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灵台县庄底庙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始建于唐代,清同治七年(1868)毁于兵燹,同治十年重建,取名“彭乃关”。建成后院内有一明槐死而复活。占地57平方米,台口高5米、宽7米,台基高2米,总高9米。舞台两厢书画很多,有四大贤人戏画、四季花卉博古画等,还有中台镇曹化兰书写的“宝赛楼”牌匾。农历四月十二日为庙会,在此唱戏酬神。 -
82019-10
[ 词条 ]柳青娘
亦称[柳生芽]。原属北曲[中吕宫],有词,为昆曲《芭蕉扇》铁扇公主与孙悟空交战时所唱。秦腔曲牌由北曲变化而来。弦索曲牌、唢呐曲牌均有,曲调大同,而且仅苦音无欢音,名冠秦腔大伤大悲哀乐之首。弦索曲牌[柳青娘]用于灵堂祭奠、哀悼亡者的剧目,作为灵堂哀乐以渲染悲伤气氛,如秦腔《祭灵》《杨门女将》《双罗衫》《武松杀嫂》《大劈棺》《三打洞》等。有些剧目还直接改用两只唢呐或笙管吹奏,改碰铃击节为铰子击节,还加用云锣、吊钗等,只是在祭毕亡灵之后,加奏一个唢呐吹奏的专用[柳青娘尾巴],使悲壮之情更加浓烈,以配合哭丧气氛。唢呐曲牌[柳青娘]调式上还有细别,如[正调柳青娘](相当于今之F调)、[凡调柳青娘](相当于今之降C调。)、[梅调柳青娘](亦称“上字调”“梅花调”,相当于今之降B调。)和[小工调柳青娘](亦称“平调”,相当于今之D调)等,唢呐的调门不同,乐曲的情绪也就不同。其中[正调柳青娘]和[小工调柳青娘],依表演需要,可多遍反复曲牌的“前半段”,直至最后再奏出“后半段”而结束演奏,艺人称此为“含头”。 -
82019-10
[ 词条 ]《黄金印》
《黄金印》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六国封相》《苏秦拜相》《悬梁锥股》《苏秦献策》《金印记》等。含折子戏《封相》。须生唱做并重。事出《战国策》《史记苏秦列传》《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另有宋元戏文《苏秦衣锦还乡》、明传奇《金印记》《金印合纵记》等。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十一集收录有中路梆子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第八集收录有杨文香口述山东梆子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集收录有刘振江口述本。本剧讲述了苏秦求官未果,归家妻不下机,嫂不为炊。苏忿欲自尽,被叔、婶所救。从此,头悬梁、锥刺股,发奋闭门读书后用合纵之说游说列国,六国联合御秦。苏秦佩带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
82019-10
[ 词条 ]《湘江会》
《湘江会》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吴起杀妻》《英烈春秋》。红生、正旦、刀马旦唱做并重。事出《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一集收录温玉堂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抄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一集书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王新义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吴起为齐国门婿,三年后欲重返鲁国。鲁闭城不纳,并于城头杀吴父,又逼吴起杀妻。吴无奈而投魏,说服魏王设湘江会,以借机刺杀鲁公。结果魏王反被钟无盐射杀。吴怒,斩马头以泄其愤。 -
82019-10
[ 词条 ]《秦王剑》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曹冠敏编剧。 别名《嬴政与如姬》。生、净唱做戏。事出刘亚洲 短篇《秦宫月》。1983年陕西省渭南地区秦腔一 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公元前228年,秦伐赵受 阻,秦王嬴政遣李信率兵增援,次子无忌自请为 先锋。翌日,无忌误卯抗命,李信令处黥刑。秦王 秉公执法,对其子依法惩处。 -
82019-10
[ 词条 ]《破郢城》
《破郢城》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破郢都》《点女兵》《反昭关》《伐楚国》《鞭槌楚王尸》等。武生、老生、武旦唱做戏。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甘清荣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伍员为报父兄之仇,与吴王请兵伐楚,吴王命孙武子出征,孙请女兵三千,以吴王爱姬为首。姬不受军纪,孙武依令斩之。兵至楚境,一战告捷,攻破郢都,楚昭王败逃。伍员入昭关时,平王已死,伍员于湖底掘开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
82019-10
[ 词条 ]马炳南
马炳南(1899-1961)秦腔演员。初工旦,后改净。甘肃西和县人。其父人称“马打板”,秦腔鼓师,对其濡染颇深。8岁师从罗大净学艺。初期以演旦角为主,中年转为花脸。并为临洮福盛班台柱。1948年,曾因生活所迫,以开茶馆、说评书谋生。1949年后,参加临夏秦剧团,主要从事导演工作。擅演《白逼宫》之曹操、《八义图》之屠岸贾、《孙庞斗智》之庞涓、《秦琼卖马》之秦琼等。晚年常演出《金沙滩》《铡丁勇》《追韩信》《下河东》等戏。后病逝在舞台上。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常用曲调选》
秦腔唱腔曲调汇编。康榕选编。1981年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刊印。全书含音乐简介、定调、文武场及伴奏、弦乐引子及过门、常用曲牌、各种游弦6个部分。每部分均选用传统戏典型唱段,阐述其用法、特点,共收常用曲谱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