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辛兴安
辛兴安(?~1959)秦腔演员、编剧。工净。陕西西安市人。字必达。13岁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毕业后参加国民党三十八军光武剧团。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三军文工团二队任演员。1952年集体转业,参加张掖地区七一秦剧团,先后任演员组长、副团长。其嗓音宽厚,洪亮,韵味醇正。1955年曾以《铡美案》包拯一角,获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學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另还编写过神话剧《大闹天宫》。 -
82019-10
[ 词条 ]《敌后武工队》
现代本戏。刘焰根据同名小说编剧。陕西省铜川市秦剧团首演。导演李正光,音乐设计杜丽生,舞美潘桃清。阎瑞民、魏洁民、高敏娴、张惠霞、张正中、靖正铭演出。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华北敌后武工队,发动组织群众,打击日本鬼子和汉奸卖国贼。以刘文斌、魏强为领导的武工队,神出鬼没、灵活机智地对敌人展开顽强斗争,使凶残狡诈的日本鬼子和汉奸闻风丧胆。 -
82019-10
[ 词条 ]《一条路》
秦腔现代本戏。马健翎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首演。张云、史雷、王志义、刘克礼、王岗、党奎演出。本剧讲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刘有道儿子被日寇飞机炸死,女儿又被日寇奸污,一家人走投无路。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指引下,全家奋起抗曰,走上革命道路。 -
82019-10
[ 词条 ]《无声的祁连》
现代本戏。岳永进、王登激编剧。2002年甘肃省武威市秦剧团首演。导演张发仁、常重新,作曲刘建设,配器岳永进、赵西朝,舞美杨万胜、郑文瑞。李小军、白凤英、李明星、张宏、高艳丽、胡艳辉、郑林、郭乾县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在西部大开发的春雷之下,河西祁连山下的复员军人、共产党员高喜娃,在闯荡南方几年之后,带着一股强烈的发展决心,回到了家乡,决心为家乡的致富,向各种陈旧观念挑战。于是,一场怪招迭出、忽风忽雨,看似无理却有理、觉似无情却有情的大开发战役打响了。 -
82019-10
[ 词条 ]《写白信》
秦腔小戏。王辅丞编剧。别名《圈圈圈》。生、旦做工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商人没纸笔,于省城欲回家,投书其妻,忘却“恩情”二字写法,遂以“〇〇”代之。其妻得书,请来塾师读之。师不知“〇〇”为何义,即读为“圈圈”。没妻错理解为调戏,申斥之。适没纸笔归,不问情由,亦怒责塾师。师拿出书信,夫妇乃向塾师谢罪,事息。 -
82019-10
[ 词条 ]同俗社
甘肃秦腔班社。1939年在西峰成立。社长李凌远。主要演员有须生王超民、袁兴民、刘易民,花脸陈希钦、陈连勤、吕振国,旦角刘毓华、张振华、王明华、姚正华、王玉金、胡醒民、谢复兴,小生梁安民、杨林忠、张兴裕,丑角刘宏琴,教练李治和、同伍民等。主要演出剧目有《比翼鸟》《软玉屏》《水帘帐》《白玉楼》《九更天》《五典坡》等。开有科班,李治和、吕振国、同伍民等任教练。学期三年,共招两期,以“俗”字起名。较有成就者如王福俗、杨春俗、屈廷俗、张胜俗、豆正俗、陈农俗等。1946年解散。 -
82019-10
[ 词条 ]《白先生看病》
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丑角做工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白失鬼目不识丁,用他人用过之药方,为人医病骗钱。尚当之妻偶感风寒,白以畜病药方医之,幸被李医辨出,自服罪。 -
82019-10
[ 词条 ]王宝顺
王宝顺(1912~?)秦腔演员。工净。陕西宝鸡人。外号老鸡蛋。自幼学艺,师从李恒开(艺名“瞪眼红”)。1940年入疆,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新中舞台搭班唱戏,也担任过戏班经理、领班等,常在奇台、木垒、阿尔泰等地演出。1956年加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秦剧团。他戏路较宽,生、净、丑皆能。擅演《铡美案》之包拯、《破宁国》之朱亮袓、《杨家将》之杨延昭、《四进士》之宋士杰、《游龟山》之田云山、《下河东》之赵匡胤,以及丑角戏《花子拾金》之仁义、《张琏卖布》之张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