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柏福荣
柏福荣(1940~)秦腔演员。工净。陕西西安市人。14岁入陕西省戏曲剧院演员训练班学艺。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富平县剧团。擅演判官,并有吹暗火、耍牙等特技,人称“活判官”。扮演大净、二净角色众多,以《王魁负义》之判官享誉。 -
82019-10
[ 词条 ]西宁市三其村业余秦腔班
青海秦腔演出团体。二十世纪初就已存在。秦腔艺人王寿山、吴德卿以及后来的权维民都多次在三其剧团传授技艺。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剧团排演了《徐州革命》以示庆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王巨安根据同名独幕歌剧移植导演的秦腔现代戏《彩虹》曾在市政府礼堂演出,受到好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期间,新排了《三世仇》,创作剧目《醒悟》,反映了村干部拒腐蚀的故事。当地群众有“马坊的曲儿,杏园的拳,三其的乱弹唱不完”的歌摇以资赞誉。 -
82019-10
[ 词条 ]《两亲家打架》
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看亲家》《亲家母打架》《看女》。摇旦、正旦唱做戏。事出《缀白裘》。现有三个版本存世,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五十六集收录张福来口述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乡里胡妈之女野花,嫁于城里李某为妻。胡妈携子往探,知野花受欺,两亲家为此言语失和,先是辱骂,继而相打,后经邻里劝解,相互赔情,遂和睦。甘肃省秦剧团郭宝宝饰《两亲家打架》之任柳氏、王志萍饰野花(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辛新民
辛新民(1942~ )秦腔演员。初习丑,后工净。新疆乌鲁木齐市人。11岁考入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初随雷新兰习丑,演过《小女婿过年》《柜中缘》《河湾洗衣》等戏中之丑角。1956年入西安易俗社深造,从此改弦更辙,开始以须生、净行应工。实践中,他把生腔的高亢激扬同净腔的凝重浑厚加以融合,使其演唱刚柔相济而别具一格。擅演《黄河阵》之赵公明、《反徐州》之完颜龙、《铡美案》之包拯、《金沙滩》之杨继业等。 -
82019-10
[ 词条 ]革命样板戏
特指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特定历史条件下,以革命题材编演的8个现代京剧剧目:《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这8部作品,原本都是广大京剧工作者的艺术创造成果,后被“四人帮”所窃取,变成实现其政治野心的舆论工具之一。特别是江青一伙将其奉为戏曲的最高典范,以极“左”的政治手段作为“样板”在全国强行推广,使之走向极端也陷入僵化,并与观众审美意念日趋对立。尤其要求各地方剧种僵化地模仿、移植、搬演,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艺术创作规律,也造成“八亿人民八台戏”的万马齐喑局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秦腔剧种也对其进行了移植和演出,对于唱腔音乐的创作,秦腔音乐工作者在当时严遭禁锢的羁绊中,也在创新和发展上做出不小的努力,有些成功的唱段或片段,依然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听奶奶说红灯英勇悲壮”“八年前风雪夜”“今日同饮一杯酒”以及“说红灯”等,至今仍活跃于秦腔舞台上。贠宗汉饰《红灯记》之李玉和、闫佟贤饰李奶奶、马友仙饰李铁梅(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明正社
陕西秦腔班社。1941年由贾志明创办于泾阳。前身为李正敏组建的正明社。先后有刘易平、闯更平、郭玉民、焦晓春、田德年、张建民、田艺奎、任哲中、高登云、孟遏云、何振中、肖若兰、宁秀云、余巧云、阁振俗等搭班演戏。常演剧目有《回荆州》《铡丁勇》《铡美案》《白玉楼》《国士桥》《草坡面理》《黑叮本》《蝴蝶杯》《八件衣》《出五关》《挑袍》《激友》《拷寇》《金水桥》《十八扯》《献川》等。在渭北享誉甚高。1949年被三原专署接收。 -
82019-10
[ 词条 ]水浒戏
