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吉子正
吉子正(1898-1965)秦腔剧作家。陕西华县人。早年就读于含阳高等小学、西安师范、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国立西北大学。毕业后在合阳中学、户县师范以及兴国、中山、省立等中学任教。1949年后历任西北军政大学教员、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和中文系副教授等。1934年后,编有《半壁河山》《艳娘传》《牛马婚姻》《汪精卫传》及《碧血黄花》等剧。后又配合抗美援朝,创作《唇亡齿寒》一剧。1958年还为华县剧团编写《山塌金斗王》,改编《孟姜女哭长城》等剧。 -
82019-10
[ 词条 ]谢迈千
谢迈千(1895~1978)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蒙古族。名镇东,字迈千。自幼读书,后辱岳父孙仁玉资助,考入西北大学。1924年毕业后,出任过陕西省教育厅科员、陕西省建设厅秘书,兼任易俗社文化教员。1949年后任易俗社编剧。曾创编许多剧本,其中本戏有《红粉青萍》《禾嘉城》《七步诗》《淝水之战》《于谦》《林冲》等,尤其《淝水之战》以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1950年以后整理、改编了《三滴血》《火焰驹》《状元媒》《柳毅传书》《双锦衣》(前后本)等。《三滴血》和《火焰驹》二剧,分别在1958年、1961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
82019-10
[ 词条 ]《艺文散集》
戏剧评论集。武元著。1998年11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各地报刊的46篇戏剧评论文章和随笔文论,主要有《戏外戏》《繁花点评》《剧坛夜话》《人物侧影》《文苑拾零》《走进荧屏》等。《附录》收入武志新遗稿《五十年中的二十五年一一回忆陕西早期话剧运动》、刘易平口述秦腔传统戏《辕门斩子》。书首为陈忠实之序《西安人武元》和作者自序《痴梦者自由》。 -
82019-10
[ 词条 ]王绍猷
王绍猷(1883-1971)秦腔剧作家、理论家。陕西富平县人。晚期同盟会会员。早年曾参加过讨袁战争和护法运动,任职旅长。退职后返回西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加入易俗社。一生编剧42本,主要作品有《金光玉》《血战牡丹峰》《双愚记》《文山节》《易水饯别》《七人错》等;并改编近20本传统戏,如《周仁回府》《铡美案》《文君夜奔》《铁兽图》等。著有《秦腔记闻》。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戏曲志·甘肃卷》
地方戏曲志书。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委员会编。顾问吴坚,主编乔滋、副主编徐列、扈启贤、李迟。1995年12月中国ISBN中心出版。全书以总编辑部统一体例,分为“综述”“图表”(含大事年表、甘肃省剧种表、甘肃省传人剧种表、甘肃省地方剧种流布图、甘肃省传入剧种流布图)、“志略”(含剧种、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演出习俗、文物古迹、报刊专著、轶闻传说、谤语口诀、行话戏联)、“传记”。最后“附录”部类载入历届戏曲汇演、调演剧目及人员名单,历史文献。卷首为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编辑部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甘肃卷》编辑部以及撰稿人、绘图人员名单,并有彩页16面,有总卷主编张庚序言,及凡例;卷尾有后记、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汉字拼音索引。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戏曲志·陕西卷》
地方戏曲志书。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主编鱼讯,前期副主编焦文彬(常务)、丁明、刘敬贤、张静波、赵洪;后期副主编叶增宽、杨志烈(常务)、杨忠、王治国、曹爽。1995年3月中国ISBN中心出版。总编辑部统一体例,分为“综述”“图表”(含大事年表、剧种表、陕西剧种流布图)“志略”(含剧种、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场所、演出习俗、报刊专著、轶闻传说、谤语口诀、行话戏联)“传记”。最后“附录”部类载入戏曲汇演、剧本创作评奖、灌制唱片名单和历史资料。书前有总卷主编张庚序言,及凡例,书中有彩页24面,书尾有后记、索引(含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汉字拼音索引)。 -
82019-10
[ 词条 ]范紫东
范紫东(1878~1954)秦腔剧作家、理论家。陕西千县人,名凝绩,字紫东。清末拔贡。能诗善画,尤善骈文。1902年考入三原宏道书院。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后又加入“同盟会”,投入讨袁斗争。历任武功县知事,军警联合处执法官,陕西省财政厅股长,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民政厅秘书等职,易俗社发起人之一。1949年后又任西北文联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著述有《乐学通论》《关中方言考》《关西方言钩沉》等。一生编剧70余种,其中本戏41本,折戏29本,主要有《春闺考试》《金莲痛史》《琴剑飞声》(前后本)、《翰墨缘》《京兆画眉》《三滴血》《吕四娘》《软玉屏》(前后本)、《玉镜台》(前后本)、《三知己》(前后本)、《关中书院》(前后本)、《宫锦袍》《颐和园》(前后本)、《秋风秋雨》《新华梦》(前后本)、《大孝传》《破郢都》《复郢都》(又名《哭秦廷》)、《盗虎符》《美人换马》等。范紫东(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李桐轩
李桐轩(I860~1932)秦腔剧作家。陕西蒲城县人。名良才,字桐轩(同萱),号舌莲居士。清末贡生。肄业于三原宏道书院,曾加入“同盟会”。历任陕西省督军府修史局局长、总纂,省长丽习,督军府丽习,省政府顾问等职。1912年与孙仁玉率先发起组织易俗社,任易俗社第一任社长,曾主持创办《易俗白话杂志》。提倡戏曲改良,强调剧本的社会作用。所编写的《甄别旧戏草》是评判传统剧目的重要理论著作。清末开始秦腔剧本的写作,有《黑世界》《鬼教育》《英雄泪》等作品传世,被人们称为“新剧界星宿”。易俗社成立后共编与60多个剧目,流传下来的有30本,其中大本戏11种,小戏19种。主要有《天足会》《豚尾记》《银蜡台》《贺家坡》《孝子金》《董华妻》《亡国痛》《英雄泪》《泗林湖》《兴善庵》《文山殉国》《牛肉案》《双刀记》《双妒记》《元宝精》《中牟摘印》《鲁相拔葵》《强项令》《闹督院》《鬼教育》《万变图》《女诸葛》《安奉铁路》《一字狱》《黑世界》《如皋狱》等。李桐轩(易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