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秦腔》秦腔剧本选集。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于1939年在泾阳县云阳镇编印发行。收录了七月剧团宣传抗日的新编秦腔剧本。曾在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发行,成为七...
-
西宁市三其村业余秦腔班青海秦腔演出团体。二十世纪初就已存在。秦腔艺人王寿山、吴德卿以及后来的权维民都多次在三其剧团传授技艺。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剧团排演了...
-
杜仓元杜仓元(1958~)秦腔演员。主工花脸。陕西宝鸡市人。14岁考入宝鸡县剧团,得王新虎、夏小兰、郭金元等老师启蒙教育,后师承米新洪和李买刚。曾...
-
成县纸坊业余戏班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王云创建于成县纸坊,成员均为农民。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演出。民国年间的戏班负责人为苏...
-
《钟专员》秦腔现代本戏。程秀山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国民党为了捜刮民财,保甲人员弄虚作假,胡作非为,强令百姓在六月天...
-
《秦腔曲牌集》王依群捜集整理。第一次用简谱形式记录整理的秦腔曲牌。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油印。是重要的革命文物。收集曲牌30余首,常用的有《祭灵...
-
赵会生(1958~ )秦腔演员。工花脸。陕西眉县人。师从米新洪,为宝鸡市人民剧团演员。嗓音高亢激越,行腔收放辱宜。有西府“赵花脸”之称。先后饰演过...
-
《官逼民反》秦腔现代本戏。黄俊耀、钟纪明、李维汉、王自新合编。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国民党拉夫拉丁,逼得群众走投无路,为求生存只...
-
《秦腔记闻》秦腔论著。王绍猷著。1949年陕西易俗社刊行。共15题。分别对秦腔的起源、历史、艺术特色和剧目、音调板眼、艺人,做了严密的考察与探讨。其中“...
-
贾尔藏业余秦剧团青海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湟中县土门乡贾尔藏村汉、藏、回等民族村民组成,清末民初就已有所活动,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在附近乡村赶唱庙会。主要演...
-
李志翔李志翔(1963~)秦腔演员。主工大花脸,兼演二花脸。甘肃渭源县人。17岁人定西地区戏曲训练班,师承高发贵、刘茂森等。毕业后曾在定西地区秦剧...
-
临潭新堡剧团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宣统元年(1909)创建于临潭县新堡乡。初期以演出眉户为主。1951年,秦腔老艺人郎生智,由岷县迁居新堡,参加并主持...
-
张小亮张小亮(1963~)秦腔演员。工花脸。陕西西安市人。19岁考入陕西商州市文工团,1998年调入西安市秦腔一团,得陈尚华、李买刚指导。以《斩单...
-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秦腔剧目资料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1956年起,开始分集印行,从第36集开始改由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印。已编印42集,剧目近千种。有文艺单位...
-
西安学生票社校园业余秦腔演出剧团。1912年前后由西安各级中学、师范学生秦腔票友自发成立于西安。经常组织演出活动,影响一时。须生有段骧、武慰祖、管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