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172019-10
[ 词条 ]火彩
秦腔传统演出中的舞台效果的一种,主要用火焰制造舞台效果。火彩以松香为原料,研成粉末,通过道具进行各种造型。秦腔剧目中神话戏甚多,演出时火彩用得最多,花色也最繁盛,有火门、二龙戏珠、二龙出水、二龙入水、朝天一炷香、顺风火、串串珠、金蛇盘顶、过梁、盖头火、顺地溜、天接地、金钱吊葫芦等十种以上。 -
82019-10
[ 词条 ]流水空场
秦腔唢呐曲牌。有“带帽”和“不带帽”两种。“带帽”者即在起板[五锤]击乐之后、正曲之前,加奏一段慢起渐快、旋律低回的乐段,故称[慢流水空场]或[大空场][空场带帽]等。秦腔《铡美案》一剧中包拯闻听陈世美过府时有奏。“不带帽”者即用[三锤]领起直接吹奏正曲,主要用于接旨、迎宾以及元帅升帐、阅兵等气氛热烈场面。 -
82019-10
[ 词条 ]《宫之奇》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袁多寿编剧。须生、正旦、小生、丑角唱做戏。事出《左传僖五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晋献公时,虞、虢缔结两国之好。 -
82019-10
[ 词条 ]七七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成立于1940年7月,受三边地委直接领导,活动在吴旗、定边、靖边、盐池等地,由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而定名。该团经常上演的秦腔剧目有现代戏《中国魂》《三岔口》《黑山白水》《十二把镰刀》《穷人恨》和新编历史剧、古装戏《红娘子》《斩马谡》《拳打镇关西》《顾大嫂》等。 -
82019-10
[ 词条 ]《伐西岐》
《伐西岐》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殷洪记》《苏护归周》等。生、净武打表演为主。事出《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清末民初甘肃南路、西路秦腔却王社常演。 -
32019-10
[ 词条 ]吕月兰
(1933~)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小旦、老旦。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吕晓玲。11岁入咸阳益民学社学艺,师从索步林。先后在陕西白水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军部宣传队、六军十六师政治部红星剧团、新疆兵团农五师政治部红星剧团、西安市秦腔二团任演员。 -
302019-09
[ 词条 ]高希中
(1909~1977)秦腔演员、教练、导演。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字寿峰。袓父是著名秦腔艺人高天举。8岁入陕西易俗社,为该社第五班学生,师承李云亭,功底扎实,演戏规范,且会司鼓。 -
302019-09
[ 词条 ]高台乐善堡忠义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据现存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就已存在。因当地居民皆从山西迁来,好乐(唱戏)好善(信佛),遂将“大寨子”堡名改为“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该戏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最早以演唱曲子为主,至清乾隆时依然沿袭曲子、秦腔“两下锅”的演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