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墩台挡将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江东桥》,武生、大净、红生唱打工戏。事出《明史列传第十三》。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六集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四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朱文训与陈友谅战败,与花云一起被俘。杀朱留花,花宁死不屈。 -
82019-10
[ 词条 ]封至模
封至模(1893~1974)秦腔剧作家、理论家、教育家、戏剧活动家、表演艺术家。陕西西安市人。北平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返陕后执教。后从政7年。1931年弃官从艺,曾任易俗社训育主任、评议、编剧等职。创作、改编、整理秦腔剧本40余本。理论著作有《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国戏曲大词典》《秦腔剧目汇考》《秦腔艺人考略》《秦腔声韵初探》《秦腔概述》等。曾创办戏曲专修班、上林剧院,培养出肖若兰、任哲中、刘亘天、刘茂森、粟成荫等大批秦腔名家;曾参加齐如山、梅兰芳组织的国剧社,演出《梅龙镇》《贵妃醉酒》等京剧获好评,赢得“西北王瑶卿”之称。 -
82019-10
[ 词条 ]《变活驴》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老丑为主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武都五一秦剧团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张万祥在世时极端吝啬,死后见阎王哭诉苦情,阎王命小鬼送他托生还阳。 -
302019-09
[ 词条 ]《马踏逍遥县》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康熙王访关东》。小生、老生唱做并重。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国舅梭靖、梭横,在朝专横,被贬关东逍遥县示惩。 -
82019-10
[ 词条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一团为秦腔团,王群定首任团长;二团为眉户团,李文宇首任团长;三团为华剧团,高鲁平首任团长。李正敏任演员训练班主任。秦腔教师有师淑琴、苏蕊娥、韩启民等。秦腔作曲有王依群、米晞、肖炳等;名琴师荆生彦、王东生、杨天基等;舞美设计祭鹤汁、祭鹤洲、戴战友等。演出秦腔《刘巧儿》《屈原》《烈火扬州》《游西湖》《鱼腹山》《赵氏孤儿》《窦娥冤》《千古一帝》(两部)《西湖遗肢》等。李东桥在《西京故事》中饰罗天福(戏曲研究院提供)秦腔方面出版了《秦腔晋乐》《秦腔打击乐谱》《秦腔板胡入门》《马健领现代剧选集》《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概论》等专著。 -
302019-09
[ 词条 ]姬家山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又称《白叮本》。净角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白叮本》《劈殿》。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魏青山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张昆山、沈德福秦腔抄录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四集收录本。另有北路梆子抄录本等。 -
302019-09
[ 词条 ]跟头
秦腔毯子功的一种。主要的动作有虎跳、前扑、漫子、倒扎虎等。①虎跳。双手按地,两腿甩起,侧身翻过,双脚落地后,抬手、拧身向前。大多作为辅助跟头,以带动“前扑”等动作;当其单独连翻时,则称为“串虎跳”。动作与“漫子”相仿,但要从“高场”(即数张桌子垒叠的高台)翻下,如秦腔《伐子都》公孙子都精神失常之后,即从三张垒起的桌子上翻下,成为秦腔武功演员的一大绝活。⑤小翻。秦腔《古城会》中,关羽出场之前,马童便以“串小翻”表演,为关羽神威造势。⑥踺子。双手按地,两腿甩起,侧身翻过,双脚落地后,抬手、仰身。此式不单独使用,通常作为带动“小翻”“提筋”的辅助跟头。⑦蹑子。秦腔毯子功,“跟头”的一种。斜身抱腿朝前腾空翻转。大多用于表现翻高纵远。⑧提跟。又称“提”“单提”“出场”。正身抱腿朝后腾空翻转。多以“踺子”带动翻出即是。⑨倒扎虎。又称“倒插虎”。 -
82019-10
[ 词条 ]《鸳鸯湖传说》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朱正明编剧。小生、小旦唱做戏。事出宁夏民间传说。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古代,塞上农村一对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多经波折后,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