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合水县秦剧团
陇东老解放区合水县的艺术表演团体。1939年县民教馆收编了当地几个民间戏班组成的合水县群众剧团。1949年,更名为合水县秦腔剧团。1958年合水、正宁、宁县三县合一,剧团被编为宁县剧团第三队,同年全队调往甘南藏族自治州。1962年合水恢复县制后,又以巴家嘴业余剧团为基础复建县秦剧团。1963年合并到地区剧团。1966年地区剧团分配12人到合水,组成县文工队。1970年队41人,更名为合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7年宣传队再次扩充,又恢复为合水县秦剧团。先后在剧团担任领导工作的有高志岳、杨德山、高和贵、王振中、尚志高、高继祥、王仲吴、赵鸿祥、杨顺地、杨鸿鸣,阎守智等。主要演职员有向道胡、赵老九、王登云、李天明等。演出剧目达200余部,其中自编剧目30余部。保留剧目有《铡美案》《十五贯》《窦娥冤》《三打白骨精》《三娘教子》《芦花荡》《八一风暴》《酒馆枪声》等。 -
82019-10
[ 词条 ]塞上剧团
宁夏秦腔班社。1948年建立于宁夏中卫县,隶属国民党八十一军。主要演员丁醒民、屈效梅、张义民、乔良平、尚志平、宋雅民、张浩仁、金保林、杨金凤等。经常演出的剧目有《五典坡》《金沙滩》《辕门斩子》《八件衣》《杀狗劝妻》《闯宫抱斗》《包公赔情》等。1949年中卫解放,该团随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起义。1950年更名为中卫县秦腔剧团。 -
82019-10
[ 词条 ]李志翔
李志翔(1963~)秦腔演员。主工大花脸,兼演二花脸。甘肃渭源县人。17岁人定西地区戏曲训练班,师承高发贵、刘茂森等。毕业后曾在定西地区秦剧团、西宁市秦剧团、甘肃省秦剧团工作,后调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其嗓音宽厚、苍迈,唱腔实大声洪,扮相好,身架十足。擅演《铡美案》之包拯、《忠保国》之涂彦昭、《赵氏孤儿》之屠岸贾、晋灵公、《闯宫抱斗》之封王、《火焰驹》之艾谦、《白逼宫》之曹操、《苟芦略》之司马懿、魏延、《玉虎坠》之马武、《五台会兄》之杨延昭、《斩单童》之单童等。曾获中国广播《梨园漫步》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一等奖。 -
82019-10
[ 词条 ]《白丁修书》
中路、西路秦腔剧目。秦腔无本戏,仅此一折。别名《四岔捎书》。老丑唱做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名声携子外出经商,因家书错写字句,妻子、儿媳以为丧命,设起灵堂哭祭。书差见状,又误报家有新丧。杨名声兼程回家,亦哭奔堂前。待大家说明原委,方知误会一场。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图书
秦腔方面的图书有工具书、论著、人物传记、曲谱、剧本集等。与秦腔有关的最早剧本,是明代万历时期南戏传奇抄本《钵中莲》中用[西秦腔二犯]演唱的第十四出《补缸》。至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又有玩花主人编辑、钱德苍增辑的剧本选集《缀白裘》,刊有直接标明西秦腔演出的剧本《搬场拐妻》,同时在“杂剧”一栏所收《闹店》《夺林》两个剧本中,标出以秦腔作为演唱腔调。最早的秦腔论著是张鼎望写于康熙四十年(1701)前后的《秦腔论》,不过仅是作者盛赞鲁桥八景而插人的观剧心辱而已。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严长明、曹仁虎等人陆续为祥麟、三寿、小惠等11位秦中名伶写出小传,后汇集成册,取名《秦云撷英小谱》刊行,堪称首部论述秦腔的专门著本。十九世纪末,甘肃名士牛芮青(清光绪丁酉拔贡)为陇上秦腔名伶写出树传之作《陇上优怜志》。1949年,王绍猷所著《秦腔记闻》由易俗社刊行。此外,清乾隆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嘉庆时焦循的《花部农谭》、道光时张际亮的《金台残泪记》及清光绪涂珂的《清稗类抄》等著本,都对秦腔或西秦腔有所评述,但皆非秦腔专论。