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清云
张清云(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老生、须生。甘肃兰州市人。擅演《下河东》之赵匡胤、《马前泼水》之朱买臣、《过玄关》之孙膑、《葫芦峪》之诸葛亮、《金沙滩》之杨继业、《破宁国》之朱亮祖、《闯宫抱斗》之黄飞虎、《琵琶记》之王延龄、韩奇等。 -
82019-10
[ 词条 ]赵匡胤
秦腔《斩黄袍》中人物造型。以其为主要角色的剧目有《赵匡胤杀院》《卖华山》等。宋朝幵国皇帝。此人物属生行,以红生应工。刘丰收、银福子、冬至儿、王登观、袁克勤、李发民、陈仁义、张兰秦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人物出场勾红整脸,大刀眉挂黑三绺,戴王帽,穿黄色蟒龙袍,围玉带,下穿红彩裤,足穿厚底靴子。 -
82019-10
[ 词条 ]十八红
十八红(生卒年不详)清末秦腔演员。工须生,清光绪德盛班之台柱。陕西耀洲人。擅演红脸、靠甲、纱帽戏。扮王则龙眉凤眼,扮官则气度不凡。如《无影簪》之苏护、《美人图》之介子推、《法门寺》之赵廉、《老辕门》之吕蒙正,以及《满床笏》《破宁国》等戏,唱念做打,处处生色。尤其是反串《高三上坟》中的小生,更是妙趣横生,令人惊奇。 -
82019-10
[ 词条 ]刘备
秦腔三国戏中人物造型。以刘备为主角的戏有《三结义》《鞭打督邮》《借赵云》《三让徐州》《战宛城》《青梅宴》《古城训弟》《马跳潭溪》《三顾茅庐》《汉阳院》《长坂坡》《三闯辕门》《讨荆州》《张松献图》《黄魏争功》《金雁桥》《收李严》《战马超》《取都城》《赵云搬骨》《大报仇》《连雷开元饰《祭灵》之刘备(戏曲研究院提供)营寨》等。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汉朝宗室之亲,亦为三国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字玄德。刘备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三国志》有传。东汉末,募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曾任安喜尉、高唐令、徐州牧等。后得诸葛亮辅佐,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之一部分。次年,与吴决战于猇亭,大败,病死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袓,葬惠陵。史家称其为先主,成都武侯祠内建昭烈庙以兹纪念。后世诸多地方戏曲以其为主角,经常演出于舞台。属生行,以胡子生应工。清末以来,陕甘名宿润润子、冬至儿、黄娃、都成子、李炳南、刘立杰、刘毓中、高天喜、肖顺和、苏育民以及来喜子、岳麻子、文汉臣、李海亭、李富贵、李夺山、谢鸿民等饰演过这一人物。在徊荆州》一剧中的刘备为俊扮,挂黑三络,“过江”首次出场时掩红风帔;《甘露寺》一场,戴王帽,着红色绣龙蟒,围玉带,下穿淡黄色素彩裤,足蹬厚底高靴;《闯新府》一场改戴九龙冠,穿黄帔;《跑车》一场则改换为紫色银绣龙箭衣,青马褂,系板带。雷开元饰《祭灵》之刘备(戏曲研究院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吴占鳌
吴占鳌(?~1893)清同治、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兰州市人。三元官之高足。曾与乃师和桑大嘴(桑旦)同在兰州牛家班搭班演戏,以《八义图》之程婴、《太和城》之孙武、《湘江会》之吴起、《蛟龙驹》之晋怀王等角而享有盛誉。清光绪初年(1875),因“国丧”停演,为生活西去新疆,流落于迪化(今乌鲁木齐)街头。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亲自出面牵头,联络流散于迪化的陕甘秦腔艺人组织演出,引起商界关注并给予资助,成立“新盛班”。同年七月十五首演于红山庙会,引起轰动。 -
