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魏长生
魏长生(1744~1802)秦腔旦角演员。清乾隆年间“蜀中伶优”。四川金堂县人。行三,世称魏三,字婉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曾随班进京演出,因卖座不佳而返回。刻苦钻研数年后,乾隆四十四年(1779)再度入京,参加双庆班,因主演《滚楼》之主角黄赛花而轰动整个京师。“观者日至千余,六大班颇为减色”“士大夫亦为心醉……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六大班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清吴太初《燕兰小谱》)成为北京戏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后又到南方演出,对扬州、苏州、四川等地戏曲的发展亦产生一定影响。清嘉庆六年(1801)复进京城。翌年夏,演出《背娃进府》下场后死于后台。据传秦腔踩跷和旦角化妆“贴片”,均由其所创。常演剧目有两类:一类为秦腔花旦、彩旦、武旦戏,如《滚楼》之黄赛花、《倪俊烤火》之尹碧莲、《卖艺》之村妇、《卖胭脂》之王桂英、《富春楼》之陈三两、《庆顶珠》之肖碧莲、《铁弓缘》之陈秀英等;一类为青衣戏,如《秦香莲》之秦香莲、《背娃进府》之表大嫂等。 -
302019-09
[ 词条 ]易俗社六君子
陕西秦腔易俗社第一阶段的著名演员,指刘迪民、马平民、苏牖民、沈和中、刘箴俗、路习易6人,是易俗社早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①刘迪民(1891~1945)。秦腔花衫演员。祖籍湖北郧阳,寓居西安。1914年考人陕西易俗社,陈雨农、党甘亭均为其授业老师。出科后,即在该社演戏,其声誉几与刘箴俗齐名,号称“二刘”。1932年以后,又充任该社教练,成为陈雨农的得力助手。擅演剧目有《庚娘传》《吕四娘》《殷桃娘》《夺锦楼》《韩宝英》等。②马平民(1898-1946)。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永寿县人。号和亭,乳名平儿。一生演戏百余出,各类文丑如纱帽丑、方巾丑、草笠丑、斜衣丑、时装丑以及丑旦等,俱能演辱色色皆佳。尤善揣摩人物心态,模仿力很强,为人情性温和,斯文雅静,故有“马博士”之誉。在唱念做舞上形成独特风格。观众以当时名丑汤涤俗、苏牖民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拿手戏甚多,如《蝴蝶杯》之董威、《群英会》之蒋干、《庚娘传》之王十八以及揭墓贼、《玉虎坠》之贺其卷及丫鬟、《看女》《送亲演礼》之乡下妈妈、《三知己》之周延儒等。③苏臟民(1905~1939)。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人。1914年考人陕西易俗社,系该社乙班学生。曾创办臟民社等班社,并在甘肃、宁夏演出。初以《柜中缘》之淘气、《可怜虫》之可怜虫两角享誉,后则以饰演各种官衣丑角人物而名噪一时,为民初西安舞台上最有名的演员之一。与当时名丑马平民、汤涤俗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其艺术风格对后世秦腔丑角表演产生一定影响,阎振俗、席子才等受其影响甚大。擅演《复汉圈》之刘玄、《重圆镜》之门官、《新审判》之县官、《三滴血》之晋信书等,均能按其角色身份、个性创造出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④沈和中(1902-1966)。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兼演须生。陕西咸阳市人。字怀武,人称“活周瑜”。9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刘立杰、李云亭、唐虎臣、郭青云等。1937年到甘肃演出,后来自组中兴社,常与名宿郗德育、楼英杰、刘金荣、袁天霖同台合作。后又参加兰州新兴社、平凉聚义社、宁夏觉民学社和猛进剧团。1949年后任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演出。1959年调甘肃省戏曲学校任教。以嗓音洪亮、台架大方、气度轩昂、表演奔放称著。一生演出剧目上百本。尤其《黄鹤楼》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擅演剧目有《辕门射戟》《二堂详状》《凤仪亭》《白门楼》《回别州》《群英会》等。中年以后兼演须生,如《韩宝英》饰石达开、《烈火扬州》饰李庭芝、《吕四娘》饰雍正皇帝等,并反串《三滴血》之晋信书、《金玉奴》之金松等。还演过不少现代戏。曾获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并选为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⑤刘歳俗(1903-1924)。秦腔旦角演员。主工花旦。陕西户县人。乳名平儿。10岁报考陕西易俗社,系该社第二期学生。经陈雨农、党甘亭和孙仁玉精心教练培养,很快脱颖而起,红极西安剧坛。