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游北塔》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五国困康熙》《征北塔》《李彦投军》。须生、武生唱做并重。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太口述秦腔抄录本和甘肃省图书馆藏杜忠、张艮根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王游北塔,被哈木达统兵围困。随将尹鸾前往宁夏搬兵。李彦家道富有,其妻美貌。恶人贺建中欲害李彦夺其妻,彦怒杀之,弃家从军。尹至宁夏搬赵泰兵马,前往北塔,遂解哈兵之围。李彦救驾有功,被封为大将军。 -
302019-09
[ 词条 ]变脸
秦腔表演特技。借助于面具、化妆和气功改变面颜的技巧与方法。变脸的名目有真变脸、抹暴眼、抹油脸、软面具、假面、稀面、吹粉和变妆等。多用于神鬼、暴死、惊惧等场面。真变脸 不借用任何色料,完全凭借气功促使内脏运动血液下沉而改变脸部颜色的功力。甘肃能表演此特技者仅有麻子红(郗德育)一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葫芦峪》中饰演诸葛亮,当看到身穿凤冠霞帔忸怩作态的司马懿时,不禁肝火攻心,一阵作呕,脸色顿呈蜡黄,即用此特技变脸。当时化妆为粉妆,妆薄透肉,恰恰有助于蜡黄脸色的呈现。抹暴眼 表现人物陡受巨大惊吓或狠心要办一非常之事时,面色转青转黑。如《游西湖》之裴顺卿,当李慧娘告知贾似道派人前来刺杀他时,演员趁转身的瞬间,以食、中二指按住眉上烟墨,顺鼻两侧直抹到嘴唇,于是眼黑嘴乌,呈现一双骨碌圆眼的吓人面相。《杀驿》中之吴承恩自刎,也采用了此变脸手法。抹油脸 化妆用品为黄色油丽子。先将黄色油丽子暗藏于手掌之中,借助转身机会急抹涂在脸上,脸色顿呈蜡黄。《对银杯》中二娘闻见敲门声以为儿归,开门却见鬼卒,大惊变脸即用此。也有仅用清油抹脸的,表现人物痛哭流涕时只抹脸膛,若抹满脸则是下狠心做某件非常之事,《周仁回府》之李兰英,咬梢子,掖水袖,执利刃追杀严年,即用清油抹满脸,行家则称此为“杀气”。软面具 所用物品为软面具。此种变脸主要显示神道法力。用软薄布画上脸谱,卷藏在额上水纱下沿,并用丝线系好,劍金时将丝线一拉,布画脸谱下覆于脸上。软面具变脸可以变化多次。《八件衣》和《游西湖》中的判官即用此式反复变脸。假面 所用物品为面具。演员趁转身戴上,旋又摘下。《游西湖?杀裴生》一剧中,裴顺卿不相信李慧娘为鬼魂,李只得显出本相,即转身显出白脸血点之面相,便用了戴假面的手法。稀面 所用物品为稀面。先和一团软面,擀开,挖两个眼孔,用时将上沿粘到演员额面,洒上血丽子,随着演员的走动,稀面从脸额徐徐下垂,越垂越长,其形象恐怖异常。《游西湖?夜审》,贾似道公堂审问慧娘鬼魂,慧娘鬼魂即以稀面变脸。吹粉 所用物品是锅灰或白粉。表现人物突受巨大惊吓而顿失人色。先在脸面敷上清油,同时将锅灰或粉(依戏而定)预置于桌上杯盘之中,待变脸时,演员伏对着杯盘闭眼一吹,锅灰扬起粘到脸上,于是脸色大变。《伐子都》中,子都猛见被他所害的颍考叔鬼魂出现眼前,即用此法变脸。变妆 净角专用。角色在演出进行中频频改变脸谱化妆的特殊技巧。清同光时期甘肃秦腔极为盛行。如《李陵碑》中杨继业,三次碰碑,每次都以变妆增添新的伤痕;《白逼宫》中曹操,逼宫前画黑目艮窝、点麦穗眉,逼宫时圆眼改为长锋三角眼,两颊抹油丽子;《伐崇城》中周文王三斩侯崇虎,也是三变其妆。一斩,文王脸上洒油丽子,口条上架;二斩,变脸颊红色为黄色,额面红色为白色;三斩,两眼角点白,鼻沟勾添两条白道。《破渑池》中张奎拜寿,紫红色脸额画一火牙,其后改为黑牙,再后改画为白色月亮形圆坨,最后行地遁之术时,紫红色脸谱则又改为瓦灰色脸谱。《花线袋》方腊节节败退之中,额上蜡烛也随之变换三次,原是烛光闪闪,第二次烛光发暗,第三次烛光熄灭。 -
