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秦腔舞台上的各种人物都需按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对剧中角色的外部形象进行艺术造型;还要通过景物造...
-
化妆秦腔人物造型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化妆用品和饰品,对剧中人物的面部、头部进行装饰美化,使其外形容貌突出个性、身份,并与服饰、环境、气氛相协调,达...
-
粉妆又称“淡妆”。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系粉剂,故名“粉妆”;又因当时尚无电灯照明,舞台灯光十...
-
面部化妆秦腔人物造型的一部分,是塑造角色面部形貌的重要艺术手段。面部化妆通过对眼、眉、口、鼻的夸张描绘,可塑造剧中人物的形貌特征,刻画出角色的内心活...
-
油妆又称“浓妆”。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改用戏剧油彩,故称“油妆”;又因电灯照明逐渐普及,舞台灯...
-
老旦妆秦腔旦角妆的一种。过去秦腔老旦多由男性扮演,基本不敷底色,仅在颜面本色之上用白笔画几道皱纹便可。现多改为俊扮,但不敷脂粉,额间、眉角、鼻窝画...
-
脸谱秦腔净行、丑行人物的面部造型。用油彩或水彩勾画在演员脸上的图谱。秦腔净角化妆时各角色在线条、色块、部位、构图上,均有其规范化的谱式,逐渐形成...
-
勾脸秦腔净角演员面部化妆称“勾脸”。净角面部化妆有8步程序,即洗、抹、擦、画、勒、意、粘、挂,称为“勾脸八字诀”。①洗。包括刮头畔、洗脸、剃须。...
-
康海脸谱秦腔脸谱流派之一。陕西早期秦腔脸谱实物。1989年3月首次发现于陕西蒲城县办坊乡,共131幅。每幅一谱,谱稿尺寸分为82厘米X62厘米、65...
-
清代秦腔脸谱折1966年户县剧团演员余艺鹏在凤县河口乡安多寺村捜集。原折用粗毛边声源纸裱背高16厘米,宽13厘米,厚2厘米,50折页,共长650厘米,正反...
-
耿家脸谱耿(忠义)派脸谱耿忠义的脸谱,也是独树一帜。被人尊之为“耿家脸谱”而备受推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成流行趋势,并进入市场领域、小吃摊贩、商店...
-
董志塬脸谱董志塘、脸谱甘肃东路秦腔脸谱。是甘肃平凉庆阳一带形成的脸谱流派,当地观众称“塬上路路”。由畅金山主创,并经杨改民、常俊德、白忠孝、任国栋、张...
-
陇南脸谱陇南脸谱流派的形成地主要在天水、西和、徽县诸地。清光绪初年,西和三盛班、福德班名角荟萃,其中技压群雄者当推罗树德,当地人都称其为罗大净,天水...
-
头部化妆秦腔人物造型的重要部分,是塑造角色头部形貌的重艺术。演员面部化妆后,便进入头部化妆。生行、净行、丑行的头部化妆比较简单,完成俊扮后,戴上网子...
-
旗头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是旗装戏的妇女发型。共有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发式。①两把头。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属旗头类。其形状是将头发分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