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田新桂
田新桂(1942~)秦腔演员。女。主工刀马旦,兼貝小生。新疆乌鲁木齐市人。11岁考入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师从楼英杰、刘玉华。1956年又在西安易俗社深造,得王天民悉心教诲,艺技大进。功夫全面,嗓音高亢明亮,形成淡雅质朴的演唱风格。擅演《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杨八姐盗刀》之杨八姐、《白玉楼》之白玉楼、《裡猫换太子》之陈琳、《盗仙草》之白素贞、《回荆州》之周瑜等。 -
302019-09
[ 词条 ]《白龙口》
现代本戏。杨克忍、李哲明编剧。唱做并重。1981年西安易俗社首演。导演王霭民、杨新华,音乐设计卢东升、卫镐京,舞美陶隆。尹良俗、张忠义、伍敏中、孙利群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936年春,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委托,前往华北担任北方局书记,途经渭南黄河西岸白龙口,依靠党的地下组织和群众力量,战胜“左”倾盲动主义,团结统战对象周伏龙,扭转关中东部危局,并安全通过渭北,踏上奔赴华北的征途。 -
302019-09
[ 词条 ]盗铜旗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斩罗成》《铜旗阵》。生、旦、净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罗成叫关》。事出《说唐演义》第三十八回。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田兴华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林布下八面埋伏金铠阵,阵内藏铜旗一杆,命罗成、东方成护之。瓦岗寨秦琼盗旗,得罗成相助,杀死东方成,盗走铜旗。杨林将罗成降秦之事告知其父罗艺,罗艺绑子问斩,被北国铁人公主从法场劫走。 -
302019-09
[ 词条 ]薛增禄
薛增禄(1928~2000)戏曲音乐家、一级作曲。陕西绥德县人。1942年参加绥德文工团。先后在多家文艺团体工作。曾为几十部秦腔剧目设计音乐唱腔,比较有影响的有《三滴血》《火焰驹》《双锦衣》《卓文君》《大木匠》《游电山》《扫窗会》《红梅岭》《捉妖记》《沙家浜》等。担任秦腔《西安事变》与《白龙口》的艺术指导。后又研究戏曲音乐,发表有《秦腔音乐应该继续发展》《浅谈易俗社的唱腔艺术》与《古调独弹》等论著。 -
302019-09
[ 词条 ]任小蕾
任小蕾(1970~)秦腔演员。女。主工小旦、花旦。供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多次出访芬兰、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伊朗、曰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扮相俊俏、嗓音甜美、表演细腻、文武兼备。从艺以来,先后在《窦娥冤》《西湖遗恨》《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三月桃花》《活捉三郎》等十多部剧目中,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个人表演奖,首届、第三届中国秦腔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表演奖,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大奖,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新锐旦角”金奖,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表演一等奖等。系全国第八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电视秦腔“百佳演员”。任小蕾出演《斩窦娥》剧照 -
302019-09
[ 词条 ]小奎戏班
宁夏秦腔班社。1916年创建于永宁县李俊堡。班主小奎(艺名),工武旦、花旦,踩绕技艺甚高,在群众中颇有影响。主要演员有王庚武(花脸,还能编写戏文)、杨安国(正旦)、张秃子(原名张玉连,须生)、朱老九(花脸)、仁桂元(正旦)、闹海驴(满族,花脸),此外还有荣天锡、小文阁、王胡子和旗杆旦等。演出剧目多为秦腔传统戏,如《紫霞宫》《石佛口》《白兔记》《逼天院》《绝龙岭》《黄绝鞭》《庞涓拉丧》《马武打金砖》等。1921年后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刘光华
刘光华(1901~1981)秦腔旦角演员。工武旦、青衣。陕西蓝田县人。幼入西安三意社学戏,后创办西安尚友社,聚集了一大批著名演员,如何振中、张建民、闫国斌、张新华、李爱云、傅凤琴、康正绪、王玉琴、杨金声等,形成稳定而强大的阵容,并与易俗社、三意社鼎足而立。刘任该社社长20余年,先后培养两批学生,以集、尚二字排名,其中赵集兴、王集志、陈尚华等成为著名演员和导演。后又培养出刘茹慧、王君秋、董珣、广雪琴等一代新人。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三意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5年由苏长泰、耶金山在长庆班基础上扩建而成。1920年改名为西安三意剧社。先后由苏长泰、耶金山、苏哲民、苏育民担任社长。社址设在西安骡马市之“梨园会馆”,于钟楼南“银匠会馆”演出。1919年班主苏长泰故世,耶金山继任社长,因其善于管理经营,班社逐渐兴盛发达,为当时最上座的班社之一。次年在骡马市“药材会馆”开设固定剧场。演员全系较有名气的“江湖艺人”,如陆顺子、李云亭、高天喜、李桂亭、张寿全、李金鸣、陈德裕、王德孝、曾鉴堂、梁箴、三斗金、安鸿印、晋福长、王文鹏、骆福生、杨金声、和家彦、何振中等,先后都在该社搭班演戏。曾招收“辅”字辈学生,并有李逸僧、封至模、袁多寿、袁允中等先后担任编剧、导演。创作改编上演了《苏武牧羊》《卧薪尝胆》《白玉楼》《棒打无情郎》《玉堂春》《大烟魔》《家庭痛史》《同仇敌忾》《双罗衫》《簪影剑光》等新戏和数百出传统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率先排演《白毛女》《罗汉钱》《小女婿》《鱼腹山》《大名府》《打虎计》《红娘子》《九件衣》等一批新剧目。1951年抽调部分演员支援西藏秦剧团,1956年又抽调董化清、张秉民、冯玉成等63名业务骨干组成白水县剧团,在西安戏曲界颇有影响。建社以来,先后培养了10期学员约500人,其中闯国斌、朱俊卿、刘光华、李桂芳、苏哲民、李益中、王庆民、苏育民、田玉堂、屈振民、张镜堂、姚裕国、王辅生、苏蕊娥、严辅中、肖玉玲、刘养民等,都成为观众熟悉和最受欢迎的秦腔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