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米脂县李自成行宫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米脂县城北盘龙山南麓,与梅花亭捧圣楼相对。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光绪年间重修。戏楼坐西向东,为悬山式,屋顶前接卷棚,屋面灰色筒瓦覆盖,琉璃牡丹砌脊,脊端龙尾兽吻。台中有中柱四根,将进深分作两间。楼高14米。基高22米,面宽10米,前宽525米,后宽38米,总进深92米。前檐有大额枋、栏额枋、平板枋、撩檐枋,上施花草图案彩绘。东西两厢功德堂为看台。台基下埋有瓷缸数十个,可起共鸣作用,增强音响效果。 -
82019-10
[ 词条 ]铜器挂号
“叫铜”的一种。演员表演过程中,通过各种手势,向鼓师发出下面所需击乐铜器的暗号。其手势有翘拇指,翘食、中二指,翘三指,翘五指,手指轻摩等。其中翘拇指即要[一锤安];翘食、中二指即要[二反];翘三指要[三锤][三眼冒];翘四指,则要[倒四锤][四击头];翘五指即要[五锤];拇指、食指呈八字形,即要[倒八锤];手指轻摩,即表示要[慢摩];拇、食、中指撮合,即要[七锤];而用脚跺地,表示要“铜器”等。 -
82019-10
[ 词条 ]民勤县大关庙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民勤城内东南隅。明崇祯元年(1628)前建造。坐南向北,面对关庙大殿。砖木结构,双层卧脊飞檐,脊顶有鸱吻兽头。采用“一梁挑八担”的结构形式,三面开放。台柱、门窗皆刻花纹雕饰。并有戏联一副,左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右联:“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寒心”。1921年左右,大关庙改建学校时拆除。 -
82019-10
[ 词条 ]《优秀剧目选》
戏曲剧本选。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办公室编。1988年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奖的剧本,共15个。其中有秦腔新编古代戏《清水衙门糊涂官》《丹青泪》《齐王海宫》《大将王翦》以及舞剧、话剧、汉剧、歌剧、眉户、花鼓等古代、现代剧目。书前有叶增宽撰写的文章《好作品就是力量》,每个剧目前附有场序和人物表。 -
82019-10
[ 词条 ]天水麦积山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天水麦积山古窟瑞应寺东侧,坐东面西。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清光绪十八年(1892)“征用500民夫重建。由画工宋跛子、木工刘满太负责”。土木结构,共三间,高6米,长8米,进深6米,台口距地面为2米。楼顶为“五脊六兽”,檐下有斗,前后场装有透花隔板,台两侧为文武场专座,装有木制栏杆。前台净宽4米,台口左右两根明柱。系麦积山庙会专用。 -
82019-10
[ 词条 ]环县白马城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环县芦家湾乡石兴庄村复钗山北坡白马城内。约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土木结构,舞台面积60平方米,硬山式屋顶,灰瓦覆盖,飞檐翘出。农历五月初五为过会之日,因该城多属于民,每演会戏,首场必演敬神戏一折,以求天官赐福,保佑平安。1958年拆毁。 -
82019-10
[ 词条 ]《追韩信》
《追韩信》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萧何月下追韩信》。须生、武生唱做并重。事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元金仁杰有《萧何追韩信》杂剧。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邦急图东归,命萧何荐贤,萧素知韩信大才,遂荐之,刘未用,韩愤而离去。萧何闻知,踏月飞马追回,刘邦始拜韩信为帅。 -
82019-10
[ 词条 ]《陇上名伶声腔选析》
戏曲研究著本。王正强著。甘肃戏曲研究资料第七辑。1985年《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部刊行。该书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活跃在甘肃戏曲舞台上的陈景民、王晓玲、景乐民、米新洪、王定秦等十多位秦腔著名演员的创新成果和发声技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对于正确认识甘肃戏曲唱派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