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李灌
李灌(1601~1676)清初剧作家。陕西合阳县坂头村人。字向若,又字莲璧。崇祯六年(1633)中举。晚年与当地戏曲艺人结合,潜心于陕西地方戏的研究与改革,创作秦腔、线戏剧本数十个。据传,现今流行的《玉凤簪》《白汗衫》《鸾凤钗》《龙凤灯》《金玉坠》《碧霞宫》《合凤裙》等剧,皆出自其手。 -
82019-10
[ 词条 ]《母女俩》
秦腔现代本戏。谢蒙秋根据苏耕夫同名剧改编。1956年西安三意社首演。本剧讲述了金大娘丈夫早丧,大女出嫁,她和二女金凤积极入社。夏收,大女婿托她换社里的优良麦种,她便偷拿了社里寄放在她家的种子。二女发现后不徇私情,与正巧来家的社长批评了金大娘,大娘改过,退还了麦种。 -
82019-10
[ 词条 ]《墙头记》
根据河北梆子剧目改编移植。老生、小丑唱做戏。各路秦腔常演。本剧讲述了张木匠年老,长子大乖和次子二乖,富有而又吝啬,都不愿奉养老父。大乖、二乖议定各半月轮流管父生活,却总是不按时接来奉养,尤其每逢大月第三十一天,二兄弟将其父架在两家墙头,谁都推脱不管。张木匠好友王银匠看不过去,心生一计,伪称张木匠有大量积蓄,哪个儿子孝顺积蓄归谁。从此,两兄弟争相侍奉老父。张木匠死后,王银匠佯称其父银子埋在墙下,两对子媳争相挖墙,墙倒,均被压在墙下。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晁永和饰《墙头记》之张木匠(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红颜泪》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小生、小旦、丑唱做戏。西安三意社首演。本剧讲述了褚大年吸烟成瘾,将6岁女儿充18岁许与何占鳌,得银80两。何母知之,责何上当,计设何母有病,要媳妇前来探望。大年无赖,让其妻白秀英扮作女儿模样往探。何见秀英貌美,即逼秀英成亲。洞房中秀英言明原委,羞愧欲死,被何说服,遂结为夫妻。褚大年见妻不归,悲痛不已,想起吸烟害己如此之惨,遂砸烟具戒烟,向何家索妻,遭拒告官,官判何与秀英结婚,付猪大年白银40两,使其另娶家室。 -
82019-10
[ 词条 ]云亭纪念堂
即东方红剧院。宁夏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东街,1948年初建时名为“云亭纪念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银光剧院”,后经几次扩建,1958年翻修成现代化大型影剧院。1967年定名为“东方红剧院”。剧场结构由前厅、休息室、观众厅、舞台、化妆室、放映室等组成,钢筋水泥结构,可容纳观众1200余人。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2米、高7米,舞台深20米、高15米。舞台上部建有天桥,装置吊桥19道。装备有大幕、二幕、天幕。台口两侧有灯光楼,备装聚光灯20万伏,台口上方装备聚光灯18万伏。是银川最大的剧场之一。剧场为自治区秦腔剧团专用演出场地,来自北京、上海及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戏曲团体也多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延安大礼堂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始建于1941年。原称陕甘宁边区大礼堂,1956年由谢觉哉改题为“延安大礼堂”。位于延安市南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化厅曾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71年按照中央文物部门指示,外表保持原貌,内部做了重修。为砖混建筑,用钢木排架屋顶,一色板瓦覆盖。观众厅内设座席1020位,胶合木板折叠座椅。重:修时西侧增建有观众休息厅7间,东侧增加外宾休息室8间,场外补盖小楼11间为化妆室、服装道具和演员休息室,前厅上设电影放映室。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3米,高7米,通面进深15.7米。主台两侧设有附台,台前设有乐池。舞台上部建有天桥两道,装置吊杆30道。装备有大幕、二幕、三幕和天幕。台口两侧设有灯光楼,装备耳光、面光等各种用灯32个,电源负荷量为32万伏。陕甘宁边区时期,剧场曾为延安平剧院、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等院团的主要演出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接待过曰本齿伦座剧团、中国京剧院等文艺团体来延安演出。1980年以前常驻演出单位为延安文工团。 -
82019-10
[ 词条 ]二流板
秦腔[二六板]的异称(见二六板)。传统秦腔并无此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新秦腔音乐工作者认为[二六板]系慢节奏的“流水板”,故效法京剧将其正名为“二流板”。但目前仍称[二六板]者为普遍。 -
82019-10
[ 词条 ]崔保善
崔保善(1939~)秦腔演员、导演。主工丑角。陕西西安人。11岁考入西安三意社新生部,师从王辅生,专工小丑、媒旦。后拜樊新民门下,工官衣丑。出科后,在三意社、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演戏。1959年调至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曾任剧团导演、艺委会副主任。最善于演唱“黑红板”唱腔,尤其唱中夹白、边唱边数,堪称一绝。擅演《柜中缘》之淘气、《小姑贤》之老母、《看女》之柳氏、《蒋干盗书》之蒋干、《三滴血》之晋信书、《三拜花堂》之张华、《乔老爷上轿》之乔老爷、《唐知县审诰命》之唐诚、《十五贯》之娄阿鼠等。还改编移植并自导自演《奇婚证》《安匠挂帅》《奇脉案》《红楼夜审》《借纱帽》《托呼提的婚事》等剧目。多次获表演一等奖、导演奖。1988年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个人专场演出。系乌鲁木齐第五终至第九届政协委员、自治区文联委员、西北秦腔会副主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