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杨通民
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员,秦腔研究会常务理事,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艺术顾问。所创作、改编、执导的剧目有《双锁山》《西湖遗恨》《柳书传奇》《凤鸣岐山》等,还出版了《秦腔导演术研究》《我的戏说》等著作。 -
302019-09
[ 词条 ]姚鼎铭
姚鼎铭(1909-1962)秦腔导演。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姚风云。幼年先入王麻子戏班学艺,后进西安三意社科班。初工旦角,后因嗓音不济,于1930年改做导演、教练。在三意社所排导的秦腔《家庭痛史》《大烟鬼》《风云儿女》《郑成功》等戏,一度成为该社的看家戏。1949年后,又排导出《鱼腹山》《白毛女》《罗汉钱》《风暴》《小女婿》等现代戏,很有影响。 -
82019-10
[ 词条 ]铁弓缘
《铁弓缘》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真假王富刚》《英杰烈》《开铁弓》。小旦反串武旦唱念打并重。事出汉《雨霖郎》乐府诗、清《铁弓缘》传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七集收录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集收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全盛社
甘肃秦腔班社。原是山西万荣县的蒲州梆子戏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蒲州梆子艺人张心海带领来甘肃演出,定居酒泉。人称张家老班子,演出蒲州梆子传统剧目200多本。1925年,蒲州梆子艺人老化,当地无人接替,张心海便命儿子张西亭、张云亭、张兴三弟兄拜秦腔艺人杨三保为师,学演秦腔。从此全盛社成为秦腔戏班,田德年(净)、李爱云(女、小旦)、杨金凤(女、青衣、花旦)、黄致中(须生)、辛兴安(净)、余景民(须生)、郜守忠(净)、李景奎(净)、熊兆兰(生)、梁培华(旦)都曾在此搭班。 -
302019-09
[ 词条 ]《长坂坡》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当阳桥》《单骑救主》《单骑夺阿斗》。武生、净唱念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单骑夺阿斗》。事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四十二回,明人许自昌《报主记》,王异《保主记》。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王建庭收存清嘉庆二十九年(1805)秦腔抄本;长安书店刊行王绍猷秦腔改编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302019-09
[ 词条 ]寇准背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铃记》《探地穴》。须生唱做工戏。含折子戏《背靴》。各路秦腔常演。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九回。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集收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孙太正口述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安德功
安德功(1892~1953)秦腔净角演员。初工小旦,后改贫生。陕西临潼县(今西安临潼区)人。清光绪末年,入双翠班学艺。出科后,在渭河南北往来献艺,驰名关中各县。王绍猷《秦腔记闻》赞其曰:“如禹门激浪,平地春雷。” -
82019-10
[ 词条 ]《百花庵》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罗汉衫》《卖衫收子》。幼生、正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庵堂认母》。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西安市文联抄录秦腔本、甘肃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秦腔本,另有薛寿山改编本。剧情简介 百花庵女尼王志贞,与书生申贵生相恋,不久贵生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