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血彩
秦腔在早期演出中为表现血腥、杀戳等惊险恐怖的舞台效果,用特技和专用道具表演出抽肠拽肚、断臂断手、穿胸刺腹等情节,当场出彩,以臻真实。秦腔《盘肠战》《插柳会》《乾坤鞘》《杀子报》等戏均有此特技。前一戏由演员本人抽吹假肠,后三戏则由行刑刽子手抽吹。1949年后禁废。③断臂断手。血彩道具之一。先做好断臂断手假形。如秦腔《王佐断臂》《拷吉平》和《串龙珠》等戏均有此表演。1949年后禁废。④砍头菜刀。血彩道具之一。演出中须备刀具两把,一把为武打刀,一把为效果刀,两把形色全同。 -
302019-09
[ 词条 ]《胭脂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王明芳拜相》《乌木剑》《双背鞭》。须生、武生唱打并重。含折子戏《双背鞭》。各路秦腔均演。今存版本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魏曱合、徐德喜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十二寡妇征西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山路》《杨门女将》。老旦、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杨家府演义》卷八。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王玉琴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西安易俗社演出改编本。剧情简介演述天波府佘太君和穆桂英等正为镇守边关的杨宗保庆贺50寿辰。 -
82019-10
[ 词条 ]易俗社戏院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西一路)关岳庙对面。坐南朝北,呈长方形。1922年在原宜春园基础上重建。由陕西督军陈树藩书题“易俗社”牌名。比喻易俗社把古老秦腔改良成独具一格的新秦腔,用以移风易俗,开发民智。可能与唐刘长卿《刘随州集听弹琴》诗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有关,鲁迅取其反义,于褒扬之中,寓勉励之意。剧场修竣庆典接待宾客和观众的第一场戏是孙仁玉新编的《复汉图》(前本),这场戏的上演,标志着秦腔从此摆脱会馆、戏棚、庙台演出活动的历史,进入剧场演出的阶段。 -
82019-10
[ 词条 ]去工添凡
对秦腔唱腔音乐来说,“苦音”是“欢音”的“去工添凡”,因此,“苦音”便是“欢音”的上四度宫音系统。如果“欢音”是c宫音系统的话,那么,“苦音”便是F宫音系统。 -
82019-10
[ 词条 ]《睢阳魂》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牛勃编剧,杨智改编。生、旦唱做戏。甘肃省甘谷县秦剧团首演。郭东来导演,王震作曲,王永进、张建文、孙龙娥、苏改琴等演出。 -
82019-10
[ 词条 ]《鲍三娘》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杨智编剧。须生、正旦、净角唱做戏。1982年甘肃省武都地区五一秦剧团首演。熊世芳、王玉娥、张巨林、陈素珍演出。本剧讲述了三国时,孟获叛蜀,诸葛亮率师平叛。 -
82019-10
[ 词条 ]毛朋
秦腔《四进士》人物造型。进士出身,官居八府巡按,是民间想象中能够体恤民情、解民疾苦、公允办案的清官化身。该人物造型属生行,以须生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