302019-09
[ 词条 ]《春秋笔》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灯棚失子》《混元镜》《五彩帕》《大观灯》《灯棚换子》《唱筹量沙》。须生、老生、正旦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名折戏《杀驿》《放承恩》尚流行。事见《宋书帝纪第五》和《宋书列传第三》、明人高晋音《春秋笔》传奇、清人《龙灯赚》传奇及高奕《春秋笔》传奇等。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同兴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纯益成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冯杰三、宋润生整理本;青海省隍中县土门公社贾尔藏大队秦腔剧团藏清末抄录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另有河北梆子本、中路梆子抄本等。剧情简介 北魏犯境,檀道济力主征剿,奸臣徐羨之则主求和。南朝宋主准檀道济兴兵伐之,并命史官王彦丞协办。徐惧,诬王彦丞私动春秋笔徘镑圣上,将其发配岭南。徐差人追踪于芦州驿,意图将其杀害。驿丞吴承恩,原系王彦丞之家仆,当年曾携王公子元宵观灯,不慎失却公子,王夫人恐彦丞责怪,遂赠金20两放吴逃走。吴感其恩,代王而死。檀道济出战粮绝,王夫人与芦州百姓广集粮草,檀道济大获全胜,班师回朝,斩徐羨之,大祭吴承恩之灵。代表唱段 《杀驿》一场吴承恩(老生)所唱[苦音慢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王老爷在京待我好,他待我吴承恩胜如同胞。元宵佳节吃酒醉了,灯棚下我失落他的根苗。贤德的夫人恩义好,20两麸金放我逃。不愿戴主乌纱帽,情愿岭南走一遭。(诗白)世态多炎凉,人情草上霜。若问州驿臣,学了汉张良。(接唱)过路的客官仔细瞧。我不愿戴主乌纱帽,我愿挂冠连夜逃。明朗朗钢刀出了鞘,要替老爷归阴曹。音像资料 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秦剧团排演的全剧光碟并出发。 -
302019-09
[ 词条 ]吕侃娃
吕侃娃(生卒年不详)秦腔鼓师。陕西岐山县人。人称吕师,掉号偏头。清末民国初年,在眉县华庆班司鼓,后在岐山永顺社、凤翔易风社从艺。在西府艺人中声望极高。他临场反应敏捷,动作及时,注重演出气氛。打法以“简而短”为特点,常用两副鼓槌,短而细,干鼓、暴鼓斜立而敲;击奏尺寸紧凑,简洁干净,不拖泥带水,形成自己的风格。 -
302019-09
[ 词条 ]九华山
秦腔传统本戏。双生、双旦、净、丑唱做打并重戏。事出《宋书本纪》。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罗泰坤、华天堂、徐德喜、孙世荣、陶隆富、李德远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九集收录本。另有平调抄存本,北路梆子抄本等。本剧讲述了南宋朝奸臣费龙专权误国,丞相杜荣于午门痛打之,费奏本将杜人狱,全家抄斩,杜子文宗逃出,投奔九华山。边关犯事,南宋武帝刘裕命王远达征剿,费龙勒粮不动,致王败回,费又挟帝致王入狱,抄杀全家。王女翠鸾逃难途中,恶奴王豹背叛,幸得裴彦彪及其妹月娘所救。武帝令斩杜荣、王远达,九华山义士童天蛟与裴彦龙共劫法场,除费龙,平番乱,得帝封赏。 -