1949年后,有关秦腔图书从刊行秦腔剧本开始转向对演员的评赞,如《西京梨园选秀集》,后又有对秦腔音乐、演员表演、秦腔乐器演奏技法的普及和探讨,陆续出版有《秦腔音乐》《乐学通论》《秦腔板胡入门》《秦腔艺人考略》《何振中谈旦角表演艺术》《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打击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秦腔图书的出版进入活跃时期,除秦腔剧作家的剧本选编外,有关秦腔史学的论著,声腔艺术的探研,演员表演的评述,秦腔音乐及导演学科的分析和研究等也不断出版发行。影响较大的有《秦腔剧目初考》《秦腔史稿》《艺苑英华》《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论梆子腔》《秦腔音乐概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秦腔大辞典》《孙仁玉研究资料》《范紫东研究资料》《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分析——论秦腔传统曲调及其发展》《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艺术论》《艺苑漫笔》《秦腔清谈》《梨园情思》《艺坛耕耘录》《中国秦腔》《品味秦腔》《问根秦腔》等。 -
82019-10
[ 词条 ]玉门市秦剧团
甘肃秦腔班社。1942年玉门矿务局炼油厂工会组织成立的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于不少专业演员如余景民(老生)、张新山(净)、贺新兰(旦)、冀景堂(鼓师)、王新民(小生)、筱美兰(旦)、冯新学、刘全录(红生)、刘付平、李新民(旦)、陈景中(青衣)、王景民(净)、蒋新声(生、丑)等都搭班人伙,实际形成以专业人员为主体的业余演出团体。1951年,又在原业余剧团基础上正式成立玉门油矿矿务局文工团,下设京剧、秦腔、歌舞、电影四队。不久京剧队撤销。1955年秦剧队划归玉门市管辖,正式命名为玉门市秦剧团。团长余景民。1959年与玉门县玉光秦剧团合并,主要演员有刘全录、王新民、姜能易、王景民、梁秀云(女)、黄秀英(女)等。演出传统戏有《回荆州》《火焰驹》《游龟山》《辕门斩子》《出五关》《水淹七军》《三义庄》《铡美案》等,现代戏有《龙马精神》《烈火红心》《丰收之后》《人间天上》《社长的女儿》等,还有本团自创剧目《祁连风暴》《钢铁钻井队》《义和团》等。其中《祁连风暴》(米钟华编剧)参加过1958年西北五省(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钢铁钻井队》(王新民编剧)参加了1960年甘肃省第二届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60年至1961年先后两次去大庆油田进行慰问演出,在石油部受到余秋里、康世恩等领导人的接见。1965年全团调往酒泉,改名为酒泉地区秦剧团。 -
32019-10
[ 词条 ]王荣华
(1958~ )秦腔演员。女。主工正小旦。陕西华县人。12岁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后被分配至西安易俗社。嗓音甜美,是肖(若兰)派艺术继承者之一。擅演《三滴血》之李晚春、李三娘,《镇台念书》之夫人,《夺锦楼》之许妙娘,《翰墨缘》之长林夫人,《游龟山》之田夫人,《恩仇夫妻》之叶凌霜,《铡美案》之秦香莲,以及现代戏《谷雨》之梅乡长、《郭秀明》之郭妻等。肖派擅演剧目中的《数罗汉》《河湾洗衣》等也是她的常演作品。曾在省流派大赛、“石榴花”大赛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省第三届艺术节等赛事活动中获一等奖。 -
32019-10
[ 词条 ]李明
(1949~ )秦腔演员。女。新疆乌鲁木齐市人。13岁毕业于新疆艺术学校,楼英杰为其亲授《柜中缘》等折子戏。同年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十师猛进秦居圆从艺。擅演《劈山救母》之三圣母、《莫愁女》之莫愁,以及现代戏《西琳与帕尔哈特》之西琳、《怨冤恨》之刘春兰等,尤其莫愁在“冷房”一场的大段演唱,酣畅淋漓,感人至深,最得观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