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铡八王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胭粉计》《司马庄》《绣龙袍》。须生、正旦、大净唱做戏。含折子戏《包公装鬼》。事出《包公奇案》。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长安书店刊行王淡如、张浩整理本。本剧讲述了八王赵洪彦,行为不正,被贬出京,但恶性不改,在洛阳元宵玩花灯会上,强抢针工司马召之妻刘香莲,逼其成婚。又命司马召为其缝制龙袍。司马召与赵王论理,赵杀之,并火化司马召。司马召之弟司马都告于开封府尹包拯案下,经包拯勘明,将其处以铡刑。 -
302019-09
[ 词条 ]刘化鹏
(1920~?)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兼演花脸。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高陵县化民社学艺。1949年参军入西北野战军文工团(今西安市五一剧团)。以做工见长,演戏富有激情,动作大方,尤擅演《辕门斩子》《戚继光斩子》《忠王李秀成》等唱做兼备戏;也偶尔兼演花脸,如《虎头桥》之魏延等,并有“磨牙”特技。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所执导现代剧《三世仇》获1964年西北五省(区)秦腔汇演一等奖。 -
302019-09
[ 词条 ]《包公三下阴》
西路、甘肃秦腔。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探阴山》《铡判官》《燕香山》《三下阴》。小旦、小丑、小生、大净唱做工戏。含折子戏《探阴山》。1950年文化部明令禁演剧目之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谢焕章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元璋口述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北路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元宵节,柳金蝉携丫鬟前去观灯,被人流冲散而迷径,逢店小二李宝,李欲乘人之危而行奸,金蝉不从,被李宝掐死。为转嫁罪责,李宝引金蝉父母前来,反诬金蝉之未婚夫颜查散图财害命,告官被屈入狱。颜母不服,喊冤开封府。经包拯多方查访,数次下阴,弄清了阳世与阴间赃官舞弊,平了冤狱,斩了罪犯,使金蝉复生与颜查散完婚。2006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秦剧团排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傅文民
(1920~1964)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祖籍陕西蒲城,生于三原。小名改明。11岁入眉县剧社学艺,除很快掌握腿、毯、把、架等基本功外,又学会《打镇台》《放饭》等剧目。21岁加入陕甘宁边区关中八一剧团。1949年后,先后在西安易俗社、商洛剧团演戏,后任该团导演、业务股长、副团长等职。擅演《破宁国》之朱亮祖、《串龙珠》之徐达、《闯宫抱斗》之梅伯、《临潼山》之李渊、《拆书》之伍员等。还排导出《将相和》《闯王遗恨》《江汉渔歌》《洪湖赤卫队》《回河南》等剧目。1964年社教运动中投湖而亡。 -
302019-09
[ 词条 ]王新民
(1935~ )秦腔演员。工花脸兼演须生。甘肃天水市人。早年为天水鸿盛社演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调至成县,任过成县秦剧团团长,并将鸿盛社经常演的“封神戏”“列国戏”居U目传给成县秦剧团。代表剧目须生戏有《得胜图》之岳飞、《回荆州》之刘备、《三闯碧游宫》之广成子、《上煤山》之崇祯王、《出五关》之关羽等;花脸戏有《火焰驹》之艾谦、《玉虎坠》之马武、《破渑池》之张奎、《鸿门宴》之项羽、《葫芦略》之魏延、《五岳图》之黄飞虎、《雁门关》之潘洪、《石佛寺》之栾布、《走雪山》之魏忠贤、《铡美案》之包拯等。 -
302019-09
[ 词条 ]王集荣
(1919-1979)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原名有才,又名王承义。14岁入咸阳汉调二黄民意社。后转入西安集义社,并拜高步云(即陆顺子)为师专工须生。1940年出师后,曾在麟游、凤翔以及甘肃灵台、径川、兰州等地搭班演出。1949年后,曾入咸阳人民剧团,随即又到眉县剧团,并任该团副团长。擅演黑白文武须生,动作干净利落,水袖、帽翅、髯口功力过硬。尤其唱腔,不仅吸收了昆曲、晋剧、豫剧和汉二黄的行腔韵味,演唱也十分讲究气息的控、纵、开、合与发声部位的调理配合,形成一定的独创风韵。擅演《澶渊之盟》之寇准、《大报仇》之刘备、《葫芦峪》之诸葛亮、《金沙滩》之杨继业、《烈火杨州》之李庭芝、《辕门斩子》之杨延景、《打镇台》之王震以及《红灯记》之李玉和等。 -
302019-09
[ 词条 ]雪氏征西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无义图》。正旦反串武生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宋子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宋仁宗时,王成举应试夺魁,为罗丞相招赘。前妻雪氏催母及子女喜哥、爱姐赴京寻夫。途中母故,雪氏卖子葬母,喜哥被长眉大仙渡去传武,雪氏母女遇虎冲散,爱姐被观音救去。雪氏找至相府,王成举不认,赶出府门。雪氏夜宿关庙,经周仓传艺考中武魁。西戎国造反,雪氏挂帅出征,喜哥、爱姐下山相助,同平西戎。王成举督粮迟到,雪氏欲斩,喜哥、爱姐求情,始免。 -
302019-09
[ 词条 ]太君辞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长寿星》。老旦、须生唱做戏。含折子戏《太君辞朝》。事出《杨家府》鼓词。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四集收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六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家将相继阵亡,太君触目伤情,决意辞朝归里,宋仁宗及群臣十里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