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旦行
传统秦腔四大行当之一。戏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文、武,老、少,凡属女性者,皆归旦行。旦角之“旦”,有人解释为以“旦”忌“阳(男阳女阴,因为过去旦行均由男性演员扮演,故以此随时警示“男旦”务须突出阴柔之色)。宋杂剧中就已有了“装旦”行当;元杂剧中的旦行,分类更细,确立“正旦”是同“正末”(正生)并重的两个最主要角色,剧本也有专供“正旦”演出的“旦本”。明清传奇以至近代各戏曲剧种,都有旦行角色。秦腔根据所扮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在旦行内还划分出许多专行,如正旦、正小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娃娃旦等,表演上也各有其特点。正旦 京剧称青衣。原系京剧用语,因常穿青色素褶而得名,后在秦腔中逐渐衍用。戏中多指穿花、素褶裙的中年女性。正旦在旦行里占有最主要的位置,念韵白,重唱功,表演要求端庄、稳重、贤淑,讲求“笑不露齿,行不露足”,动作幅度不大,舞台上无论坐、站,还是走路,均保持双手挽捂左胸腹的姿态,以突出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正派良家妇女形象。《铡美案》中的秦香莲、《赶坡》中的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均属着青褶的正旦;《忠保国》中的李艳妃、《贺后骂殿》中的贺后等,也着素褶,属正旦。苏凤丽剧照秦腔正旦流派有李(正敏)派、何(振中)派、孟(遏云)派、王(玉琴)派、余(巧云)派等。此五派在唱腔上各有创造,各有特点,其中李正敏所创造的“敏腔”,被尊为“秦腔正宗”。其他四派,何(振中)派唱腔以高亮火爆赢人;孟遏云为秦腔首个坤伶,承男旦声腔之长,形成字韵倶佳的行腔特点,二十世纪在陕甘两省享有盛誉,她的代表作品是在秦腔电影《三滴血》饰王妈;王玉琴则以“满口嗓”取胜;余巧云又以东府旦角流派而独树一帜。①正旦类别。正旦按表演可分为以唱工为主和唱念做并重两类。前者有《状元祭塔》中的白素贞、《忠保国》中的李丰色女己等;后者有《赶坡》中的王宝钏、《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等。②正旦扮相。正旦以穿青褶子居多,如《赶坡》中的王宝钏、《二娘教子》中的王春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春秋配》中的姜秋莲、《杀仇》中的尤庚娘、《白玉楼》中的白玉楼等,都是典型的正旦行当角色。其扮相一般清苦,穿黑褶子,以示贫妇民女。近年来以灰褶或灰蓝褶代之,以避沉重;头上不戴珠花,脸上不搽脂粉,脑后梳发髻,鬓边下垂一绺青丝。此外,后妃、公主、官宦小姐、贵妇一类的人物,如《忠保国》中的李艳妃、《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祭江》中的孙尚香、《宇宙锋》中的赵艳容等,也属正旦行当,穿女蟒、戴凤冠或花帔、素褶等。③正旦代表唱段。正旦多以成套[苦音]口副空最为典型,代表唱段有《赶坡》中王宝钏唱段“适才间大嫂对我言”、《三娘教子》中王春娥唱段“端一把椅儿坐机前”、《杀仇》中尤庚娘唱段“尤庚娘坐愁城自思自叹”、《铡美案?告状》秦香莲唱段“秦香莲跪轿前心惊胆颤”、《忠保国》李艳妃口昌段“泪珠儿不住的胸前淌”等。此外,《斩秦英》中银屏公主[苦音大起板]套[拉腔]的“银屏女绑劣子忙上金殿”等,都是较为大板的正旦成套苦音唱腔精品。正小旦 多指戏中扮演端庄稳重的青年女子及少妇,正小旦也多以唱工为主,甚至唱做并重。如《斩秦英》之银屏公主、《状元媒》之柴郡主、《打金枝》之唐君瑞、《三上轿》之崔秀英等均为正旦。小旦多指闺中尚未出阁的年轻女子。表演要求端庄、秀丽、做工兼重、神态温柔,兼含羞涩。如《火焰驹》之黄桂英、《游龟山》之胡凤莲、《南天门》之曹玉莲、《蝴蝶杯》之卢凤英等皆是。有些秦腔班社把正旦、老旦、摇旦以外的其他旦行角色,统称为小旦。小旦中的闺阁旦则指闺中尚未出阁的小旦角色,在京剧中称“闺门旦”。花旦 多指年轻美貌、开朗活泼的姑娘少女角色,伶牙利嘴,十分重视做工和念白,讲究神采。如《拷红》之红娘、《火焰驹》之芸香、《拾玉镯》之孙玉娇、《小姑贤》之小姑等皆是。老旦 多指戏中各种身份、年龄大的老年女性。贫富有别,贫者动作迟纯,富者高雅尊贵。旧时秦腔剧种本不设此专行,加上以老旦为主的秦腔剧目不多,故常由老生或正旦演员兼演。近年来才陆续有了老旦专工。