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三岔口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三打店》《焦赞发配》。各路秦腔均演。武生、武丑、二净武打戏,以徒手摸黑武打著称。事出《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二十八回。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山东地方戏曲传统剧目汇编山东梆子》第二集收录丁宪文口述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四集收录兰立春口述本,甘肃省靖远清代嘉庆古钟有铸目。本剧讲述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女婿谢金吾,被判发配沙门岛,杨延景恐焦被人陷害,遣任堂惠暗中保护。途经三岔口,宿入黑店。店主刘利华夫妇,欲害焦赞,黑夜中任、刘展开搏斗,杀刘救焦。该剧后来情节变为刘利华亦在暗中保焦,因互不相识而误打。最后误会解除,言归于好。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郭楠饰《三岔口》之任堂惠、杨运饰刘利华(戏曲研究院) -
302019-09
[ 词条 ]姚茂秦
(1914-1948)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人。幼年入西安秦钟社学艺,出科后在新声社搭班。1932年随新声社至宁夏演出两年多,后赴兰州搭班演戏。1942年再至宁夏,参加庚辰俱乐部并任教练。戏路宽,生、旦、净、丑皆能应工,善操琴、司鼓。还曾在《太湖城》一剧中饰孙武子,向道士学习3个月,终于掌握画麸子城、鞭打殷夫人、摔五雷碗等特技。擅演剧目有《辕门斩子》《葫芦略》《逃国》《杀驿》等。 -
302019-09
[ 词条 ]康正绪
(1912~1991)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6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师从高天喜、梁箴、党甘亭、高登岳、刘立杰、肖顺和、王兴博、王庚寅等。出科后在西安、兰州、关中等地搭班演出。1949年参加西安尚友社。道白流利,唱腔清润,表演大气,—生所演剧目上百本,擅演剧目有《状元媒》康正绪《苏武牧羊》《大拜寿》《草坡面理》《十道本》《醉写》等。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康正绪 -
302019-09
[ 词条 ]箭头会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稱箭头》《清水桥》。老旦、须生唱做戏。事出《杨家将演义》第十九回。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沈德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编》第九集收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编》第三十四集收录朱景金口述本等。本剧讲述了杨继业被困北番,七郎回朝搬兵。潘仁美知之,于雁门关设伏,七郎死于乱箭之下。佘太君摆下箭头会,邀八贤王赵德芳天波府赴宴。宴中,八贤王发现箭头有异,太君言明七郎被害情由,八贤王以计捉拿潘仁美详审问罪。 -
302019-09
[ 词条 ]天齐庙
《天齐庙》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杨七郎打擂》《打潘豹》《劈潘豹》《天地庙》。娃娃净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天齐庙》。事出《北宋杨家将演义》第四回。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收录本。另有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山东梆子抄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李威风收存蒲州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潘仁美之子潘豹,于天齐庙摆下擂台,以暗器连伤几位英雄,杨继业七子延嗣,忍无可忍,上台打死潘豹。潘仁美上殿动本,宋王欲斩延嗣,适番邦犯境,宋王命杨家父子戴罪出征,潘、杨两家冤仇愈深。 -
302019-09
[ 词条 ]耿善民
(1912~194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善娃,有“活岳飞”之称。陕西易俗社第六期学生。有艺术天资,思路开拓,嗓音苍郁,身材高挑,浓眉凤眼,舞台风范潇洒飘逸。最擅演帝王将相之类的带戏。如《杨贵妃》之唐明皇、《淝水之战》之谢安、《李秀成》之李秀成、《还我河山》之岳飞、《三知己》之左光斗、《优孟衣冠》之楚庄王,还有《颐和园》《宫锦袍》之李鸿章,以及外国题材戏《巴里西烧瓷》之巴里西等,均气度高雅,风度翩翩。1940年,受何振中振兴社重资聘请前往兰州演出,因未拜当地“码头”,加之其戏路过于温雅,首场与高符中联袂《汾河湾》遭台下轰场。后演《游龟山》之田云山、《三堂会审》之兰袍,不仅赢得通场彩声,还大有“宾夺主彩“之势。由于演出劳累,加上肺病复发,返陕医治无效,1942年逝于西安新化巷狭室。死后葬埋无资,幸得高培支批资方棺葬原籍。耿善民饰《还我河山》之岳飞(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田正志
(1910-1975)秦腔演员、导演。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入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师承王德荣、郭敬堂等。出科后在该社演戏20余年。1955年随正俗社编入铜川市秦剧团。1963年又随团与耀县剧团合并,称渭南地区秦腔四团,除演戏教学外,还任该团教练和导演。不久被下放回家,以种菜为生。一生演戏甚多,尤以《双背鞭》《伍员拆书》《逃国》《临潼山》等唱作戏受人称道。铜川市秦剧团的保留剧目《白玉梅》,是他与别人合作排导的精品。后起之演员周彩浃、魏洁民等,都辱其教诲。特别是魏洁民,嗓音苍劲,行腔流畅。魏洁民生于1937年,工须生。陕西西安人。15岁入西安正俗社学艺。出科后,曾在铜川市秦剧团、渭南地区秦剧团演出。1955年10月,调新疆塔城秦剧团。1978年又调伊宁市秦剧团,后又调伊犁地区秦剧团。擅演《苏武牧羊》之苏武、《大报仇》之刘备、《赵氏孤儿》之程婴、《周仁回府》之周仁,以及现代戏《雷锋》《红色风暴》等。跳门坎秦腔曲牌。分[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两调。[欢音跳门坎]多用于温馨的思念和亲切的安慰,秦腔《辕门斩子?见太娘》唱腔中,就用它配合杨延景向进帐讲情的太娘跪拜、问安、思索、温存地捶背和卖乖的憝笑等一系列表演动作。[苦音跳门坎]的例证,同样出在《辕门斩子?见太娘》杨延景的唱腔中。佘太君为救孙儿杨宗保性命,多次讲情不允,最后竟然跪拜在延景面前。这一“母拜子”的戏剧情节,引发了杨延景神情的惊惧和痛心的回忆,对母亲亲昵地请罪,于是,乐队奏[苦音跳门坎],杨延景在伤感的乐曲声中,展开哀告、赔罪、揉膝、踱步苦思、倒步中撞娘等一系列戏剧性表演。在《祭灵》唱腔中,[欢音、苦音跳门坎1是结合在一起奏出的,在刘备“军人们酒来、酒来哟哈哈……”道白之后,[欢音跳门坎]奏响,表达了他对张荀、关兴刀劈谭雄,生擒薛丁的喜悦;可是,面对关、张灵位,[跳门坎]又变欢为苦,很好地烘托出刘备因桃园二弟遇害归天的悲伤情怀。[欢音跳门坎]和[苦音跳门坎]的曲调旋律完全一样,不过各自的音阶结构不同,促成了[欢音跳门坎]欢快、[苦音跳门坎]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
302019-09
[ 词条 ]康正中
(1907~1962)秦腔演员、教练。主工老生,兼演红生。陕西西安人。早年在兰州搭班演戏。后入正俗社学艺,师从党甘亭、高天喜、王德荣等。1934年到宁夏。次年参加觉民学社,任该社教练、演员,后任社长。1949年后,先后担任人民剧院副院长、银川秦腔剧团副团长等职。擅演的老生戏包括《祭灵》《烙碗计》《走雪》《卖画》等,红生戏有《古城会》《单刀会》《白马坡》等。1956年宁夏戏剧汇演中获表演一等奖。经他所教学生有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