首演《女娃劝学》,即获“迥非寻常”之评价;后又以《慈云庵》《忠孝图》两出,更让观众惊骇叫绝,许为“神童”,赠以“虼蚤红”美誉;此后,技艺不断上进,声誉不断攀高,相继塑造出《蝴蝶杯》之卢凤英、《复汉图》之阴丽华、《玉镜台》之何玉英、《夺锦楼》之钱瑶英、《若耶溪》之西施和《惜花记》之林黛玉等性格鲜明、各具风姿的舞台艺术形象。1921年,随社南巡武汉,演出《玉镜台》《青梅传》《呂四娘》《秋莲传》等戏,轰动江汉三镇,尤其《黛玉葬花》更受推崇,加上在化妆、表演、唱腔方面吸收了京剧、汉剧之优长,深得观众拥戴,由此赢辱“南欧(鸥阳予倩)、北梅(梅兰芳)、西刘(刘歳俗)鼎足而三”的评价。正当他将要步入鼎盛的艺术嶺峰时,却因演出的紧张和繁累,使其积劳成疾。1924年7月,带病出演《美人换马》而晕倒于舞台,从此一病不起。同年12月去世,年仅21岁。⑥路习易(1901-1971)。秦腔演员。乳名科娃,字时哉。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系陕西易俗社乙班学生,师承陈雨农、唐虎臣。其嗓音洪亮,行肖神切。初以《桑李传》而走红,当时署名“老龙”的评家撰文称“《桑李传》以路习易之桑岱首屈一指……”他所塑造的李广、王善、曹文豹等不同形象,均为观众所称道。其气度、风姿可与沈和中相媲美。擅演《蝴蝶杯》之田玉川、《软玉屏》之秦一鹗、《双锦衣》之王善、《三滴血》之周天佑等。 -
302019-09
[ 词条 ]《追猪》
现代小戏。周建顺编剧。唱做并重。1964年陕西省陇县人民剧团首演。苏江娥、王胜利、陈惠霞演出。本剧讲述了小梅家的一头肥猪被猪贩子孙财从大妈手中骗去。小梅得知后,急顺小路追赶,二人在山路中相遇,孙财欲向小梅下毒手,幸好大妈赶到,二人合力将猪贩子制服,把猪交售给了国家。 -
302019-09
[ 词条 ]苏凤丽
苏凤丽(1971~)秦腔演员。女。工正小旦。甘肃庄浪县人。12岁考入平凉地区艺术学校,师承康建芳、吴晓惠。1987年毕业后,分配至平凉地区秦剧团从事演艺工作。1999年调入甘肃省秦剧团,成为该团主要演员。表演稳重大气,唱功尤佳,专以肖玉玲派唱腔赢人。所演剧目甚多,擅演剧目有《玉堂春》《铡美案》《梨花情》《四贤册》《探窑》等,尤以《探窑》最享盛名。获奖甚多,在甘肃省青年演员大赛、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均获一等奖,在全国首届红梅大奖赛中获红梅金奖,甘肃省首届红梅大奖赛中获红梅大奖,甘肃省艺术人才银飞天奖等。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苏凤丽饰演《锁麟囊》之薛湘灵(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千里驹》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小丑、小旦唱做并重。事出明代范文若《千里驹》传奇、清代张澜《千里驹》鼓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逯喜进秦腔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明代肖举说谎成性,被父赶出家门。肖对张寅说其岳父病重,张偕妻王桂英前往探望,其妻乘千里驹先行。兵部侍郎之子功和派刘乾采购良马,刘见王桂英乘骑绝佳,抢走宝驹,勒死王桂英。王为梨山圣母所救,并授以武艺。张寅不见妻面,强拉肖举寻找,见刘乾乘千里驹,告于县衙,反遭痛打。张寅赴山海关投军,途中遇桂英,夫妻阵前立功,受封,肖举亦被提任三东县令,查明功和恶迹,会张寅奏明朝廷,功和父子受惩,刘乾处斩。 -
302019-09
[ 词条 ]《一把尖刀》
现代本戏。别名《汉城春秋》。金葳、雷文博编剧。唱做并重。1964年陕西省眉县群众剧团首演。导演严艺芳。华新中、李香君、姜培中、邵巧玲、冯志民、马明道、王青莲、郭志诚、李振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关中某农村生产大队长,右倾思想严重,致村里资本主义势力泛滥。部分社员弃农经商,往八仙庵贩棉花搞投机倒把活动。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和积极分子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势力展开激烈的斗争。在事实面前,教育了大队长,取得了胜利。 -
302019-09
[ 词条 ]陈彦