“老旦”的扮相、身段、台步均以突出老年人性格举止为特点,演唱用本嗓,并多在中、低首区内迁回,与老生唱腔较相近。如《辕门斩子》之佘太君、《放饭》之朱母、《双罗衫》之苏母、《五典坡》之王夫人等皆是。屈巧哲剧照武旦 多指戏中武艺超群、英姿飒爽的青壮年女性,以武功为主。“武旦”分为刀马旦和靠把旦两类。①刀马旦。为战衣战裙、短打妆扮且无官职的勇武女侠。表演上着重武打,尤擅于特技“打出手”。如《武松打店》之孙二娘、《霓霞关》之东方夫人、《打瓜园》之陶三春、《打焦赞》之杨排风等。②靠把旦。为穿长靠、插靠旗的女将,包括插翎子、挂“毛兜兜”(京剧称“狐尾”)等占山为王的寨主和番邦女将。虽然武打但并不激烈,一般着重于唱做和舞蹈。如《穆柯寨》之穆桂英、《战金山》之梁红玉、《三休樊梨花》之樊梨花、《下南唐》之刘金定等。京剧将此类角色称为“刀马旦”。彩旦 又称“媒旦”“丑旦”。多指戏中被揶揄、丑化的民间下层女性,不分年龄、身份,也无论化妆、表演、唱念,均以夸张、滑稽可笑为主。诸如媒婆、妖婆、店婆、禁婆、巫婆、鸨儿一类丑婆子,都属于彩旦式的人物形象。《拾玉镯》之刘媒婆、《小姑贤》之姚氏、《看女》之乡下妈、《哭杀场》之丑丫鬟等。还有一种解释,“彩旦”系指年龄较轻的女性,如秦腔《哭杀场》之丑丫鬟之类。彩旦在表演上与丑角基本无异,加上演男丑的演员都能饰演彩旦,许多秦腔班社故将其归为“丑”行。彩旦中比较有特色的一支是摇旦,又称“妖旦”,指年纪较大的丑婆子。除一般“彩旦”的滑稽之外,更具奸习、凶狠、妖邪。在秦腔传统戏中,多属后娘、公婆、鸨儿之类角色。《铁莲花》之马氏、《小姑贤》之姚氏等,即是“摇旦”之典型。娃娃旦 多指未成年的女性儿童。如《窦娥冤》之小窦娥、《铡美案》之冬妹等。秦腔本无专应此工的演员,通常多由跟班学徒、学员临时担任。 -
302019-09
[ 词条 ]金盛班
陕西秦腔班社。陕西户县秦渡镇秦腔世家李银福创建于清同治初年。李白任班主。经常演出于关中城乡秋神报赛庙会。社内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咅养了一大批艺人。搭班艺人有须生恩科子(一名兰州红)、李银福等。其中李银福工须生,声如洪钟,纱帽、道袍戏是其特长,拿手戏有《金沙滩》《湘江会》《祭灯》《观星》《调寇》等。人称“秦中数十年来须生之冠”。其高足有万成子、刘五儿、晋公子、党金良、茂盛儿等。班底雄厚,人才辈出。光绪末年班社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血汗衫》
现代本戏。宝鸡市人民剧团集体创作,容绍执笔。唱做并重。1964年宝鸡市人民剧团首演。导演王振国。崔惠芳、高新岳、杜秀霞、杜生斌、肖新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渭北小张村生产队,在张氏祠堂安装电磨,地主分子张继袓,利用宗族观念,挑动群众进行破坏。共产党员杜金娥、赵志学,通过血汗衫,揭露地主修祠堂时迫害王玉成三代的事实,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使敌人的破坏阴谋彻底暴露。 -
302019-09
[ 词条 ]胡文藻
胡文藻(1928~1974)秦腔演员、教练。袒籍安徽,陕西西安人。乳名西秦,原名长进,艺名昌锦。13岁考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工小生。其嗓音清亮,扮相英俊,身手矫健,文武不挡。擅演剧目有《拿高登》《霓虹关》等,尤其《黄鹤楼》可惊动四座。后因嗓音不济,改做教练。先后于西安上林剧院、晓钟剧社、三意社任教。1950年加入圈北民众剧团,后转入陕圃省戏曲剧院和陕西省火线文工团,才排行《逼上梁山》《反徐州》《节振国》《苦菜花》等戏。 -
302019-09
[ 词条 ]《白玉楼》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苦节图》《白玉楼挂画》。小生、小旦、正旦、刀马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挂画》。事出清人袁栋《白玉楼》杂剧。各路秦腔常演。靖正恭、李正敏、高符中、何振中、杨金凤、苏育民、王玉琴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苦节图》四卷十七回改良秦腔本、西安同兴书局刊行《苦节图》十七回改良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十七回《苦节图》改良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和西藏秦剧团印行张耀民、柳苏改编秦腔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蒲州梆子抄录本。