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五丈原》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七星灯》《祭灯》《诸葛亮观星》。须生为主唱工戏。含折子戏《祭灯》。事出《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另有元人《诸葛亮秋风五丈原》杂剧等。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代木刻秦腔本,清光绪乙未年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阎泰芳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兰州市秦剧团薛志秀饰《五丈原》之诸葛亮(孟云提供)剧情简介 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自知不保,于帐内布七星灯以求延寿。魏延闯帐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已知难活,将帅印交于姜维。魏延不服,诸葛亮料定死后魏延必反,遂授计于马岱斩之。司马懿领兵来攻,姜维抬出诸葛亮所遗草人,司马懿斩草人,得天书,中书上毒药而亡。代表唱段《祭灯》诸葛亮(须生)所唱[苦音二倒板]转[伤寒调慢板]较著名。唱词为: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有山人在茅庵苦苦修炼,修就了卧龙岗一洞神仙。恨师兄报君恩曾把亮荐,身感动刘皇爷三顾茅庵。下山来我凭的神枪火箭,直烧得夏侯惇叫苦连天。曹孟德领大兵八十三万,他一心下江南要灭孙权。孙仲谋听此言心惊胆颤,宣来了阁朝里文武两班。那时节文要降武将要战,会事厅一个个议论不安。孙仲谋砍去了公案半片,哪一家若言降头挂高杆。有一个小周郎奇才能干,差鲁肃过江来曾把亮搬。过江去会事厅用过舌战,三两句说得他闭口无言。南屏山祭东风草船借箭,把曹兵人和马一火皆燃。为江山我也曾南征北战,为江山我也曾六出祁山。为江山我也曾西城弄险,为江山把亮的心血劳干。行来在中军帐用目观看,二童子身穿黑站立两边。桃木弓柳木箭摆在桌面,朱砂笔五雷碗稳在中间。宝帐里我摆下明灯七盏,诸葛亮跪倒地祝告苍天。音像资料 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兰州市秦剧团薛志秀主演的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顾秋林
顾秋林(1944~)秦腔演员。女。工闺门旦、花小旦及刀马旦。江苏昆山县人。12岁考入青海军区秦剧院训练班。同年入西宁市戏剧学校,毕业后分配至西宁市秦剧团工作。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戏路宽博。与张晓桃、李剑佟齐名并称为“西海三奇葩”。曾在近百部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擅演剧目有《白蛇传》《游龟山》《天之娇女》《活捉三郎》《火焰驹》《三滴血》等。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表演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蔡元打刀》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丑、净武打戏。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清康熙时蔡元打抱不平,致伤人命,充军榆林。有凌公子者,其父在世时,曾聘胡连之女为婚,胡嫌凌家败落,强退婚约。凌遇蔡元,同至胡家讲理,蔡打死胡连全家,逃到安定县。恶霸宗显为夺张白之妻,药酒毒死张白,蔡同张父寻至宗家,打死宗显全家。为逃避官兵追捕,蔡元登上高山为王,招铁匠打刀,插旗造反,后为平凉提督王辅臣招降。 -
302019-09
[ 词条 ]王金铃
王金铃(1944~)秦腔演员。女。工花旦,兼演闺阁旦。陕西神木县人。11岁入榆林地区剧团学艺。扮相俊美,做工精细。曾主演《打金枝》《三滴血》《女巡按》《潘金莲》《游西湖》,以及现代戏《杜鹃山》等80多出戏。I960年获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大会表演奖。1987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获演员三等奖。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卫水珍
卫水珍(1943~ )秦腔演员。女。工小旦。陕西西安市人。11岁入西安三意社学艺,受苏蕊娥亲传。1956年到白水县剧团。嗓音娇嫩圆润,唱腔委婉流畅,表演细腻舒展,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擅演剧目有《玉堂春》之苏三、《断桥》之白云仙、《铡美案》之秦香莲等。1960年获全省青年演员汇演奖章。1989年获陕西省中青年演员“农行杯”汇演表演一等奖。 -
302019-09
[ 词条 ]王平蕃
王平蕃(1903~1978)秦腔鼓师。陕西西安市人。幼年从父学习司鼓。16岁人陕西易俗社。1935年到宁夏,先后任觉民学社、庚辰俱乐部司鼓。善于吸收京居腋鼓技巧,感情变化丰富,与不同表演风格演员均配含默契。1935年李正敏所灌唱片《断桥》《二度梅》《五典坡》《白玉钿》等戏,均邀他为之司鼓。 -
302019-09
[ 词条 ]郭玉琴
郭玉琴(1942~)秦腔演员。女。工小旦,兼演青衣。河北省人。13岁考入伊宁市秦剧团,师从邓维民。其嗓音明亮,音域宽广,行腔流畅,善于以情带腔。常演《火焰驹》之黄桂英、《细君公主》之刘细君、《游西湖》之李慧娘、《枫洛池》之邬飞霞、《夺锦楼》之钱瑶英、《铡美案》之秦香莲等。 -
302019-09
[ 词条 ]化俗社
甘肃秦腔学社。1913年春陕西关中著名秦腔青衣朱怡堂(艺名紫娃)创建于兰州,前身为“永和班先称化俗舞合,不久更名化俗社。主要演员有朱怡堂(讶衣)、安鸿印(费衣、花旦)、李德孝、周登科(文武须生)、牛百顺(须生)、王德容(丑角)、唐玉麟(大净)、高天喜(须生)、曹福成(旦)、杨鸿声(净)、毛金荣(须生)、汉中李、车子儿、船户娃、冬生、一枝花、喜盛子等。常演剧目有《清风亭》《闯宫抱斗》《哭长城》《辛安驿》《怒沉百宝箱》《木楠寺》《周文送女》《激友》《打柴劝弟》《吃鱼》等。1925年始,增设科班,先后招收两批80余名学员。首批学员以“化”字起名,称化字科,如郗化民(须生)、谈化英(青衣)、王化礼(须生)、李化仁(须生)等;二批学员以“俗”字起名,称俗字科,有周正俗(须生)、李易俗(小旦)、吴俊俗(须生)等。该社对陕甘戏曲艺术交流很有裨益。1933年甘肃军阀马步青强行将主要演员拉往武威组班演出而被迫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