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梁少琴
梁少琴(1984~)秦腔演员。女。工花旦、小旦、刀马旦。陕西宝鸡市人。13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先后受过马蓝鱼、杨娥、李雪兰、姜辉、聂文华等老师的教诲。现为兰州市秦剧团演员。2001年以《梳妆挂画》一出获陕西省“艺园杯”大赛一等奖。此后,她又以该剧参加200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应香港中国文化传播公司邀请赴港演出,均得“精彩、绝伦、惊险、刺激”高度评价。曾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甘肃省首届红梅奖大赛二等奖、全国首届红梅奖选拔赛金奖。2005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等西北十家媒体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大赛中,获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四胜班
甘肃秦腔班社。1921年天水北道区中滩乡后川村王爱川联合本村同姓及石佛乡大坪村的王来绪四家合资创建,故名为四胜班(后更名得胜班)。活动于清水、张家川、秦安及本区附近乡镇,既演秦腔,也演小曲。主要演员有王来绪(花脸)、王黑娃(须生)、王六生(小生)、王福娃(丑)等。演员王大头较有影响,当时群众中流传有“王大头不到,短钱两吊”之说。演员谢鸿民、陈云生等也曾先后在该班搭班唱戏。代表剧目有《得胜图》《铁冠图》《张连卖布》《小放牛》等。1934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李密投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双带箭》《双投唐》。武生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血灌李密》。事出《隋书列传》第三十五回,《旧唐书列传》第三。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蒲天信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瓦岗李密,拒不降唐。李世民率兵欲伐,后经王伯当劝说而投降,又嫌官封八台总镇太低,愤而催伯当逃走,世民追兵以乱箭射死。 -
302019-09
[ 词条 ]李君梅
李君梅(1975~)秦腔演员。女。主工小旦、闺阁旦。陕西宝鸡市人。14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得马蓝鱼精心指导。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为青年团“五朵金花”之一。曾在《迟开的玫瑰》《梨花情》《王宝钏》《窦娥冤》《西部风情》《三上轿》等剧目中担任主角。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表演一等奖和“秦腔百佳演员”称号。2005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等西北十家媒体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大赛中,以综合实力第一的成缋,名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榜首。李君梅饰《梨花情》之梨花 -
302019-09
[ 词条 ]王建民
王建民(1947~)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考入西安三意社,主工司鼓技术。16岁登台坐鼓伴奏。后担任陕西西安市秦腔二团演奏员。重视击乐的情感色彩,能巧妙运用击乐的力度与速度变化,并根据剧情,去制造、渲染戏剧气氛,使戏曲的节奏同演员的表演、唱腔巧妙结合,完成舞台艺术形象的创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系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正俗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9年正月正式成立。先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演出,后移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建社初期,从各地聘请当时秦腔界一些名流,如须生刘立杰、毛金荣、高天喜,小生贸善德、史学义、肖玉堂,旦角杨金声、惠济民、肖老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活颜良),丑角侯振奎、王三甲等,来社献艺。1921年毛玉卿就任社长后,陆续增聘了名须生车云亭、牛百顺、王景民,名小生屈景益、王兴博、沈和中,名旦梁箴、曾鉴堂、安鸿印,名净刘全禄、窦思忠,名丑苏牖民、许镜民等人人社演出,阵容更加强盛。梁歳的《张公背张婆》、杨金声的《赵五娘吃糠》、贾善德的《木楠寺》、沈和中的《黄鹤楼》、屈景益的《抱妆盒》、毛金荣的《烙碗计》、高天喜的《马武取洛阳》、马建南的《定军山》、刘全禄的《算粮》、王三甲的《三捜府》等,个个脍炙人口,技艺不凡,使正俗社声望益彰,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易俗社、三意社成相逐竞争的鼎立之势。1924年,毛玉卿决意为本社培养新生力量,开始设学生部培训艺徒,并将社名改为“正俗学社”。到1933年的九年间,先后培训三班学生。随后,由任阁臣接管的九年间又培训了两班。前后18年,共招收学生约百名。出科的著名演员有须生康正中、康正绪、李正斌、田正武,小生靖正恭、靖正谦、杨正福、张正麟,旦角李正敏、李正华、韩正满,丑角王正秦、魏正风等。尤其是李正敏,技压群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敏腔”艺术流派,被誉为“秦腔正宗”。靖正恭才高艺精,被群众称为“秦腔贫生大王”。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移植改编了一批独家创演的剧目。如《二度梅》《白玉楼》《白玉司》《百药图》《朱告柳》《水月庵》等。为了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病,还组织编演了社会戏《青年镜》《樵夫妇》《慈虐案》,排演了易俗社编创的《白相公》、三意社编创的《贪婪鉴》以及本社编创的《难民记》等时装戏。后因关中连遭年馑,加之社长任阁臣不善经营,班社于i941年停办。1952年又在西安恢复了西安正俗社并招收张惠霞等一班学生。1955年10月支援铜川。1956年并人耀县(今耀洲区)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搜门
