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陈尚华
陈尚华(1930~2000)导演。陕西西安市人。1942年进西安集义社学艺,习旦角,师承李正敏,先后演出有《走雪》《五典坡》《白玉楼》《白蛇传》等50余部剧。后改任导演,执导大小剧目百余本,有《杨门女将》《辕门斩子》《赶坡》《庵堂认母》《会阵招亲》《文嫣之死》《澶渊之盟》《三请樊梨花》等近80本。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侯振华
侯振华(1930~)导演。陕西合阳县人。1943年参加上林戏校,受教于封至模、刘毓中、安鸿印等名家。先后在陕西省白水县剧团、合阳县剧团工作。擅长演秦腔小旦,先后演出剧目80多个。1957年后改作导演工作,并将合阳线偶戏搬上大戏舞台。 -
302019-09
[ 词条 ]青梅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煮酒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许田射鹿》《梅亭宴》等。二净、须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孤本元明杂剧石榴园》。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四集收录程海清、谢兴隆、田兴华、许德喜口述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曹操请献帝许田射鹿,曹一箭射中,军中为之三呼万岁,曹又设青梅宴,请刘备往赴,宴间,与刘议及当代英雄,刘惧惊失箸,宴未终讨兵往伐袁绍,后同关、张逃往徐州。 -
302019-09
[ 词条 ]刘幼民
刘幼民(1929~ )导演。湖北郧阳县人。1936年入陕西易俗社文史进修班戏曲科学艺,毕业后留社做演员,工文武小生,先后演出剧目80多个。后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回社后任导演、编导室副主任等职。执导剧目30多个,有《万水千山》《西安事变》《软玉屏》《双锦衣》《夺锦楼》《三夫人》《无底洞》《李陵碑》等。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祁家班
陕西秦腔班社。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为陕西洋州祁家之家班。祁家为洋州的大地主兼工商业者,洋州(洋县)又是关中与陇南、汉中的交通要道,于是延揽当时流动演出的秦腔艺人组班演出。多应承当地庙会及秋神报赛活动。为了适应陕南观众的需要,道白始改为当地语音。多以净角戏擅长。 -
302019-09
[ 词条 ]戏谚
秦腔艺人中流传的具有哲理性、科学性、知识性的顺口溜。是艺人在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后,把演戏方面摸索出来的诀窍用凝练、精辟、准确、精巧和通俗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戏i彦体制短小,多为一句或者两句,一句者如“一脸神气两眼灵”“七分场面三分唱”等,两句者如“煮肉凭汤,唱戏凭腔”“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手”等,都是秦腔艺人从艺经验的总结和理想智慧的结晶,对后继者具有很高借鉴、指导价值。观众也常通过戏谤的创编表达看戏的心得,如“看了《血泪仇》,眼泪似水流”“宁看天喜子的《放饭》,不坐金銮宝殿”“看了党甘亭的《慈云庵》,哪怕回去没盘缠”等。 -
302019-09
[ 词条 ]《对罗帕》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小丑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张清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末,杨总元卖身葬父,林永先怜其孝,收留之,并着书馆攻读。杨的孝心感动玉帝,敕五义山圣宫娘娘与之婚配。圣宫娘娘假借林女孝莲之名到书馆与杨成亲,并产子起名玄儿。孝莲姐夫余双梅闻之,三探书馆,均遭圣宫娘娘戏弄。三载姻缘完满,说明实情,圣宫娘娘带子回山,临去赠半幅罗帕。林永先将孝莲许杨为妻。后玄儿下山,父子对罗帕相认。段艺兵饰《斩韩信》之韩信(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三让徐州
甘肃独有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十二回。现存甘肃省图书馆藏吴兴泰清光绪六年(1880)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徐州牧陶谦,欲让印于刘备,刘不受,连拒两次。后陶谦死,刘备始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