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名角
检索到 2518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观兵书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五龙会》。含折子戏《观兵书》。净角唱工戏。西路秦腔常演,表演有耍蛤蟆特技:演者额门依抬头纹画一青蛙,两前肢画于眉眼上,演员操纵眉眼,抬头纹使蛤蟆眼、腿有节奏活动;右依则左肢动,左依则右肢动,中立则齐动,快慢自如,极为精彩。 -
302019-09
[ 词条 ]惠敏莉
惠敏莉(1971~)秦腔演员。女。工文武花旦。陕西黄陵县人。11岁考入黄陵县剧团学员训练班。1985年又入延安戏剧学校。1989年调西安易俗社。现任陕西省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经理。 -
302019-09
[ 词条 ]东盛班
甘肃秦腔班社。创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初年便已经存在。掌班人为陈德胜(十娃子)。主要活动在兰州新关一带。演职员30余人。该班在兰州享誉甚高,对创立甘肃中路秦腔风格有重要贡献。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清廷颁布“国孝令”而被迫解散。部分艺人集资在黄家园开设茶园,维持生计。 -
302019-09
[ 词条 ]魏家戏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咸丰三年(1853)创建于金塔。班主魏长三,初属自乐班性质,没有班规、班法,演员均为自发性集结,在农闲或节庆时演出。吸收流散于金塔、高台等地的秦腔艺人,开始在金塔、酒泉、高台等地季节性演出,演员不固定,现聘现演现分红,群众称其为“草台班”。 -
32019-10
[ 词条 ]苏玉琴
秦腔旦角演员。女。袓籍陕西商县,生于西安。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苏长泰,于1915年创办长庆社(后改名三意社)。自幼耳濡目染,对秦腔情有独钟,成为最早登台演出的秦腔女艺人之一。 -
22019-10
[ 词条 ]薛增禄
曾为几十部秦腔剧目设计音乐唱腔,比较有影响的有《三滴血》《火焰驹》《双锦衣》《卓文君》《大木匠》《游电山》《扫窗会》《红梅岭》《捉妖记》《沙家浜》等。担任秦腔《西安事变》与《白龙口》的艺术指导。后又研究戏曲音乐,发表有《秦腔音乐应该继续发展》《浅谈易俗社的唱腔艺术》与《古调独弹》等论著。 -
302019-09
[ 词条 ]《斩侯英》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山寺还愿》。须生、武生、白净唱做打并重。事出《说岳全传》第四十三、四十四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温玉望口述秦腔抄录本。 -
22019-10
[ 词条 ]张润民
张润民(1925~2008)戏曲活动家、秦腔票友。陕西县人。1942年,曾邓宝珊部二十二军任宣传队队长兼秦剧团指导员。1949年绥远起义后,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甘肃省政协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常委、副秘书长,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副会长等。一生酷爱秦腔,曾和不少名家同台合作演出。其戏路较宽,生、旦、丑行均能应工,尤以丑行最为出色。一生热心秦腔公益事业,倾全力积极参与各种秦腔演艺活动,对来兰州演出的省外和基层剧团,都能主动扶持、组织观众甚至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