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丁修书》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别名《四岔捎书》。老丑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名声携子外出经商,因...
-
尚友社陕西秦腔班社。1945年由刘光华、骆彦芳、郭育中等组建于三原。刘光华任社长,王伯谋任董事长,何振中任理事长。成立初,除招回原集义社艺术骨干之...
-
《张三找妻》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打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有 甘清口述秦腔抄录本。讲述张三娶王氏妻,二人武艺皆精,各在江湖卖艺为生,12...
-
《教学》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文丑唱做戏。本剧讲述了何为贵教学为生,天遭荒灾,学生散去,只好以唱教求食。乡里王发旺欲请何为贵教学...
-
精诚剧社甘肃秦腔剧社。前身为平凉聚义社,1945年创建于宁夏固原县。起班人为国民党十七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戏箱箱主),其弟窦文章任社长,牛利民任...
-
杨德山杨德山(1917~1997)秦腔演员。主工大净。原籍陕西乾县薛楼镇。艺名百选。幼时浪迹陇东,最后在合水县固城乡王昌村落户。1932年入宁县早...
-
《尼姑思凡》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下山》《尼姑下山》。小丑、小旦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民国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少女赵氏,幼入仙桃庵...
-
伊宁市京秦合作剧团新疆秦腔班社。1946年新疆国民党政府与伊、塔、阿三区革命政府签订和平协议后,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去伊犁视察,将京秦合作剧团从迪化(乌鲁木齐)带...
-
铁血剧团铁血剧团甘肃秦腔班社。属国民党一二〇军十一团管辖。1946年创建于甘肃平凉,是在强行接管甘肃崇信县孙家班子后经整顿而成立。1947年随军抵兰...
-
《变活驴》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老丑为主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武都五一秦剧团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张万祥在世时极端吝啬,死后见阎王哭诉苦情...
-
《金水桥》《金水桥》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纣王斩子》。旦、净、生唱做戏。事出《封神演义》第九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
-
精华剧社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组建于兰州,王毓华任社长。主要演员有常春燕(旦)、王毓华(旦)、王义国(须生)、沈爱莲(旦)、何振中(旦)、黄金华(...
-
《打面缸》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烟花女告状》。小丑、小旦、小生唱做工戏。事出清人唐英《古柏堂传奇?笑面缸》、钱德苍《缀白裘?打面缸》。现有...
-
《文王访贤》《文王访贤》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渭水河》《文王拉纤》《姜太公钓鱼》《夜梦飞熊》《八百八年》等。含折子戏《姜子牙卖草鞋》《渭水访贤》。老生、红...
-
福利社甘肃秦腔班社。1948年由阿干镇煤矿主张伯庵出资兴办。周兴俗任社长。主要演出场所最初在阿干镇,后迁到雁滩。该社主要成员有周正俗、黄致中、岳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