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7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春秋笔》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灯棚失子》《混元镜》《五彩帕》《大观灯》《灯棚换子》《唱筹量沙》。须生、老生、正旦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名折戏《杀驿》《放承恩》尚流行。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同兴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纯益成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冯杰三、宋润生整理本;青海省隍中县土门公社贾尔藏大队秦腔剧团藏清末抄录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82019-10
[ 词条 ]魏葆
魏葆(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年间秦腔演员。工须生、老生。陕西人。艺名魏吊爷。天水西秦鸿盛社最早的演员之一。人称“戏贡爷”。此外,其第三子魏启元也在秦腔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
302019-09
[ 词条 ]五庄观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万寿山》。事出《西游记》第十四至二十六回。本剧讲述了五庄观镇元仙子久慕唐僧名,临赴上界前留言,以观中人参果招待唐僧。唐僧见其形如人样不敢吃。 -
32019-10
[ 词条 ]张秋惠
(1937~)秦腔演员。女。工旦,尤擅青衣。陕西人。幼入武威文工团学艺。1955年以饰演新编历史剧《梁红玉》中的梁红玉而参加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薪露头角并获奖。1980年应兰州电影制片厂邀请拍摄了秦腔艺术片《三娘教子》,在全国发行。 -
82019-10
[ 词条 ]人民会堂
宁夏秦腔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东街。清代为吕公祠。1927年改建为剧场,会堂坐南朝北,舞台高约1.3米,木板铺地,舞台前围有勾栏,尚约0.5米。1935年后,成为宁夏秦腔班社“觉民学社”长期演出场所。 -
82019-10
[ 词条 ]苏育生
曾发表百余篇论文和文艺评论共40多万字,有《范紫东及其剧作》《试论秦腔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老树红花春意浓》《关于戏剧理论的两个问题》《旧话重提——关于鲁迅与易俗社》等,并被选入多种论文选集。所著《试论秦腔的历史地位和振兴秦腔的指导思想》曾获陕西省优秀论文奖,还改编有《慈母泪》《春闺考试》等秦腔剧本。《慈母泪》由西安市秦腔一团首演,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秦腔剧团相继演出,并由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此外,还主编《中华妙语大辞典》《易俗社八十年》《范紫东研究资料》。 -
302019-09
[ 词条 ]破宁国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宁国府》《天长关》《收朱亮袓》。须生、净角唱打并重。含折子戏《收朱亮袓》。事出《明英烈》第二十五、二十六回。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书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和196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王绍猷改编秦腔本。 -
302019-09
[ 词条 ]《花云带箭》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吊荆筐》《太平城》《花云尽忠》《太平场》《箭射花云》《战太平》。事见《明史》、明李东阳《花将军歌》《明英烈》第二十九回,明张凤翼《虎符记推奇,情节不同。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1955年长安书店刊行肖炎整理秦腔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刘玉桂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