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9 条相关资源
-
12011-01
[ 图书 ]
秦腔 剧作家作者:谢艳春 -
12011-12
[ 图书 ]
秦腔 百年作者:刘宽忍 -
82019-10
[ 词条 ]挂灯戏
开台时要演神戏,并要显示班社的衣箱新、齐及把式(名角儿)众多。主要演出拿手的折子戏,不演大本戏。有的地方还有“接台”的习俗。头一天戏班来到后,不论天气早晚都要“接台”。 -
12010-08
[ 图书 ]
秦腔 流播作者:晓亮;杨长春;付晋青;章志明;柳萍;王瑛 -
82019-10
[ 词条 ]新兴社
甘肃秦腔学社。1929年陈景民、田德年创建于兰州。陈景民任社长。培养出的优秀学员黄新芳(正、小旦)、陈新陇(正旦)、童新伶(小旦)、雷新兰(正旦)、王新民(须生)、赵新忠(须生)、姜新声(丑)、吕新安(武生)、张新棠(须生)等,都成为观众崇尚的名角,使该社红极一时。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三意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5年由苏长泰、耶金山在长庆班基础上扩建而成。1920年改名为西安三意剧社。先后由苏长泰、耶金山、苏哲民、苏育民担任社长。社址设在西安骡马市之“梨园会馆”,于钟楼南“银匠会馆”演出。先后培养了10期学员约500人,其中闯国斌、朱俊卿、刘光华、李桂芳、苏哲民、李益中、王庆民、苏育民、田玉堂、屈振民、张镜堂、姚裕国、王辅生、苏蕊娥、严辅中、肖玉玲、刘养民等,都成为观众熟悉和最受欢迎的秦腔名角 -
82019-10
[ 词条 ]耍耍戏
秦腔中的这类剧目,大都取材于民间日常趣闻,反映下层平民的生活小事,尤其剧中主要角色又以丑行专工,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戳一站,甚至开口唱念、动步表演,都紧紧围绕耍趣、逗乐、调笑为目的,还往往借助现场抓哏进行逢场作戏清水县秦剧团演出《紫霞宫》剧照(王正强提供)经典剧目秦腔“耍耍戏”剧目很多,而且篇章都不太大,短小精干,都是不足20分钟的小戏,《打面缸》《打砂锅》《打草鞋》《观江图》《捉鹌鹑》《杨三小》《豆腐匠换婆娘擅演名角丑行虽居四行之末,却有如现代的漫画,无它则会缺失了戏的情味,尤其他们那滑稽的面孔,轻快的动作,活泼的表情,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笑,表面看近似随心之欲,实际依然是经过专业练就的真功夫。 -
82019-10
[ 词条 ]《黄花山》
《黄花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太师回朝》《闻仲下山》《红下山》《大回朝》《陈十策》《闻仲骂纣》等。含折子戏《大回朝》。前部以净角唱工为主,后部以武打表演为主。今存版本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山西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河北梆子及豫剧有同目,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富贵口述河北梆子抄录本。演出名角本剧主要角色闻仲,原本勾金清水县秦剧团邹玉成饰《黄花山》之闻仲(孟云提供)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