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刘箴俗
刘箴俗(1901~1924)陕西秦腔演员。乳名平儿,艺名“虼蚤红”。陕西眉县人。12岁考人陕西易俗社,师承陈雨农、党甘亭。是二十世纪初红极一时的秦旦明星。 -
302019-09
[ 词条 ]易俗社
秦腔史上历时最长、培养人才最多、成就最大的伶学社。位于西安市北大街西一路。易俗社经历了100年的探索实践,在管理、教学、剧目、表演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自己的特点,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对秦腔艺术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百代公司又为王天民、王月华、刘迪民、陈雨农、耿善民、李可易、杨令俗等10多人灌制了唱片数十张,为秦腔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资料。该社对秦腔艺术的发展和发扬有很大贡献。1957、1960年将《火焰驹》《三滴血》与兄弟剧团共同搬上银幕,1979年秦腔《西安事变》又开创了戏曲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先河。从根本上区别于当时的江湖班社,成为文化学习与戏曲、演出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秦腔学社。④训练部。 -
82019-10
[ 词条 ]班规
秦腔戏班各种规矩的总称。秦腔班规是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管理办法和行事法则,涉及敬拜、忌讳、礼让、戏俗、演出、惩罚等各个方面。虽未成文,却约定俗称。旧时,戏班强调艺人要有戏德。 -
82019-10
[ 词条 ]帽翅功
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用头部、颈功,操纵两只帽翅做不同的闪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技巧。通常用于戴“纱帽”的男性角色。尤其戏中七品县官一类人物,当遇到难题,或度思良策时,都要进行帽翅表演。 -
302019-09
[ 词条 ]拉架子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京剧称“起霸”。秦腔言“拉”,与“表演”同义,实指“架子功”基本动作组含的程式舞蹈“套数”表演。秦腔《双背鞭》王明芳与王麒出场即为“拉架子”表演。四人架子即两人一组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其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形成对称。 -
82019-10
[ 词条 ]张(润润子)派
润润子是继魏长生之后最优秀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之一。本姓张,行五,人称张老五,西安市人。幼年生活艰苦,入玉盛班学小生,出科后即在该班演戏,后又搭庆泰班,改学须生、纱帽、道袍、靠把。足见张派艺术的造诣之高和影响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润润子实属继往开来的一代秦腔表演艺术家。陆顺子原名高步云,陕西西安市人。润润子为陆顺子的舅父,其所演的《祭灵》《赵德胜带箭》等戏,即得乃舅真传。 -
82019-10
[ 词条 ]奠酒戏
秦腔演出习俗。庙会首场戏(即“挂灯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有“大奠酒和“小奠酒”之分,“大奠酒”也称“双串奠酒”。无固定剧本,以程式表演为主。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八一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等。1943年春,因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合并为关中地委,八一剧团与关中剧团相应并为关中八一剧团,隶属关中地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