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宝童
王宝童(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主工须生。天水西秦鸿盛社的台柱。甘肃武山县人。 -
82019-10
[ 词条 ]《秦晋会》
《秦晋会》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龙门山》《秦晋借粮》等。须生、正旦、武生唱做并重。事出《左传僖公十二、十三年附录,十五秦晋韩之战》《史记秦本纪》《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回。 -
302019-09
[ 词条 ]耿善民
(1912~194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善娃,有“活岳飞”之称。陕西易俗社第六期学生。有艺术天资,思路开拓,嗓音苍郁,身材高挑,浓眉凤眼,舞台风范潇洒飘逸。最擅演帝王将相之类的带戏。 -
302019-09
[ 词条 ]毛金荣
(18961~937)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2岁拜临潼著名花脸刘五儿为师,曰夜勤学苦练,不久便将《锦绣图》《八义图》《八件衣》《放饭》《烙碗计》等戏学得出神入化。 -
302019-09
[ 词条 ]正俗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9年正月正式成立。先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演出,后移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建社初期,从各地聘请当时秦腔界一些名流,如须生刘立杰、毛金荣、高天喜,小生贸善德、史学义、肖玉堂,旦角杨金声、惠济民、肖老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活颜良),丑角侯振奎、王三甲等,来社献艺。尤其是李正敏,技压群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敏腔”艺术流派,被誉为“秦腔正宗”。靖正恭才高艺精,被群众称为“秦腔贫生大王”。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移植改编了一批独家创演的剧目。 -
82019-10
[ 词条 ]跑箱戏
秦腔演出习俗。多指庙会最后一场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孙进孝
(1934~)秦腔演员。工小生。甘肃天水市人。小名孙五十。曾系天水鸿盛社演员。 -
82019-10
[ 词条 ]板式变化体
秦腔常用名词。 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式。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基本单位,按一定的变化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并通过不同板式转换,构成成套大唱腔或整出戏的音乐程式。以秦腔为例,[二六板]是它的基本板式, 将[二六板]曲调、节拍、节奏、速度加以发展衍 生,则成为[慢板](包括[中三眼][快三眼]);若予以紧缩,可成为[紧二六板][双锤];将其固定 节拍打散处理成自由节拍梆子系统音乐中,则通过强调调式音阶中不同的特性音,形成不同腔调感情色彩的对比变化,如秦腔音乐中的苦音与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