82019-10
[ 词条 ]赵二
赵二(1861~1902)清同治时期秦腔演员。真名不详。甘肃秦安县陇城人。少年时期以旦角享有盛名,因其长躯广颡,脸面微黝,有“黑牡丹”之美誉。后专工文武老生,兼演大净。以台容身架见长。其喜怒哀乐现于面者,随时变换。演《太白醉写》时,面上忽红忽白忽黄,刹那间能变数色。演《太公钓鱼》之类的神釆威严诸戏,执竿危坐,默无一语,观者凛凛疑为天神。演悲惨戏者,如《一捧雪》之莫成,缚赴杀场时,忽向台下纵声惨呼,近台者哗然倒退,势如崩潮,观者竟不知其假。《龙凤剑》之比干尤属得意之作,其神情之妙,冠绝一时。演关公戏《挡操》时则写脸不用银铢,而是先以黄蜡敷面,继以胭脂叠染,遂成重枣色;眉则以烛熏棉花,贴于额际,望之无异于卧蚕形;一出帘,场内鸣钟击鼓,间以爆竹,一时全场肃静,无敢稍哗;待小军报称曹军且到,瞥见火光一闪,则已去袍露铠,左手持刀担于肩上,右手掣其美髯,耸身挺立,观众莫不震慑,凛凛中觉有神灵涉降。及至曹兵临阵,忽又火光一耀,关公突作拖刀之势,向敌一挥,曹军作奔溃状,关公将刀掷向空际,从容自背后承之,随后揿髯斜视,傲若天尊,满场叹为观止。清同治、光绪之交,赵二身据陇南,时秦安县令善某,都门旗籍,顾曲周郎,目睹赵二演技辄谓客曰:“北京诸伶,亦难臻此。”光绪十二年(1887),赵二应会首之邀,出演《斩华雄》《古城会》《水淹七军》《单刀会》诸戏,然未数月,竟染疾而卒,时年仅50岁,迷信者皆谓赵二死因演此戏之故,从此梨园动色相戒,忌演此戏。 -
82019-10
[ 词条 ]血彩
秦腔在早期演出中为表现血腥、杀戳等惊险恐怖的舞台效果,用特技和专用道具表演出抽肠拽肚、断臂断手、穿胸刺腹等情节,当场出彩,以臻真实。1949年后,文化部将其列为舞台恐怖剧目明令禁演,传统血彩特技表演已失传。其特技道具包括带箭、抽肠拽肚、断臂断手、砍头菜刀、穿胸尖刀等。①带箭。血彩道具之一。颈部、臂部及腰部所带射中的箭矢。制作方法相同:将箭杆锯为两截,使两段箭杆分别固定在弓形铁丝的两端,演出时预先将此箭器置于隐密之处,对方发射箭矢,即借跌倒或转身之机,将箭器卡在应该射中的部位上,表示箭矢已射穿该处。若系头部中箭,演员则趁转身或跌倒的时机将箭杆插到中箭部位即可。戏中多以头部、眼部中箭者居多。②抽肠拽肚。血彩道具之一。先将羊肠或猪肠洗净染红晾干,上场前即压尽空气盘在腰带内,待演至受伤后,演员一边翻跌挣扎,一边暗将羊肠的一端含在口内且徐涂吹气,羊肠渐渐鼓胀,边吹边抽,演员且不断辗转翻?衮,呈现出肚破肠坠的惨像。秦腔《盘肠战》《插柳会》《乾坤鞘》《杀子报》等戏均有此特技。前一戏由演员本人抽吹假肠,后三戏则由行刑刽子手抽吹。1949年后禁废。③断臂断手。血彩道具之一。先做好断臂断手假形。上场前装好,表演断臂时即可断下。在露骨节处用鸡旦壳反扣,颇似于手臂所断之骨碴。如秦腔《王佐断臂》《拷吉平》和《串龙珠》等戏均有此表演。1949年后禁废。④砍头菜刀。血彩道具之一。演出中须备刀具两把,一把为武打刀,一把为效果刀,两把形色全同。效果刀用木板制成,刃口处刻一凹形,与头颅恰相嵌合。空腹,内注红水。打斗时先用武打刀,须砍头时巧妙换持效果刀,砍到对方头上,凹处与头相合,此时红水顺头淌下,恰似菜刀砍入头颅一般。1949年后禁废。⑤穿胸尖刀。血彩道具之一。先将刀(剑)截为两段,分别固定在弓形铁丝两端,作成效果尖刀(剑)。开打时先用道具尖刀(剑),待刺胸腹时,速换效果尖刀(剑)往胸腹上一卡,同时效果尖刀(剑)空腹中的红水流出,刀(剑)尖与刀(剑)把分别从被剌者的胸腹前后露出来,看似刀剑穿透了胸腹部。已禁废。 -
82019-10
[ 词条 ]道具
见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