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奠酒戏
秦腔演出习俗。庙会首场戏(即“挂灯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有“大奠酒和“小奠酒”之分,“大奠酒”也称“双串奠酒”。无固定剧本,以程式表演为主。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八一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等。1943年春,因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合并为关中地委,八一剧团与关中剧团相应并为关中八一剧团,隶属关中地委领导。 -
82019-10
[ 词条 ]赵二
赵二(1861~1902)清同治时期秦腔演员。真名不详。甘肃秦安县陇城人。少年时期以旦角享有盛名,因其长躯广颡,脸面微黝,有“黑牡丹”之美誉。后专工文武老生,兼演大净。以台容身架见长。 -
82019-10
[ 词条 ]青苗戏
秦腔演出习俗。各地村民为田间青苗庄农丰收兴旺敬祭神灵而筹演的戏,统称“青苗戏”。青苗戏大都由“青苗会”或“羊头会”牵头,按不同节令负责组织不同的酬神演出活动。 -
82019-10
[ 词条 ]《大河情》
秦腔现代本戏。王建平、张万红编剧。唱做打并重。2006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导演陈薪伊、石宏图,音乐设计吴复兴、王激、孙铁民,舞美设计王晶。谭建勋、左育强、苏凤丽、郭金芳等演出。 -
212019-10
[ 词条 ]福盛社
甘肃以福盛社命名的秦腔班社有两个。一个是萧家河人萧应元创建。另一个是秦安固城乡艺人蔡根福组建。①萧应元所创福盛社。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
82019-10
[ 词条 ]刘(易平)派
刘易平(1909~1997),原名刘裕秦,陕西西安市人,科班出身,受业于秦腔“谭(鑫培)派”须生刘立杰。李正敏(前排左一)、田德华(前排左二)、刘易平(前排右一)与甘肃秦腔同行联袂演出后合影(戏曲研究院提供)刘(易平)派发音特点刘易平的嗓音可谓得天独厚,高亢、甜润、宽亮、纯净,而且可刚可柔,可高可低,极富弹性 -
302019-09
[ 词条 ]改人改戏改制
1952年,文艺整风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西北各秦腔戏曲团体也于同年10月揭开了文艺整风的序幕。广大秦腔工作者和艺人,积极投入自检自查,自觉清除不良倾向,端正舞台作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提高艺术质量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