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唱词结构
秦腔唱词结构是齐言体,常见的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七言无韵诗一样排列整齐。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也有五字句、散文句、正格句、变格句、穿字句、剁字句以及三字帽、三字尾等格式。①七字句。唱词格式的一种。每句含七字,故名。通常由两个二字组和一个三字组构成,由于行腔法的不同,凡以三截腔法唱出的称二二三格七字句,这在[慢板]或[慢二六板]唱腔中运用较为普遍。二二三格七字句,大都以三截腔法唱出,曲调相对比较委婉,故多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如秦腔《探窑》王宝钏所唱:老娘不必泪纷纷,听我把话说原因。若用两截腔法唱出的称为四三格七字句。四三格七字句最擅长于叙事,故多在[紧二六][紧双锤]甚至[叮板]等唱腔中常用,尤其以大段演唱精细地描述某一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时则用这种七字句。因此,它不仅是秦腔唱词的最基本句式之一,其他唱词体式也均在此基础上变化而生。如《赶坡》王宝钏所唱:叫和尚来把经念,叫石匠来把碑嵌。②十字句。唱词格式的一种。每句含十字,故名。十字句在秦腔唱腔中用途极广,其最大特点是庄重、细腻,并能抒情与叙事兼容,它作为秦腔唱腔的最基本句式,在[慢板][慢二六板]以及[二导板][慢带板:[慢尖板]等板式中常用。通常由两个三字组和一个四字组构成,以此形成节奏上的自然停顿,故又称三三四格十字句。如秦腔《赶斋》吕蒙正所唱:吕蒙正回寒窑风雪当道,我可恼小和尚恶气怎消。③五字句。唱词格式的一种。每句含五字,故名。五字句式的音节排列比较紧凑,而且本身带有一种轻巧灵活的民歌情趣,很适于表现活泼、激动的灵动情怀,故在[二六碰板][滚板]等唱腔中常用,但远不及七字句、十字句广泛。通常由一个二字组和一个三字组连接组成,其排列法为二三。如秦腔《河湾洗衣》田赛花所唱:钩下鱼儿鲜,拦在筐内边。④散文句。唱词结构的一种。因其每句唱词所含字组无定,其音节安排也无规律定制,而且节奏自由灵活,全然像散文白话一样,故名。正由于它打破了严谨的词节排序,相应在唱词内部又产生出一股强烈的冲击力,尤其当它同散板性[滚板]唱腔结合在一起时,便能够表现出较强烈的戏剧情绪和人物急剧迸发的感情。因此,作为表现哭诉的专用词体而被广泛运用。散文句虽然字组、音节无规律,但其节奏性、韵律性依然非常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散发着很强的音乐性和音韵美。如秦腔《三滴血》周仁瑞所唱:我叫一声王大嫂、王大嫂,自从那年我从陕西回家,不料骨肉生变,我那兄弟仁祥他,他说天佑不是我的儿子啊……⑤正格句。亦称“基本句”。唱词格式的一种。与“变格句”相对。指一句唱词最基本的格式,也即在本句唱词内必须包含所规定的最低限度的字数或音节。但是,不同的唱词体式有着相同的正格句式,如七字句的正格句必须含七个字(二个或三个音节),十字句的正格句必须含十个字(三个音节),倘多于或少于此字数,则就成为变格句的体式。⑥变格句。亦称“变化句”。唱词格式的一种。与“正格句”相对。凡在一句唱词的正格之内,额外添入或略去若干字的句式,都可称为变格句。如七字句增字变格字、字,字变格字、字等。⑦剁字句。亦称“串字句”“穿字句”。秦腔唱腔术语。唱词格式的一种。即在正格句内,额外插入一串有规律的右干字组,并迪过排比形成叠句,而且通常处理成剁着板(叮着板)来进行演唱,秦腔中以四字剁句为多见。如秦腔《河湾洗衣》田赛花所唱:可怜孩儿(孤孤单单、凄凄惶惶、哭哭啼啼、思想老娘)今何在……其括号中的四组四字句,即是在正格句内,额外插入一串有规律的四字剁字句。⑧三字帽。唱词格式的一种。与“三字尾”相对。在一句正格句唱词前,额外添上一个三字组唱词,恰似为这句唱词戴上了一个帽子,故名。三字帽可使前后词意的衔接与转折,来得更加自然和顺畅,而且大多带有感叹性质。但使用并不十分普遍。如秦腔《祥林嫂》祥林嫂所唱:(老六啊)你且莫要将我怨……其中的“老六啊”三字句即是。⑨三字尾。与“三字帽”相对。在一句正格句唱词之后,额外添上一个三字组唱词,恰似为这句唱词缀上了一个尾巴,故名。三字尾能使唱词与唱腔的结合与收尾更为稳妥和圆满,而且更能完美地表达词意,对抒发人物感情具有强调、补充之功效。如秦腔《斩黄袍》赵匡胤所唱:也怪寡人吃醉了(王有错)……其中的“王有错”三字句即为三字尾。 -
82019-10
[ 词条 ]《秦剧评论》
戏曲评论刊物,由兰州市秦剧研究会自筹经费创办。1950年1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按第一类新闻纸在全国发刊。由薛炳坤、同志亮、范克峻先后担任主编,共出两卷11期,以秦腔艺术讨论为主,介绍秦腔著名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刊登反映当时政治运动的小剧本。并围绕“改人、改戏、改制”发表探讨文章。学术界不少知名人士如张庚、冯国瑞、水天同等曾为该刊撰稿。1951年停刊。 -
82019-10
[ 词条 ]客串戏