302019-09
[ 词条 ]张锁全
张锁全(1932~)演奏员。陕西蒲城县人。1944年进西安正艺社学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宣传队,担任打击乐演奏员,擅长司鼓。糸西安市五一剧团司鼓。曾为《周仁回府》《春江月》《血泪仇》《孙安动本》《海瑞告状》《红楼梦》《斩雄剑》《血手印》《巾帼破阵》《白玉钿》《生死牌》《桃花村》《沙家浜》等40余本剧目担任司鼓。 -
302019-09
[ 词条 ]手姿
两手所做的各种姿态。是在掌、拳、指不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手式造型。手姿与手位(手姿的静态位置)共同构成手式,手式又和身段、步法、眼神结含成为整体,完成各种程式动作的表演创造。不同的手姿,能够传递和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即使不进行任何道白或对话,仅凭手姿同样能够完美地传递心声。手姿既是演员表演功力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沟通人物心灵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演员在练功之初,首先要从掌握最基本的手姿和手位开始,不仅能够增强对臂、腕、膀部位的控制能力,还可懂辱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运用手式来美化其身段造型。手姿包括指式、掌式、拳式、手花、山膀等。 -
302019-09
[ 词条 ]腿功
秦腔基本功。训练演员腿部肌肉的松弛与柔软、增强靭带的伸长与收缩,以及加强腿部控制能力和弹跳能力与功力的方法。秦腔演员舞台上的表演,如“亮相”“拉架子”中所运用的踢、抬、骗、跨等动作,以及难度较大的弹跳、旋转、跌扑、翻滚等技巧,都需要很好的腿功。腿功基本训续腿功基本训练分为两类:一是软度训练,主要达到使腿部肌肉能够松弛、柔软,增强靭带弹性,加强腿部控制能力和弹跳功力的目的。方法有“耗腿”“压腿”“悠腿”“踢腿”等多种。二是控制训练,通过“吸腿”“绷抬”和弹、绕、跨、掖、蹲等,加强腿部的控制能力和弹跳能力。耗腿 分正、旁两体。正耗腿为两腿脚跟轮换置于横杆之上,膝部伸直,双手搂住脚掌,使头额、鼻尖、嘴部渐与脚尖接触;旁耗腿方法与正耗腿同,只是侧身练习,要求头部贴近脚尖便可。压腿 姿势与耗腿同,只是双手按住所压腿的膝部向下按捺。过去的年代,秦腔压腿训练中,多采用吊砖、坐人并不断增加重量的方法,今多已废。踢腿 踢腿分为正踢腿、偏踢腿、十字腿、二起腿、骗腿等多种踢法。①正踢腿。上身挺直,目视前方,双臂掐腰(平膀式亦可),两腿挺直。右脚向前迈半步,左脚钩脚面,甩起向眉、鼻间踢起,如此左右两腿交替轮踢,速度可快可慢。②偏踢腿。上体正直,立腰提气,胯部打开,头部、双目侧觀,行进中两腿向太阳穴部位交替轮踢。③十字腿。姿势与正腿踢同,仅所踢方向为左右太阳穴部位。④二起腿。丹田提气,屏气收胯,两腿同时弹起,一腿伸直,钩脚面,向鼻眉间弹踢,另一腿禽地屈膝弹跳。左右腿交替弹踢位置。⑤骗腿。按十字腿要求,由里向外,经体前分向左右划弧,脚面与两手掌心碰击,如此左右轮换骗腿,反复练习。扳腿 又称“朝天蹬”。分前、后两种。前扳腿有正、斜、左、右之分,后扳腿则有左、右之别。要领为一腿支撑立地,脚掌抓地,另一腿侧身吸腿,膝部弯曲,待双手将吸腿扳至左、右太阳穴部位时,则要求脚掌朝上,与太阳穴成平线,而且两腿必须挺直,不能打弯,目视正前方,上体端正、挺胸。依此前、后、左、右轮扳。