根据古典小说《水游传》编演的剧目。《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由施耐庵和罗贯中写定于元末明初,主要讲述了梁山一百单八将英雄好汉劫富济贫和除暴安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其实,舞台上的水游戏较小说《水游传》要早。最早期的元杂剧作品便有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以及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还有《梁山五虎大劫牢》《王矮虎大闹东平府》《梁山七虎闹铜台》《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此外,《录鬼簿》中还有水浒杂剧存目20个。从剧名分加对照,似与小说并无瓜葛。显系直接采自民间传说。明代,以梁山人物故事编演的传奇剧目更加风靡,较著名的有李开先的《宝剑记》、许自昌的《水浒记》、沈自晋的《义侠记》,以及陈与郊的《灵宝刀》,还有明代李素甫的《元宵闹》、范希哲的《偷甲记》、沈自晋的《翠屏山》等。入清以后,随着各地民间花部诸腔的纷纷兴起,秦腔剧种也在村头广场或庙会神台上,大演大唱为大众所欢迎的水消戏,尤其清末民初,秦腔戏班编演连台本戏蔚成流风,艺人们巧借章回小说故事题材,取用“套管子”手法,动辄编排数十本、上百本连台本戏,他们白天踏戏,晚上演出,一天一本,一本一事,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如此连演一两月、两三月仍不见其尾。当然,秦腔剧目虽然多藏厚积,家底盈实,却又多系“腹本”。过去的年代,秦腔艺人身背一二百本、三四百本大戏,寻常得如同家常便饭,尤其各大戏班,总会有一些腹笋渊博、业务精通、专以默记剧本为能事者,人称“戏包袱”“戏母子”。清光绪甘肃西和艺人魏启元,因编演《水浒》《七侠五义》《精忠传》《兴汉图》《封神榜》《列国》《三国》等连台本戏,加上腹内剧目不可悉计,故得“魏八百”“戏贡爷”“戏状元”大号。这些人,文化程度大都不高,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博记强咏,广见多识,尤其对名不见经传的轶文掌故、离奇蹊跷的宫闱斗争、金戈铁马的疆场英才、高深莫测的宦海沉浮等,竟能如数家珍,滚瓜如流,还能将一个极平常的历史故事,如运诸掌般地变成剧目,搬上舞台。《水浒戏》正是这样被一本接一本地搬上了舞台。历史背景 以宋江等36人风行水泊梁山的故事,产生于宣和年间。随着北宋覆亡和金兵的南侵,整个中国经历了大动乱与宋金南北分治的局面元王朝建立之后,又实施铁腕统治,遂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趋尖锐。舞台上大演水浒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抗争精神,所以深受群众欢迎《庆顶珠》是秦腔舞台上出现较早的一出剧目,虽然演绎的是萧恩及其女儿桂英抗缴渔税,杀家除霸的故事其实质反映了清王朝严酷统治下民众的觉醒与反抗。尽管这个戏是个不见于《水浒传》的新题材,但一经出现,便随着梆子声腔的步履迅速流传开来,京剧《打渔杀家》至今仍在上演。经典剧目 秦腔水浒戏中,表现李逵的剧目最多,形象也最为典型。大小计有《真假李逵》《李逵探母》《李逵得斧》《李逵背母》《李逵下山》《高唐州》《李逵大闹二仙山》《清风寨》《神州擂》《李逵闯帐》《平霍州》等十余出。这些戏,经艺人的不断加工,使得李逵憨直纯真、嫉恶如仇而又勇猛无畏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反抗精神也最坚决最顽强。而且一向被称作最能杀人的这位“黑煞神”一旦跃上舞台,观众非但不觉其怕,反觉其敦直、態厚、纯真而可爱了。很显然,这是戏曲艺人将其视为能够为人们申冤做主的理想救星并加以塑造的结果。秦腔水浒戏中的人物形象—— — 《李逵探母》之李逵(王正强提供)秦腔中涉及梁山英雄的水浒戏,当然不只仅限于表现李逵的剧目,之外还有专演鲁智深的《醉打山门》《花田错》《野猪林》,专演宋江的《乌龙院》《宋江杀楼》《活捉三郎》《宋江投朋》《大闹东平府》《破二府》,专演武松的《獅子楼》《十字坡》《武二郎起解》《快活林》《鸳鸯楼》《孔家庄》《董家庙》,以及专演史进的《九纹龙起义》、林冲的《林冲夜奔》《红桃山》、杨志的《杨志卖刀》、孙二娘的《打洞房》、石秀和杨雄的《翠屏山》、时迁的《时迁偷鸡》、扈三娘的《扈家庄》、雷横的《雷横滚枷》、呼延灼的《夹马河》、燕青的《燕青打擂》、公孙胜的《公孙胜辞山》,萧恩的《庆顶珠》等,还有表现重大战事的《祝家庄》《蔡家庄》《花田袋》等。艺术特色 水浒戏的剧目,戏剧情节惊险离奇,唱念做打功夫全面。尤其在表演技艺上,积累了一套精彩特技的武打招范,其中最值辱一提的是为了表现时迁偷鸡时灵巧机灵,特意设计了一组专门耍弄演员深功娴技的“鸡蛋簸米翻倒提”特技绝活:时迁的扮演者站在叠起的两张桌子上,全身夹11个鸡蛋(两手各拿三个,两肘窝各夹一个,两腋下各夹一个,口含一个),一手还要端上一小簸箕米,猛翻一个倒提,从桌上落于台上,米不撒,蛋不打,还要在翻空一瞬间吞下口含的蛋黄,吐出蛋壳。再如“吊帽盖”,“帽盖”即男性头上所扎小辫。演员先将头发浸入水中冲洗,然后梳展,再用头绳扎紧,先在舞台正梁事先悬一绳索。当时迁不慎失足从树上掉下,被树枝挂住头发时,即借事先系好的绳索,将身体悬于空中,同时还要表演穿衣、脱衣、腋下夹鸡蛋、打小红拳等。此技即为“吊帽盖”。这两大特技,专为时迁所用,表演惊险且又风趣。据王绍猷《秦腔记闻》载,清光绪初年同州梆子第一名丑皂皂子,最擅演时迁高台掇米和夹鸡蛋翻肋斗之技。 -
82019-10
[ 词条 ]《秃子闹房》
中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秃子劝妻》。小丑、小旦唱做戏。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1934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秃子蒋辉,娶一枝花为妻。花烛之夜,见夫无发,不愿同睡。蒋辉说破嘴皮,妻仍哭闹不止。蒋母进屋劝解,说有发之人不务正道也是枉然,妻止哭,感谢婆母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