剧情简介书生张彦之妻白玉楼,每日讨饭供夫读书。张之寡婶钱氏,与屠户周刚私通,被玉楼发现,钱氏反诬玉楼偷情,逼张休之。又串通富商江夏,于江岸强逼玉楼与其成亲,玉楼推其于江中,改妆男性,更 名张彦,逃奔他乡。适驸马金彦芳之女金秀容飘彩,选中玉楼,玉楼逃之,遭劫欲自缢,又逢金彦芳救之,收为义女,与女秀荣同居一室,并将其真实身世相告,画十四幅“苦节图”而去。后张彦寻找玉楼,被船工刘老强招为婿,与刘蕊莲婚配。张彦上京应试,蕊莲亦改男妆,冒名张彦寻夫,途遇金彦芳被围救之。张彦得中状元,于驸马府中看到玉楼之“苦节图”,痛不欲生,经驸马言明,遂与玉楼团聚。音像资料1979年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存录靖正恭演唱的《白玉楼观画》一场录音;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兰州市秦剧团仿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兰州市秦剧团张丽(右)饰《白玉楼》之白玉楼、郭金芳饰刘蕊莲(孟云提供)兰州市秦剧团王建军饰《白玉楼》之张彦、张丽饰白玉楼(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王群定
王群定(1925~2001)戏居瞭、导演。陕西西安市人。在边区演过《放捉》《民族魂》《关中四杰》《洪承畴》《黄鹤楼》等戏。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执导《法门寺》《李双双》《两颗铃》《隔门贤》《梁玉娘》等现代与古典戏30多部。其中《法门寺》和《送猪》分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汇演导演三等奖和省青年演员汇演导演奖。还创作、改编、移植了《十五贯》《一家人》《燕子河》等10余出戏。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西府秦腔
又称“西路秦腔”“西路梆子”。陕西秦腔发展中的一个支系或流派。以原凤州府(今凤翔)所属地区为活动中心。凤州府旧称西府,故名。据传,明万历时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即为西府秦腔的班社,清代该班仍旧在陕、甘、青一带演出,并一直延续至二十世纪中叶。其他班社有陇县的“顺义班”、宝鸡临川寺的“张万班”,凤翔杨家沟的“德胜班”等“八小班”。此外还有72个“馍馍班”。清末民初,曾出现一批著名演员,如雷大坪(周至人)、新润子、抱抱、侯烈、魏巨才、碎鸡娃、张明德、刘兴汉等。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皮影剧目尤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并有连台本戏。目前仍有演出的如《鸿门宴》《石佛寺》《斩韩信》《破洪州》等百余个剧目。伴奏乐器原以二股弦为主,并由整套弦乐组成,后以板胡领头,二弦弃之不用。曲牌(唢呐、丝弦)有300余首,其中保留有不少昆曲曲牌。唱腔音乐特点为调平、音软、幽雅、缠绵,比较柔和,而且以“大板”乱弹(即成套唱腔)为核心;用宽音本嗓,端起端落,激昂慷慨。 -
302019-09
[ 词条 ]《汗巾记》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旦、丑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汪树存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代秀才陈秀芳偕妻江氏,逃荒至河南。杨强诬陈秀芳入狱,谋娶江氏,未成。杨表兄林显亦图谋江氏,乃贿买县令,放出陈秀芳,留做仆役,后借故支走陈秀芳,逼江氏为婚,江氏不从,自缢,林藏尸于米仓。后陈告于巡按汪桂,捜出江氏后救活,遂斩杨强、林显。汪桂之子汪清河,偶遇段宗之女段春英,段有意于汪,被屠夫朱桓窥见。汪遗绣有名讳的白汗巾,被朱桓拾得,夜持巾至段家偷情,为段母发现,朱杀段母,弃巾于尸旁。段宗告汪于官,县令逼招下监。陈秀芳中翰林任巡按,审明汪清河冤案,斩朱桓,段春英配汪清河为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