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单克民
(1930~1990)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皋兰县人。13岁开始学艺,先后师从任义学、陈菊青、刘金荣。1951年到岷县搭班演出。1953年到榆中栖云剧团工作,是栖云剧团台柱。其具有秦腔天赋,扮相俊美,功架稳健,嗓音沙哑而耐听,做工细腻,文武兼备,帽翅功、髯口功堪称绝活。红生戏、老生戏、官衣戏各具风采。擅演剧目有《出五关》《斩颜良》《四进士》《游龟山》《打镇台》等。 -
302019-09
[ 词条 ]全盛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初年创建于岷县。创建人翟生,乡试落第后自筹白银3000两,购置戏箱一副,办起全盛班。光绪三十四年(1909),翟生去世,戏班交由宋箱主经营。1929年,宋箱主卒,由秦腔净角演员何联玉(何大净)接替领班。1932年,改名玉盛社,何大净为社长,主要演员有孙宝裕(烟鬼娃)、张正武、史苓华、李逸苓(孙风林)、董玉奎、曹福成等。 -
302019-09
[ 词条 ]营武班与六合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创建于敦煌。初为军营戏班,由兵士演唱曲子戏在庙会演出,后改唱秦腔,并从外地招聘演员,起名营武班。光绪年间交地方接管。 -
82019-10
[ 词条 ]敏腔
为培养秦腔接班人做出重大贡献。17岁享名,20岁灌制大量唱片。当时西安学界、商界、文艺界乃至舆论界,对他推崇极至,组建“敏派戏剧研究会”总结其艺术经验,一时誉为“秦腔正宗”。这一重大突破,不只使唱腔步入一个新的领地,也为现代秦腔音乐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敏腔”对开拓新的秦腔艺术的确做了不小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敏腔”几乎影响着秦腔旦行发展的总趋势。傅荣启、米清华、楼英杰等,都是自觉悉心研习“敏腔”而成为一代大家的典型。郝彩凤秦腔一级演员。女。工正旦。1940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学艺,受李正敏、杨金声、杨金凤以及马健翎、黄俊耀、王群定、任国保的指教,1955年随团并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马友仙秦腔一级演员。女。工小旦兼演青衣。1944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咸阳大众剧团学艺。I960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得李正敏、杨金凤等名家指导。 -
302019-09
[ 词条 ]李民育
(1941~ )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考入甘肃省秦剧团训练班,师从温警学、孔新晟,毕业后留团。主演剧目有《临潼山》《出裳邑》《劈山救母》《铡美案》等。 -
302019-09
[ 词条 ]《双官诰》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忠孝节义》《三娘教子》《机房训》。正旦、老生、娃娃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三娘教子》。各路秦腔常演。赵杰民、王玉琴、张秋惠等之代表作。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北京宝文堂梓行盖降州梆子准词《三娘教子》本和吕柏生口述秦腔抄录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本、1941年西安同兴书局刊行秦腔《三娘教子》折戏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吕柏生口述秦腔抄录本。 -
32019-10
[ 词条 ]兴业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光绪初年为同州梆子之著名花衫,兼习青衣,唱工最佳。如《春秋配》《七人贤》《法门寺》《毒二娘》《江流认母》,声声要好。 -
302019-09
[ 词条 ]呼延鑫
~1933)秦腔演员。工武生。陕西人。又名呼延甲子。自幼学艺,善靠甲,以武功取胜,有“活赵云”之誉。1921年&陝西易俗社,任武生教练。演戏“沉潜细密,技术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