又称“望门”。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舞台表演“套数”之一。剧中人物先后走向上、下场门向内观望,或表示焦急等待另一人物到来,或表示寻找、警觉与防范,以及踌躇、忧虑、苦思等情绪的舞蹈性表演。“捜门”分类甚多:从表演节奏上,可分为“慢捜门”和“紧捜门”;从表演人数上,可分为“单捜门”和“双捜门”;从表演程序上,可分为“正捜门”“反捜门”和“半捜门”;此外,按照人物不同行当、不同服装乃至各自所持不同道具等,还可将其分为“马鞭捜门”“大刀捜门”“绳帚捜门”“道袍捜门”等诸多类型。慢搜门与“紧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缓慢、平稳而名。《走雪山走雪》一场中,曹玉莲的“捜门”表演最具典型。其身段谱为:内唱[尖板]后,锣鼓接起[倒八锤],曹玉莲在[慢磨]击乐中,双手挑起“腰包”,从上场门面向台里、侧身“小步”跑上,走弧线至台中偏右亮相处,右手翻起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到腰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相;接着,左手领身,向左迈步,绕弧线跑至台口,右脚往后一拉一闪腰,以示急行之间脚下被绊磕了一下;继而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之上,十指在胸前冲着观众一边使[磨锤子],一边向上场门慢慢退去,然后两手落下捧腹。右脚掏步,举右手,指尖压鬓梢,左手托右手腕向前方张望。倒换姿势,左脚掏步,再向右前方张望;然后右脚往后一撤,双手钩回,无可奈何地将手一摊;身随两手左右移动,似在自语“该在何处寻觅?”接下来,右手握拳,在左手心轻轻一击,然后自然落下捧腹;低头,右手在胸前抚摸绕动,暗自寻思,向前迈步,至台口,面向观众稍一闪腰,抱肘跑至上场门,转身,甩开双手[踏三锤],接着在[擂锤]鼓点中向左转身猛闪腰蹲下,挣扎起身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使[磨锤子],然后双手轮番上下绕动并颤抖退后,至上场门闪腰蹲下,和着击乐左、右、左三整袖,再随“脚底风”锣鼓节奏挣扎站起,原地左转身一周,右手翻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至腰前,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住。由慢而快跑至台左角一个闪腰,面向台里,身子倒向台左,喊:“老曹福!”锣鼓击仓仓零仓,又向台右移动两步,再喊:“老哥哥!”靜鼓再击仓仓零仓回原地。一记锣声中右拳在左手心一击,表示因叫不应而叹息。又向台中跑弓形至下场门,转身向观众左手外翻篷于头顶,右手背朝上,落在腰前,左脚掏步亮住,表示这边未找见;再绕台口跑向台右角去看、去喊,动作同上,式子相反。然后从上场门绕台口左转身,面对观众扎步“勾鞋式”;随[倒四锤]先撩右手、后撩左手、向右大转身至台右角,双手翻腰包至头顶,右脚掏步,扎“天棚式”亮相,再起步绕台口,双手坠下缓缓跑至台中,从左回转身面对观众,双手翻腰包,右臂高、左臂低、左脚掏步站定,向身后张望,然后急转身快步跑下。“慢捜门”方毕。紧搜门与“慢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紧凑、急切,故名。秦腔《五台会兄》中,五郎杨延昭酒醉回山,忽闻寺院有战马嘶鸣,急紧向上、下场门内张望捜寻,表示警觉即采用此表演。单搜门与“双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一人做“捜门”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单捜门”。秦腔《走雪》之曹玉莲、《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的“捜门”表演即是。双搜门与“单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二人同时做“捜门”对称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双捜门”。秦腔《五台会兄》之五郎杨延昭,在回答六郎杨延景盘诘的演唱中,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后,似觉失口,二人同时向上、下场门内观望捜寻,然后以同样动作相互交叉再向另一门观望捜寻的表演即是。半搜门凡表演者仅上场门或下场门一边观望而止者,皆称“半捜门”。 -
302019-09
[ 词条 ]白凤英
白凤英(1966~)秦腔演员。女。主工文武花旦、兼演青衣。陕西礼泉县人。1979年考入礼泉县戏曲学校,师承韩凌述,后又拜张咏华为师,深得“吹火”绝技。入校半年,即可上演《鬼怨杀生》《杨八姐盗刀》,并深得好评。1986年分配至武威地区秦剧团。戏路宽博,表演有激情,并富有爆发力。曾在40多出剧目中担任主角。曾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甘肃省红梅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和甘肃省“旦角大赛”中均获金奖;所导演的《窦娥冤》和戏曲小品《瓜女子夸富》,分别获甘肃省秦腔旦角大赛银奖;并在《当代戏剧》《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