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行当
又称角色、脚色,简称行。戏曲角色的类型,秦腔舞台上的角色,根据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和地位等,在化妆、服装、表演各方面给予艺术夸张,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即称“四大行当”。各个行当又通过唱、念、做、打(舞)等方面的技术专长以及技艺上的不同发挥,来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秦腔行当沿革秦腔最初的行当发展基础是当地民间小戏,它的行当分类经历了由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发展到生、旦、净、丑“四行”为核心的由简到繁和不定规到定规的演变过程。秦腔形成初期的行当 明末清初秦腔剧种由民间小戏向舞台大戏嬗变,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为主。《缀白裘》所收乱弹腔《借妻》就属于“三小”,主人公是小丑张古董,角色还有其妻小旦沈赛花和作为表弟的小生李成龙等。除“三小”外还有人物情节更为简单的“二小”,如梆子腔《戏凤》仅有花旦李凤姐、正生明武宗二角,属于“二小”一类。这一时期的秦腔人物设置及其表演正处在由民间小戏说唱向程式技巧转化的过渡阶段,折射出新兴地方戏曲由末清初民间艺术衍变、发展而来的呈递关系。魏长生第二次进京所创演的剧目也依稀可见“三小”的影子。清代中叶,同州梆子发展为三大行十三分行,即四生六旦二净一丑,江湖上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三大行为生、旦和花脸。十二行是胡子生(须生)、老生、小生、武生、正旦(青衣)、花旦、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大花脸(大净)、二花脸(毛净)和三花脸(丑)。西府秦腔设置为四大行七小行。四大行为生、旦、净、丑,七小行为正生(胡子生、须生)、小生、大花脸、二花脸、正旦(青衣)和丑。汉调桄桄设四大行七个半小行。四大行为生、旦、净、丑。七个半小行为一生三旦一净一丑,即生、旦、净、丑、副、老、贴、杂、副为老生,老为老旦,贴为贴旦,杂为顶角,哪行缺人,由杂角替补,故谓之半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京剧流行各地,除汉调桄桄外,陕西各路梆子戏向京剧学习,角色分行又有所变化。秦腔、同州梆发展大行十三门二十八类。四大行为生、旦、净、丑,十三门十三小行,二十八类为衰派老生、靠把老生、王帽生、纱帽生、靠马生、马褂生、道袍生、红生、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武生、娃娃生、青衣正旦、花衫正旦、小旦、闺门小旦、贫老旦、富老旦、花旦、彩旦、武旦、大花脸、二花脸、大丑、小丑、文丑和武丑。西府秦腔发展为四大行十七小行。四大行为生、旦、净、丑。十七小行为头道络子(头道胡子生)、二道绺子(二道胡子生)、文小生、武小生、把把绺子(三道胡子生)、大花脸、二花脸、正旦、小旦、武旦、老旦、媒旦(彩旦)、老丑、公子丑、官衣丑和武丑。武生——孔桂林《别窑》剧照秦腔成熟后的行当 秦腔作为梆子声腔剧种,发展到乾嘉时期趋于成熟,以演传统历史故事大本戏为特色,剧中主要人物亦多系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和烈女节妇。尤擅于扮演袍带戏、扎靠戏和“光棍戏”(剧中人物均为男角),如《大报仇》《取成都》《葫芦峪》等。其角色行当也由清初以旦角为主转向以胡子生、花脸和正旦为主。西安乱弹、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的戏班组班体制统称为“四梁四柱”。四梁为头道胡子生、大花脸、正旦和小旦,四柱为二道胡子生、二花脸、小生和丑。这些行当的扮演者,要求技艺全面,功底厚实,唱念做打俱精,并各有自己的绝招和拿手好戏。四梁四柱在梆子戏戏中要,四为戏的头牌演员(又称头波或头路演员),四柱为戏班的二牌演员(又称二波、二路或挎刀)。其他为三路演员,包括老旦、媒旦、花旦以及校尉、彩女、龙套等,统称为底色,在民间素有“名角扛旗,底色不余”的说法。秦腔行当划分秦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除旦行为女性人物外,其余皆为男性人物。四大行当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品格、性情和表演风格等有更细的分工。如生行有须生、小生和武生之分。须生为秦腔的首要行当,在戏班中处于挑梁的地位,以戴三绺或五绺髯口为标志。梆子戏的头牌须生称全挂把式,唱念做打皆能,在戏班中举足轻重,身价最高,戏份亦最重,历来以男演员扮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则涌现出以焦晓春、刘茹慧为代表的坤伶须生,演出《葫芦峪》《辕门斩子》等剧,并以其独特优美的唱工,博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打破了须生角色由男角扮演的惯例。旦行有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等。净行有大净、毛净之分,丑行又称三花脸,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统归为花脸行应工,以脸部勾画一块豆腐干似的白粉为标志。有大丑、小丑、老丑、武丑等之分。 -
302019-09
[ 词条 ]马跳擅溪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襄阳宴》《千里云》等。须生唱做戏。事出《三国志先主刘备传》《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宋元戏文《刘先主马跳檀溪》,元高文秀《刘先主独赴襄阳会》杂剧。关中、西府、甘肃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集书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本和山东梆子存目等。本剧讲述了刘备得白龙马,刘表设宴庆贺。席间提起继位之事,刘表欲立幼子刘琮,刘备意立刘琦。琮母蔡后听知,命其兄蔡瑁谋杀刘备,刘备仓皇逃出新野。蔡瑁追至,马跳檀溪。得遇水镜先生,始知卧龙、凤雏二位贤人。 -
