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陈(雨农)派
其授业老师,本系当时的一个无籍之名老旦,之所以后来他能戴上“秦腔状元”“秦腔王瑶卿”等桂冠,完全取决于他本人苦学不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陈雨农的腔是二十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秦腔流派之一,在近代和现代秦腔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仅存的《断桥亭》唱腔,已成为秦腔艺术宝库中最珍贵和最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精品,受到人们的珍惜和热爱。民国初入易俗社,任教练30余年,贡南犬最多。有“陕西梅兰芳”之誉的秦腔名旦王天民也是陈雨农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其高超演技和独到行腔,既可上掩乃师,又可下超同列而独立成派(见王(天民)派)。刘迪民 陕西秦腔演员,工花旦。生于1891年。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论说:“学有根底,标准典型,登场献技,鸡群鹤鸣。”代表剧目有《庚娘传》侣四娘》《殷桃娘》《夺锦楼》《韩宝英》等。1945年病逝于西安。王月华 陕西秦腔旦角演员,主工花旦。李景华 甘肃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生于1904年。陕西蓝田县人。七岁入易俗社学艺,师承陈雨农、李云亭。 -
302019-09
[ 词条 ]四功
指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夫。“四功”既作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又作为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形成了规范化的格式和套路,是秦腔演员从小必须坚持苦练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唱功秦腔最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也是表达、渲染剧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秦腔对演员唱功的要求,是从气、声、字、情四个方面提出来的。①气。即气息。念功秦腔念功较唱功尤甚,戏谚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一说,原因大概在于唱有谱籍可循、念却全无腔板可按。清李渔《闲情偶寄》中有记载:“盖词曲中之高低、抑扬、缓急、顿挫,皆有一定不移之格。谱载分明,师传严切。正因如此,秦腔有“白口戏”和“唱工戏”两类各有侧重的剧目。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包括身段、动作、表情等,体现在演员手、眼、身、法、步“五法”的基本功之中。秦腔中的武打都有一定的套数和路数。较通用的套路有枪架子、扑枪、开挡子、窜六窝毛、枪背槊、瞒头、五梅花、耍下场等,并由此形成以武打见长的武戏剧目。 -
302019-09
[ 词条 ]《苟家滩》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五龙会》《聚宝山》《五龙二虎逼彦章》等。净角、须生、娃娃生唱做打并重。各路秦腔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1954年长安书店刊行秦腔整理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西安市文联秦腔抄录本;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刊行《苟家滩》折戏本;敦煌文艺出版社刊行王正强选编《秦腔传统剧目精粹》舞台演出本。 -
302019-09
[ 词条 ]《柳林会》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安安送米》。正旦、须生、娃娃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安安送米》。中路、西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1916年西安泉省堂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四集书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年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擅演《清河桥》《辕门进酒》中的陆文龙、郑庄公、王冕、赵云等,英姿飒爽,艺技高超。 -
32019-10
[ 词条 ]武吉子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旦角演员。工旦角。陕西宝鸡人。外号“碎鸡娃”“水鸡娃”。光绪初年为义兴班(田家班)主要演员,以正旦、花衫名播西府、甘肃陇东和宁夏一带。 -
82019-10
[ 词条 ]赵守中
赵守中(1924~ )秦腔演员。工大净。陕西临潼县人。幼年在家乡学戏。1995年入宁夏觉民学社甲班,师从王庚寅等。嗓音洪亮,吐字清楚,唱腔豪放、刚劲。擅演剧目有《铡美案》《斩单童》《苟家滩》等。 -
82019-10
[ 词条 ]扎判
秦腔塑型方法之一。多用于判官而得名。扎判顺序:先备两根长约66毫米、粗约16毫米的草棒,分别上和臀部,再用棉包垫于胸、腹、外套袍服,使其形体怪异,挺胸撅臀,耸肩缩颈。如秦腔《五台会兄》中杨五郎,穿箭衣打好花样丝绦后,外穿纱褂或黑道袍,并将纱褂袖子窝于肩上,扎出两朵黑绣球;《黄花山》之闻仲,则在黑靠上扎肩并在靠背架上扎红、黄、蓝、绿、粉五色大彩球,靠旗挂幡,以突出人物奇伟和神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