秦腔演出习俗。具有一定演习才能却不以演出为生活目的的业余演员,应邀在班社正式演出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即称“客串戏”。“客串戏”必须是客串者最拿手并在当地群众中有相当影响的剧目,班社在挂牌或出海报时,须写明“客串”或“特邀客串”字样。“客串戏”之戏价,不受班社原定底份的约束,而由班社和客串者自行商定。 -
82019-10
[ 词条 ]五个一工程
全称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1991年1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筹划。自1992年起每年一届,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这五个方面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篇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对获奖单位与入选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1995年度起,又将一首好的歌曲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但“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1998年改为每两年一届。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西域情》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人选作品奖”;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秦腔新编历史剧《蔡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
82019-10
[ 词条 ]西安市五一剧团
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初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二队,1953年由兰州调至西安,归属陕西省军区,更名陕西军区五一剧团。1969年交西安市管辖后,易名西安市秦腔三团,1982年改名西安市五一剧团。王志学、刘斌等先后任团长,吴君尚、张茂亭等任导演,施葆璋、胡文龙等为编剧,颜春苓、张小楼等任教练,王瑞檀为音乐设计。主要演员有李爱琴、刘化鹏、刘培兰、陈西秦、惠醒秦、李买刚、贺美丽、马桂英、李淑贤等。除演传统戏外,也上演不少现代剧目。常演的剧目有《戚继光斩子》《忠王李秀成》《周仁回府》《红楼梦》《玉蝉泪》《小包公》《生死牌》等。其中《忠王李秀成》《白蛇传》《进军路上》曾获奖。先后招收学员四期,培养出一批新秀,并形成自己的演出风格。西安市五一剧团演出《玉蝉泪》剧照 -
82019-10
[ 词条 ]蔡立人
蔡立人(1936~)秦腔剧作家、编剧。四川阆中县人。1951年参军后曾担任部队文艺指导、宣传干事、理论教员和报社文艺编辑等。1960年开始剧本创作,作品有秦腔现代戏《进军路上》(与人合作),大型历史秦剧《三曹父子》,移植整理的大型秦剧有《朱元璋斩婿》《汉宫秋月》等、话剧《众志成城》、电视剧《未被处决的新娘》,还与他人合作改编电视戏曲片《周仁献嫂》等。另有戏剧评论、报告文学和诗歌等作品行世。 -
82019-10
[ 词条 ]黎廷刚
黎廷刚(1936~)戏曲剧作家、编剧。广东顺德县人。I960年大学毕业。1964年起,先后在平凉地区文工团、秦剧团任编剧,平凉地区群众艺术馆任创作组组长,平凉地区文化局任创作研究室主任,平凉地区文联任秘书长。与人合作写有独幕话剧《毕业新歌》《应受尊敬的人》《杏子黄了》《暖泉》《新来的部长》和秦腔《钟馗择婿》。其中《应受尊敬的人》《杏子黄了》《暖泉》《新来的部长》和《钟馗择婿》,均获省级奖。此外,还与人合著中篇小说《崆峒道人》。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联委员。 -
82019-10
[ 词条 ]坐台戏
亦称“坐场生”“看场生”“挨骂戏”“不倒台的戏”等。秦腔演出习俗。“会戏”午场和夜场演出之前,由一生扮角色坐在台上慢念慢唱,故意拖延开戏时间。首先由拉前场的吹响“马号”,招呼演员上台化妆;接着乐队武场打一番“开场锣鼓”,谓之“吵场”;再引出坐场生出场坐台。坐场生可扮小生,亦可扮作须生。戴乌纱,穿红官衣,蹬朝靴。至台口先说两句对子,返身坐于台中,念四句诗,然后是大段表白,再[叫板]起[慢板]转[二六板],内容无非是前三皇后五帝之类的水词。演唱中间后台若喊“踏上鞋”,即是还未化妆好的暗语,坐场生还得放慢节奏,继续胡编乱诌。若喊“勾上鞋”,就是告诉坐场生后台一切就绪,要他放快节奏或少唱几句下场。“坐台戏”有时要唱一两个小时,是最能招惹观众叫骂的一种演出,但坐台演员可多拿五厘份子。此俗已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