骗腿 又称“飞脚”。全身直立,右臂举起成弧状过头,手掌伸开朝上,五指并垅,拇指断开,虎口朝下,左手握拳,臂膀弯曲成弓形,与胸口平齐相距30厘.米,头部挺直,左腿上半步,右脚前掌紧贴左脚尖,蹲身,两腿微屈,大转身,双腿一前一后飞起,左腿伸直成摆腿状,右腿成盖腿状,用左手掌心碰击后落地。既可原地左、右骗马,也可行进连续左、右轮骗,俗称“串飞脚”。倒挂紫金冠 行进三步,双腿弹跳腾空,一腿向后踢,一腿弹跳落地;再上三步换另一腿后踢。要求头部后扬,脑部挺直,后踢腿之脚面碰击后脑顶部。可左右轮换练习。武旦常用此式。撕腿 在耗腿和压腿基础上,逐渐将两腿軔带撕开,为表演“劈叉”“大跳”等动作打下基础。训练时可分坐撕和睡撕两种。①坐撕。为双脚大幅度叉开,两腿绷直,两脚勾脚面,逐渐向下撕腿,下撕到两腿与臀部着地方可。②睡撕。为收胯俯身向前,同时双臂前伸,用手勒住脚尖,顺势以右手勒脚,左手向左侧前伸,将上身躺睡在腿上。如果就势向左滚身,顺势双手抱脚,滚身一周,即称“滚撕”。劈叉 两腿劈成“一”字形,两脚钩脚面,分别向下撕腿,两腿与臀部同时着地。戏中多用于女将战事失利场面。《破洪州》中穆桂英与韩昌首次交战失利时有此表演。劈叉两腿劈开成“一”字形,左脚钩脚面,右脚绷脚面,向下劈盘,两腿同时着地。多用于武将骑马行进时突然泮倒,或双手肉搏互相扯倒场面。如《罗成叫关》中罗成、《长城坂》中赵子龙都有劈叉动作。可分为前劈、后劈和双劈。①前劈。即右脚原地不动,左脚上一步顺势向前滑出,双腿下劈。②后劈。左脚原地不动,右脚向右后方退一步滑去,双腿下劈。③双劈。双脚同时分向前后滑出,双腿下劈。尻子蹲 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低,两腿交叉掏腿,两脚尖蹬劲,全身腾空跃起,下落随即两腿盘膝,上身直挺,卧地或坐地。为旦角专用。多用于武戏场面,也用在受人威逼之时。腿功表演动作腿功训练虽不能直接搬上舞台表演,但与舞台上演员的各种表演程式有直接关系。如劈叉、卧鱼、探海、射燕、五龙绞柱等程式动作,均以腿功为表演基础。卧鱼 有正卧鱼、反卧鱼之分。正卧鱼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尚,左手平,右腿向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住,缓缓下蹲往右成盘卧状,臀部压在右脚上,随即身向右拧,用右背着地,同时左手后背放至腰部,右手下缓,放在后脑勺,头将手枕起。控制片刻,双脚蹬劲再徐徐起直。《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有此表演。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相反,而且有时双手抱臂,周身紧缩。《鬼怨》中李惠娘鬼魂变换缩小身躯时即运用此动作。探海 右腿绷直,满脚抓地,上身徐徐向前伏探;双臂向左右两侧平展,双手扣腕,左腿向左后方徐徐向上直抬起,腿往上翅,绷脚面,脚心朝上。戏中多用于武将紧急勒马,并常单腿前行或后退。《走麦城》中关羽、《罗成叫关》中罗成,跌入陷马坑时即有此表演。射燕 右腿绷直满脚抓地,左大腿保持不动,左小腿向上直抬起,同时上身涂涂向后平仰,双臂向其左右两侧平缓展开。戏中多用于武将战斗场面。《白门楼》中吕布有此表演。五龙绞柱 又称“扭麻花”。脊背着地,两臂伸直,双腿直挺,前后交叉在半空挥臂、抡腿、拧身,连续扭曲翻滚,状如龙腾翻转。戏中,多用于受到攻击时的躲闪,或人物挣扎、拼搏等。如《战马超》之夜战、《裡猫换太子》中陈琳被迫杖击寇珠时,均贯穿此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