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李斗
李斗(1749-1817)清代戏曲作家。江苏仪征人。北有,号艾塘。清中朝诸生,兼戏曲、诗歌、音律、数学。有传奇《岁星记》和《奇酸记》,又有《艾塘曲录》。其所著《扬州画舫录》一书,记述了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间秦腔名旦魏长生在扬州江鹤亭班演出的情景,对研究中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秦腔乃至其他戏曲、曲艺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所写诗歌甚多,均收入《永报堂诗集》与《防风馆诗》。 -
82019-10
[ 词条 ]李调元
李调元(1734~?)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绵州罗江县(今四川绵阳)人。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乾降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后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臣和珅,被充军伊犁,后以老母万金赎归后一直家居,专事著述。与秦腔演员魏长生交谊甚深。其中有关戏曲理论的著作有《剧话》(二卷)《曲话》等。不仅考证了一些花部剧目的源流及其故事演变,还对弋阳、吹腔、二黄调、女儿腔、胡琴腔进行研究,其中涉及秦腔剧种的言论颇多,同时也有秦腔中的“滚唱”。 -
82019-10
[ 词条 ]天山戏园
天山戏园新疆秦腔班社。1932年由原新盛班(后称三合班)分化出来的部分艺人组建而成,于祥(新疆小曲子艺人)、陈玉堂(又名陈云发,维吾尔族秦腔艺人)为领戏班长,王保顺为传戏班长,刘双喜剧务班长,王雅寿、王多寿担任领班。曾给当时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演过戏,颇能吸引观众。抗曰战争期间,排演了《戚继光抗日》而深得人心。1939年因艺人与领班王雅寿等发生官司而解体。 -
82019-10
[ 词条 ]《伉俪会师》
范紫东所撰。武生、正旦反串武旦唱做打并重戏。事出《说唐》第三十九回。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范紫东秦腔剧本选》收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秦腔》第十四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隋末,李渊镇守晋阳,柴嗣昌上书劝其起义。李渊怒,将柴重责收监,并命子李世民监斩嗣昌。世民设计杀一匪犯救之;并将姐姐冲霄嫁嗣昌,婚后命二人同往长安。后李渊在其安王中秋、子李世民相劝下起义,遂修书请嗣昌同建义军。嗣昌走后,冲霄将家产变卖,改名柴干,自称平敌招讨使,与马三宝等起义关中。时,宇文化及弑隋帝,柴嗣昌为先锋,亦至关中。柴干约其会师渭滨,柴嗣昌不知柴干何人,且闻其强占己妻,正在误会中,李渊及世民至,夫妻相聚。西安易俗社吕秋娟、段小爱合演《伉俪会师洞房》(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重圆镜》
李干臣编剧。小生、小旦、大净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陈后主沉湎酒色,驸马徐德吉与乐昌公主屡谏不听,二人各执破镜一半而逃。隋灭陈后,乐昌公主被俘入杨素府中,与德吉约定元宵夜重逢,杨素知情后,赠金令归故里。 -
82019-10
[ 词条 ]新声学社
陕西秦腔学社。1930年刘毓中组建。除原秦钟社刘裕秦、刘保钟等演员外,其他演员有樊秋云、杨问俗、王秉秦、徐正国、王正民等。又聘汤秉钟、姜望秦、王应钟、高治秦执教,招收童伶近40名,开科三期,培养出黄新闵、张新华、冉新贵、张新康等十几位名角。1932年赴豫、陇、宁诸省演出。后在天水扎班。1943年解散。 -
82019-10
[ 词条 ]新民学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7年由张掖县教育界主办。黄俊领头,郭鸿安出资,演职人员有四五十人,各门行当齐全,文武场面较强。有时分队轮流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广武山》《上煤山》《临潼关》《太和城》《马踏五营》《活捉张三》《糊涂判》《快活林》等。主要演员有张兴三(须生)、刘元泰(须生)、董志诚(正旦)、张文品(须生)、杨庆云(丑兼须生)、赵正璧(武生)、陈树栋(花脸兼丑)、樊天喜、张西庭、张兴碧、韩作贵、葛正兴、钟福财(艺名铜娃子)等。1932年解散。 -
82019-10
[ 词条 ]辅德班
甘肃秦腔班社。1927年始建于武山。班主冯月秋(艺名腊梅)。主要演员有冯良之、李茂祥、魏严昌(须生)、程士元(生角)、慈来(正旦)、康顺娃(旦)、蔺俊堂、李正清(旦)、余金锁(净)、过发子(小生)等。常演剧目有《花田错》《大雪山》《游西湖》等。先后每养70多人,其中任建清、李茂等人,都成为较出色的演员。1946年因冯月秋去天水鸿盛社,班社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