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老少换》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换妻》《马囫囵换妻》。小生、小旦、老生、老旦唱做工戏。事出焦循《剧说》引《香祖笔记》,清李渔《巧团圆》传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集收录时芳元口述本和《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十一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姐姐翠香,嫁夫年轻;妹妹云香,反嫁年老,配偶阴差阳错,都痛苦不堪。一次偶然的巧合,促成老少换妻。于是乡约证婚,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
82019-10
[ 词条 ]精华剧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组建于兰州,王毓华任社长。主要演员有常春燕(旦)、王毓华(旦)、王义国(须生)、沈爱莲(旦)、何振中(旦)、黄金华(小生)、刘清华(小生)等。194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兰州市军管会接收, -
82019-10
[ 词条 ]《打面缸》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烟花女告状》。小丑、小旦、小生唱做工戏。事出清人唐英《古柏堂传奇?笑面缸》、钱德苍《缀白裘?打面缸》。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口述秦腔抄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十三集收录陶顺义口述本,另有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和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妓女周腊梅欲从良,求县官胡庭升为其做主,胡将腊梅配于衙役张差,王四老爷知胡别有用意,设谋使张差外出,然后到腊梅家取闹,胡也至。张差回家,胡、王二人丑态百出。 -
82019-10
[ 词条 ]李新华
李新华(1933?)秦腔演员。工大净,兼演文武丑戏及武功戏。陕西西安市人。1941年考入陕西易俗社,成为西安易俗社演员。师从李可易、王仲华、唐虎臣等。擅演剧目有《火焰驹》《打张仪》《黑旋风李逵》《刺秦王》《闹龙宫》《翰墨缘》,以及现代戏《红梅岭》《万水千山》《八一风暴》等。 -
82019-10
[ 词条 ]米新洪
米新洪(1928~)秦腔演员,工净。陕西临潼县人。七岁入陕西下郢县科班学艺,师从李生才、杨鸿声。出科后在陕西田恒泰班、新汉社演出,后辗转于宝鸡、汉中及四川广元等地搭班演戏,曾任新民学社社长、广元县秦剧团团长。1956年到甘肃天水定居,并任天水市秦剧团副团长。表演大气工稳,讲究戏情戏理,在花脸唱腔的柔化方面有所探索和创新。能戏甚多,功夫全面,大、二花脸皆佳。擅演剧目有《铡美案》《回荆州》《五台会兄》《斩单童》《游西湖》等,还演过不少现代戏,其中《万家春》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系天水市剧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委员。米新洪饰《五台会兄》之五郎(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精诚剧社
甘肃秦腔剧社。前身为平凉聚义社,1945年创建于宁夏固原县。起班人为国民党十七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戏箱箱主),其弟窦文章任社长,牛利民任经理。高希中、王毓华、张新华、胡守寅先后任演员队正副队长。1946年8月进入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牛利民、高希中(须生),景乐民(花脸)、王毓华(花旦)、薛再平(青衣)、阎更平(须生)、邵学义(小生)、刘玉华、刘鸿秦、雷震鸣、李寿平、靖正恭等,组成了一个具有高水平、强阵容的班子。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殷桃娘》《马嵬驿》《周仁回府》《辕门射戟》《哭祖庙》《白玉楼》《杀狗》《白玉钿》《软玉屏》《闯宫抱斗》《辕门斩子》《葫芦峪》《庚娘杀仇》《出五关》《李凤姐卖酒》《打柴劝弟》《三击掌》等百余出。1950年9月,与平乐社合并,建立兰州新光秦剧社。 -
82019-10
[ 词条 ]《教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文丑唱做戏。本剧讲述了何为贵教学为生,天遭荒灾,学生散去,只好以唱教求食。乡里王发旺欲请何为贵教学,先开列一大堆条件,说得何为贵饥饿难忍,遂夺食而去。戏中,何为贵有段带哭腔的[苦音慢板]唱腔,全段唱词为:坐草堂不由人自思自叹,思想起二爹娘我好心酸。到今日饿得我无法可办,我这里唱教学一奔乡间。马平民、苏牖民合演《教学》(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张三找妻》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打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有 甘清口述秦腔抄录本。讲述张三娶王氏妻,二人武艺皆精,各在江湖卖艺为生,12年未曾相聚。一日,邂逅途中,各不相识,为让路发生口角,以至动武。较量之后始识,夫妻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