等皆为鬼魂戏经典剧目。这些戏中的鬼魂形象,几乎延揽了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如此广泛演绎鬼魂的故事,在其他地方戏中并不多见。艺术特色 过去秦腔鬼魂的化妆大都是吊着长舌,嘴角抹黑,眼睛滴血,面色纸白,披头散发,尖声长嚎,身段台步表演也是僵尸僵步,双足蹦跳,极尽阴森、恐怖之能事。解禁后的鬼戏首先在鬼魂形象化妆上均为俊扮,使其非但不染丝毫恐怖色彩,相反更突出了柔曼凄婉、饱含冤情的女性美。如《活捉三郎》中的潘金莲同样如此,从而大大增强了她们心地善良、刚正不阿的可爱一面,以及观众对她们忠于爱情、含冤而死的所寄寓的无限同情。秦腔中演出烟火戏形成一套独特的表演法式和技巧,有生、净鬼魂出场挂纸幡表演,形成耍纸幡、耍鞭幡、耍引魂幡,以及旦角所用月光带等表演特技。丑角鬼魂最典型的莫过于《活捉三郎》中三郎被潘金莲鬼魂摄去魂魄后的软骨表演了,全身瘫软如泥,面如死灰,任其抡来甩去。另外,还有鬼魂专用的僵尸步、吹火功、水袖功等。①引魂幡。由长约18厘米竹竿先用白编缠裏,再在杆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厘米之白纸带。表演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还要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圏而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而且动作要求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②月光带。将白麻纸剪成二寸宽、三丈长的纸带,一头粘在竹棍上,一边用三根与纸带同样尺寸的香头裹住粘好,顺势卷成一卷。表演时点燃香头,甩开舞出花子形、条形、方形、波浪形和圆门等动作。耍圆门时,演员从“圆门”内钻出跳进,同时配有滚毛、绞柱等动作。耍动中要求不缠、不绕、不乱。结束时,还用纸带端部扫去舞台上悬挂的油灯灯花,使舞台骤亮,还不可烧着纸带。最后,依然顺势卷成一卷。《月光带》一戏柳翠姐鬼魂表演有用,戏i彦云“《月光带》中看带子,《阴阳河》中看担子”,指的正是女鬼耍月光带和耍水担两大特技表演。甘肃演员赵桂中、白忠义擅长此技。③小鬼倒行。《庄子三探妻》一剧的小鬼倒行路表演,由一高个演员扮演剧中之大鬼,头戴高帽和鬼面具,脚踩两只伪装假脚,形成特别瘦长的身段造型;再由一小孩扮作小鬼,并在演员肚皮上倒画一个鬼头,嘴画于肚脐处,通过呼吸显辱很活。两臂则伪装成双腿,穿上裤子和靴子,双腿伪装成双臂和双手,观众看去就是活灵活现的“小鬼倒行路”。 -
82019-10
[ 词条 ]《金果人家》
现代本戏。李东和编剧。2009年甘肃省静宁县秦剧团首演。导演王锡孝,音乐设计王笃、杨宏斌,舞美马寄胜、王安峰,李静霞、武工兵、王凤霞、杨建军等演出。本剧讲述了二十世纪末,龙源村村主任龙媛秀,面对穷山苦水,立志实现父愿发展苹果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在群众挖树毁园的严峻时刻,她挺身而出,承包果园,扩大种植面积,与天灾和旧观念抗争,矢志不渝,终使乡亲们尝到了甜头。媛秀的努力赢得大学生村官林永清和乡亲们的支持。她和乡亲们跑市场、打品牌,使龙源苹果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成为群众致富的金果子。 -
82019-10
[ 词条 ]《为了天边那片绿》
现代本戏。张轩源、田胜举编剧。2009年张掖市七一秦剧团首演。导演王小综,音乐设计田胜举,舞美寇志宏。曹红星、刘莹、杨无丽、周建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肆虐的沙尘暴无情地吞噬着美丽的居延海,海水干了,胡杨枯了。为了找水,绕绿胡杨,冯小梅被沙尘暴卷走,数十年杳无音信。河湾村遇到了特大干旱,村民盼水如渴。水管所长带来了调水命令。在调水与亲情之间,魏长海与村长、丈母娘、村民之间经历了痛苦的抉择。为了染绿天边那片绿,连接蒙汉和谐生态圈,河湾村民毅然堵坝,黑河水终于流入几近干涸的居延海。 -
82019-10
[ 词条 ]《山里红》
现代本戏。田小牛编剧。2006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剧团首演。导演何红星,音乐设计张德宁,舞美何礼培。袁丫丫、常小红、段艺兵、刘维新等演出。本剧讲述了该剧以西北陇南山区为背景,围绕两代妇女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表现了农村改革大潮中复杂且略显凝重的人文感情纠葛。揭示出在今天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珍惜人、爱护人、尊重人,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 -
82019-10
[ 词条 ]《石述柱》
现代本戏。刘期相、岳永进编剧。2006年甘肃省武威市秦剧团首演。导演常重新、张发仁、张宏,音乐设计冬建设、赵西朝,舞美郑文瑞。李小军、白凤英、胡艳辉、郑林等演出。该剧以石述柱平凡的真实事迹,再现了英雄和英雄群体战风斗沙、敢于奉献、敢于胜利的英雄业绩,再现了“全国植树造林十大标兵”之一、“全国劳模”石述柱感人至深的奋斗历程。其中不乏主人翁的情感跌宕、苦辣辛酸及充满地域色彩的民俗风情。当石述柱、水莲(石妻)等人从二十世纪中叶亮相至满头银丝出现在剧终时,舞台上终于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人生搏击图,一曲振人心魄的当代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