陈彦(1963~)戏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镇安人。为中国剧协理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交大戏剧学院院长。发表《山乡知县》《沉重的生活进行曲》《九岩风》《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十余部及《大树小树》等影视作品。其中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连演600余场而不衰,还曾数度进京,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剧(节)目献礼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和“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并先后赴沈阳、贵阳、上海、深圳、杭州、绍兴、宁波、南京、常州、平顶太原、兰州、银川、哈密、天水等地巡演,均引起强烈反响。该剧先后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等多项国家级重大奖项,并作为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15部新时期优秀剧目之一,被全国十多个剧种移植。2007年,荣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2009年,荣获文化部100万元“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迟开的玫瑰》获“第十一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华编剧奖”。所创作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被选入“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奉调进京为共和国60周年大庆献礼演出;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第十三届“文华新剧目奖”;荣列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名。2011年所作之《西京故事》被赞为“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所创作作品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被誉为“西京三部曲”。还出版有30余万字的散文随笔集《必须抵达》和《陈彦现代戏剧作选》《陈彦词作选》,及电影文学剧本《司马迁》、电视连续剧剧本《大树小树》等。2000年被授予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7年被评为“陕西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被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现为享受国家中十大代表。陈彦(戏曲研究院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刀山会戏
为配合“刀山会”举办的庆神、驱邪等演出活动。盛行于陕西西府的宝鸡、岐山、凤翔一带,它综合了民间传统佛会、神会等各种内容与形式,不仅设有主会场,各神庙、佛堂殿前还设有大小不等的众多分会场,各会场有多家大戏班同时搭台唱戏,皮影班、木偶班和曲子坐唱班也参与演出。因此。刀山会戏是一种规模最为恢弘、多种班社、多种戏曲争相竞技的民间大型祭祀演出活动。多在某种大灾消除之后举行,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大型驱邪和敬神活动,清白岫山所修《岐山县志》卷五,载有“‘刀山会’等相沿已久……”。由于耗资巨大,颇费人力、物力,组织不易,故每30至40年方举办一次,而且清代、民国时期,都须地方申报,县、省两级政府批准后,方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办。其活动的中心内容便是演绎《断王豁豁上刀山》(“断”系西府土语,意即“驱赶”),故名“刀山会”。“刀山会”的活动主体便是“刀山”,即在中心会场搭建起高32丈的木塔,木塔周围搭上红绫,并设台阶共360台,自下而上,盘旋到顶;每一台阶镶嵌铡刀一口,共360面,刃口朝上,封表祭器,此塔即为“刀山”;“刀山”之东南西北四方,则用柳枝搭建四座城门,还建地台若干分布周围。内容有上刀山、踏方城、演神、佛会戏。①上刀山。由艺人分饰若干阴兵和牛头马面,另有一艺人扮作鬼魅王豁豁。表演时,先在舞台演出该戏,演至阎君命阴兵驱赶王豁豁鬼魅上刀山情节处,王豁豁鬼魅开始逃遁,黑虎神手执神鞭,率众鬼神牛头马面持各种兵器追逐,并将其赶下舞台,王鬼穿广场与四门之间,而后又驱回戏台,过天桥,再驱上刀山顶,复又追下刀山,最后被捉方斩。②踏方城。亦称“走方城”。以四门为基点,用白灰勾成方城,内勾迷宫路线图。表演时,大巫持剑,小巫执柳木丧棒等驱疫器械,做各种驱邪舞姿,并按路线穿四城、踏四角、走四边,直至走出迷宫而终。③演神、佛会戏。祈求神、佛消灾免祸,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此外,凡在火神庙、关帝庙演出的戏班,则要演“奠酒戏”“关公戏”“解甲封王”之类的平安戏;佛祖、菩萨庙殿演出者,须演《目莲救母》《倒腕挂经》之类的剧目。戏终“过天桥”向佛祖庙、菩萨殿分别举行送经仪式,前者称“男过天桥”,后者称“女过天桥”,送经仪式毕,整个活动方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