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丑行表演特技
丑行用到的表演特技有脱尸衣、矮子缩脖、鸭子摆尾、耍帽盖、吊帽盖等。①脱尸衣。常用于揭墓贼之类丑角演出。具体表演方法为:揭墓贼将僵尸扶起和自己对面而立,用一条带子套在僵尸和自己脖子上(僵尸如棍一般挺立,揭墓贼用脖子的力量拉动),然后,解开尸体衣扣,右手伸进尸体右袖内,将尸体拨转,衣服就穿在自己身上了。这样一件一件,如法剥下穿上。脱衣时,尸体欲倒、摇晃等,使观众为之担惊害怕,提心吊胆,看一件一件衣服被利索地从僵尸上穿到揭墓贼身上,脱尸衣的关键在于扮演僵尸者与揭墓者的默契配合。1949年后,此类恐怖剧目明令禁演,遂使此技失传。②矮子缩脖。丑行专用。表演者双腿并立,腿、臂弯曲下垂,扎蹲式。右手贴背,左手伸直,四指合于掌心,小指伸展翘上,腿、脖、手一齐走动,脖子随手伸缩,像公鸡走法。《蒋干盗书》《玉虎坠?打房》均用此技。表演时有连贯地长走,亦有短走几步的。③鸭子摆尾。丑行专用。表演者双脚并齐,两手五指并拢,紧贴于臀部两侧,双脚轮换向外侧踢,双手随即摇摆,头和脖子同时向脚的相反方向运动,屁股摇摆自如,如同鸭子行走。秦腔《杀驿》中驿子、《蒋干盗书》中蒋干等均有此表演。秦腔丑角演员马平民、樊新民、辛恒民、杨东纪均擅长此技。④耍帽盖。“帽盖”即男性头上所扎小辫。一般多用于丑角。表演前,须先在头发中加入铁丝,然后编成小辫,再用头绳扎紧,套在头上,戴上帽子,小辫根部用绳系住之后,将绳索沿着领口、袖管穿下,绳头一端捏在手中,表演时,只要牵动手中的绳头,小辫便能做出上、下、卷、展、摇、抖等各种动作。在许多丑角戏中,如《教学》《算卦》《白先生看病》等,均有此技表演。⑤吊帽盖。秦腔表演特技。《时迁偷鸡》一戏有用。表演前,演员先将头发浸入水中冲洗,然后梳展,用头绳扎紧,并在舞台正梁事先悬一绳索。当时迁不慎失足从树上掉下,被树枝挂住头发时,即借事先系好的绳索,将身体悬于空中,同时还要表演穿衣、脱衣、腋下夹鸡蛋、打小红拳等。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西府秦腔》
秦腔传统剧目汇编。陕西省文化局1961年编印,共出两集。收编了已抄录的960多本西府秦腔剧目中的23本。多为艺人口述笔录本和大本唱腔戏。口述者有宋兴汉、段育民、魏甲合、王茂才、李嘉宝、刘兴汉、张德明、贺振民等15人。剧目有《朱仙镇》《洪羊俗》《全家福》《夜明珠》《双贵图》《地风剑》《碧玉环》《定盘珠》《忠孝图》《洪江记》等。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同州梆子》
秦腔传统剧目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汇编分两次编印,1961年编印第一辑,1981年编印第二辑。两辑计收《串龙珠》《渔家乐》《法门寺》《麟骨床》《双合进京》《打渔杀家》《十道本》《苟家滩》《破二府》《阴阳剑》《画中人》等35个剧目。其中《画中人》为嘉庆十年(1805)抄本,《法门寺》为道光元年(1821)抄本,《阴阳剑》为道光十年手抄本,《破二府》是光绪初年抄本,《麟骨床》为同治初年抄本。 -
82019-10
[ 词条 ]《张三找妻》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打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有 甘清口述秦腔抄录本。讲述张三娶王氏妻,二人武艺皆精,各在江湖卖艺为生,12年未曾相聚。一日,邂逅途中,各不相识,为让路发生口角,以至动武。较量之后始识,夫妻偕归。 -
82019-10
[ 词条 ]《教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文丑唱做戏。本剧讲述了何为贵教学为生,天遭荒灾,学生散去,只好以唱教求食。乡里王发旺欲请何为贵教学,先开列一大堆条件,说得何为贵饥饿难忍,遂夺食而去。戏中,何为贵有段带哭腔的[苦音慢板]唱腔,全段唱词为:坐草堂不由人自思自叹,思想起二爹娘我好心酸。到今日饿得我无法可办,我这里唱教学一奔乡间。马平民、苏牖民合演《教学》(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天汉剧社
天汉剧社陕西秦腔班社。1945年组建于汉中,由高陵化俗社和刘易平领导的新秦社合并成立。1950年改名为天汉剧团,主要演员有李庆民、李幼民、李玉民、李悟民、李觉民、肖天英、王学中、何景民、李应才、李佩华等。以演传统戏为主,代表剧目有《火焰驹》《独占花魁》《三滴血》《黄河阵》等。1979年易名汉中市秦剧团。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论》
古代秦腔著本。清张鼎望著。刊于康熙初年(1662~1670)的《鲁桥八景集》中。主要论述了秦腔的历史与艺术风格,文字形象生动,能使不熟悉秦腔的人,也能了解到它的妙处。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写给作者的信中说:“暑中忽拜琅函,兼得大著《秦腔论》,快读一过,如置身鲁桥八景中,听柳杨抚坠之妙,不觉眉飞色舞也。……此妙腔耳。” -
82019-10
[ 词条 ]《万宝袋》
《万宝袋》秦腔传统本戏。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盘古寿筵,伏羲酒醉,用万宝袋大闹混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