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王志义
(1912~1984)秦腔旦角演员。陕西延安市人。又名王志、老四。早年曾与赵大、王治国等人成立秦腔自乐班,在延安街头演出,并以饰正旦角色而见长。1938年自乐班集体转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他扮相秀美,嗓音清亮,唱腔有味,为演出方便,平时也蓄长发盘在头上,生活中屡被女性误认成同性姊妹。无论在现代戏或传统戏中,亦专演女角色。如《查路条》之王二婶、《中国魂》之殷怀华、《血泪仇》王东才之妻,以及《打金枝》之公主、《八大锤》之乳娘等所有剧目中的女角,几乎全由他扮演,有“民众剧团第一旦”之誉。还擅演《白蛇传》之白云仙、《五典坡》之王宝钏、《三回头》之吕荣儿、《三对面》之秦香莲等。 -
32019-10
[ 词条 ]陈化礼
(1913~1976)秦腔演员。生、旦兼工。1921年入兰州化俗社学艺,初习旦角,后习小生。出科后在甘肃、宁夏一带搭班唱戏。1949年入阿拉善左旗秦腔剧团,并任该团团长。角色把握到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擅演《游西湖》之斐生、《五丈原》之诸葛亮等。尤以《月光带》一戏最享盛名,其中手执6米长的纸带,挥舞出各种花样,边舞边唱,颇见功夫。曾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大代表、巴彦淖尔盟政协委员等。 -
32019-10
[ 词条 ]苏玉琴
(1911~?)秦腔旦角演员。女。袓籍陕西商县,生于西安。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苏长泰,于1915年创办长庆社(后改名三意社)。自幼耳濡目染,对秦腔情有独钟,成为最早登台演出的秦腔女艺人之一。1949年后,参加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猛进秦剧团。嗓音甜美明亮,吐字清晰,行腔极富韵味。擅演《玉堂春》之苏三、《青梅传》之青梅、《金玉奴》之金玉奴、《白玉楼》之白玉楼、《五典坡》之王宝钏等。 -
32019-10
[ 词条 ]楼英杰
(1911~?)秦腔演员。工花旦、小旦、青衣。陕西西安市人。原为汽车司机,酷爱秦腔,以票友下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兰州,颇受群众欢迎,与何振中齐名。四十年代到新疆,在迪化(今之乌鲁木齐)新中舞台一唱即红。80多岁时嗓音依然如故,九十年代初尚能登台演出,是西北地区仅存的耄蠢之年男旦演员。其戏遵李正敏的戏路和风格,嗓音高亮圆润,唱腔婉转流畅。能戏颇多,常演剧目有《五典坡》《断桥》《玉堂春》《白玉楼》《白玉钿》《白玉梅》等。 -
32019-10
[ 词条 ]刘生财
(1902~1955)秦腔演员。工正旦,兼演花衫。1949后改演须生。河南人。1915年刘生财跟随回民起义军到达秦安县,随江湖戏班学艺。其身材中等,扮相秀美,嗓音甜润,扮演女性人物能以假乱真,深受观众喜爱。表演细腻,步态轻盈,有“刘大旦”之称。擅演《贩马记》之李桂芝、《火焰驹》之黄桂英、《白玉楼》之白玉楼、《王莽篡位》之王娘娘等。1955年在演出《大辕门》时,猝然晕倒,溘然长逝。 -
32019-10
[ 词条 ]乔银声
(1901-1958)秦腔旦角演员。陕西蓝田县人。14岁学艺。16岁在安康一带搭班演出。1937年以后,在西安三意社、长安玉庆社、乾县裕民社、晓钟社从事演艺活动,与西安的杨金声、刘金声齐名,有“西安三声”之誉。1945年又在礼泉成立新声社,自任社长。与王朝鉴、袭清义唱对对戏,轰动乾县、礼泉、永寿,红极一时。他声音圆润,演戏认真。拿手戏有《三娘教子》《四贤册》《铁兽图》《裙边扫雪》《放饭》《玉虎坠》《卖苗郎》《五典坡》《抱火斗》《清风亭》《对银杯》等。 -
32019-10
[ 词条 ]尹秦菊
(1948~ )秦腔演员。女。工青衣、花旦,串演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陕西省木偶居圆从事秦腔木偶戏艺术。唱工、执杆俱优,嗓音圆润,唱腔优美。曾主演《三打白骨精》《三盗芭蕉扇》《媒娥奔月》《断桥》《哪吒闹海》等数十出戏。为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常务理事。 -
32019-10
[ 词条 ]刘群芳
(1947~)秦腔演员。女。工旦行。陕西西安市人。13岁入陕西省木偶剧团学艺,师承许文忠、董孝义。后曾为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木偶剧演员。造型优美基本功扎实,表演细腻、刚柔并济。1984年向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德福先生学习了京剧旦角表演和水袖艺术。主演剧目有《三调芭蕉扇》《走雪山》《铡美案》《三打白骨精》《金鳞记》《断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