302019-09
[ 词条 ]《一页惨史》
现代本戏。韩继新编剧。唱做并重。1980年陕西省吴旗县剧团首演。导演戈志高、蔺清珍,音乐设计崔伏虎,舞美高宝山。戈志军、高宝玲、孙彩琴、闫占兵、吕世虎、康秀文、蔺治峰演出。本剧讲述了陕北某农村,守法地主吴老大有二女,大女吴翠,小女吴玉。“文化大革命”中,吴玉为“脱胎换骨”宣称与吴老大脱离父女关系。吴翠每天陪着父亲挨批斗、弯着腰做人。以造反起家的公社革委会主任柳飞絮,胁迫她与其表弟运动红的傻儿子宝旦结了婚。一年后,吴翠生女盼春。不料,盼春3岁得急病,情急之中吴翠跪求柳飞絮能允戴“坏分子”帽子的大夫为女儿看病,柳却只许兽医出诊,盼春夭折。顿使吴翠万念俱灰,欲吞服毒药速死,腹中胎儿的蠕动,又使她产生活的欲望。她突然顿悟,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父亲的罪过,于是把毒药放进鸡汤里端给父亲。适运动红来家,端起鸡汤一扫而光,吃毕气绝。吴老大怕祸及女儿,即碰壁以死抵命,吴翠挣扎着吐出心中夙愿:“来生誓将门庭改,选它个八代赤贫、亲朋通红、吉星高照的权门才投胎。”之后猝然跌倒而死。 -
302019-09
[ 词条 ]《斩于吉》
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净角唱做戏。含折子戏《斩许贡》《斩于吉》。事出《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关中、西府、甘肃秦腔班社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汪树存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孙策有称霸江东之心,吴郡太守许贡,修书朝廷,建议召回除之。密书为黄盖截获,告孙,孙立斩许贡。许贡之弟许周,为兄报仇,暗箭伤孙。有僧道于吉,为众人所虔信,孙策恐乱军心,不听其母与大臣劝阻,亦斩之。于吉显魂索命,孙受惊,箭伤复发而亡。 -
302019-09
[ 词条 ]孟云
孟云(1974~)戏曲影视导演。女。湖南永顺县人。曾在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班、企业管理专业班学习,后又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998年,成立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兼导演,以“发掘和宏扬西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为宗旨,创“秦腔宝典”和“西北风情”品牌。先后录制、出版和发行的秦腔本戏、折戏及“花儿”CD、DVD光盘2000余张。其中与陕、甘、宁诸省百余个专业秦腔剧团携手合作,录制出版各类秦腔光盘400余本(折),且大部分剧目都是她从几近濒临失传的绝境中挖掘抢救得来的稀有剧目。2009年出版发行的《百部秦腔大系》,连续入选“农家书屋”惠民工程,还执导拍摄了秦腔数字电影《忠保国》。 -
302019-09
[ 词条 ]古城训弟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跪墀》。红生、净角唱做戏。事出《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元明杂剧有《关云长古城聚义》《关云长义勇辞金》《关云长千里独行》及明传奇《古城记》等。关中、西府、甘肃秦腔班社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山西地方戏曲汇编》第十二集中路梆子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四集书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蒲州梆子及中路梆子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汪树存口述秦腔抄录本;山东艺术研究所藏王会春口述山东梆子本;山西忻州戏剧研究所藏北路梆子抄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莱芜梆子》第五集收录胡庆云口述本。本剧讲述了美羽行至古城,张飞疑共降曹,将二皇嫂迎进城去,拒关羽于城外。秦琪之阳率兵追至,张飞擂鼓助阵,关羽虽人困马乏,仍用拖刀计力斩葬阳。张飞将关迎进古域,跪地请罪,关欲杀之,刘备哭劝,兄弟和好。杨安民(左)饰《古城训弟》之关羽(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于家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道光十年(1830)由宁远县于家庄(今武山县清池峪村)于氏兄弟组建。于家先袓曾系明代进士,任鸿胪寺鸣赞,为当地首富。于氏四兄弟喜好唱戏,从成都购置戏箱一副。组班后,于老大任班长,主工花脸,兼演生、旦、丑行,其演技在当地及兰州等地颇有盛名;其徒傅邦工须生,红极一时。主要剧目有《花田错》《蛟龙驹》《宁武关》《下南唐》《出五关》等。于老大死后,傅邦继领戏班。主要演员有旦角张麻子、须生王保同、净角潘进喜等。经常演出于县城、洛门等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该班在高楼大大沟演出,山洪突发,将其戏箱、道具冲毁殆尽,被迫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义兴班
义兴班亦称田家班、成顺班。陕西秦腔班社,是西府历史最悠久的秦腔班社之一。清道光年间(1821-1850)宝鸡虢镇西堡田家创办。至光绪年间,箱主田德成与同期三大班华庆班、永顺班、聚顺班相互竞争,大量投资,聘请名伶,一时名声大振,跃居西府秦腔四大班行列。光绪初年,曾与三大班、二十四小班集资在凤翔县城修建庄王庙一座。主要领班为李仓(工旦,李嘉宝之祖父)。主要演员有:欧林林,小名根娃,工净;兰州娃、王缠虎、夏娃,工旦;李冬冬,工丑;梁络儿、张太,工生;还有名噪陕、甘两省的名旦碎鸡娃等。所演剧目有《下河东》《蜜蜂计》《串龙珠》《打淮安》《白帝城》《进妲己》《春秋配》《乾坤带》《太和城》《草坡面理》《黄河阵》《文王回西岐》《大郑宫》《游地狱》《十王庙》《蛟龙驹》《绝龙岭》《七星剑》《炮烙柱》《出汤邑》《灭方腊》《甘露寺》《豫让剁袍》《郑元和》等,还独创出展示表演绝技的《跑马》《打秋》《骑骆驼》等剧。1952年并人眉县群众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