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四素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清素庵》《囊哉装箱》。小生、小旦、小丑唱做工喜剧。含折戏《囊哉装箱》。事见清代剧作家李芳桂(又名李十三)所著碗碗腔剧本《清素庵》。南路、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收录程海清口述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山西蒲州梆子有同目。本剧讲述了水长清偕书童囊哉上京赴试,至镇江遇范真素,夜间幽会,天明贪睡误船,藏于真素箱中。囊哉寻找不见,闻真素有疾,遂扮医生前往范府,于真素绣阁中诈言诳主人长清出箱,约定夜晚逃走。恰遇贼盗箱,长清与箱亦被盗走。幸遇薛玉素得救,二人订婚。长清妹若素偕母逃荒失散,遇薛清乾照应,遂缔婚约。颜付道被害,其女颜如素逃出,遇薛清乾相救,二人亦订婚。适囊哉带真素找长清,众人相遇一处,寄四素于白衣庵中。长清应试,清乾投军,一个得中状元,一个阵前立功。真素、玉素得配状元水长清,如素、若素配薛清乾。 -
302019-09
[ 词条 ]葛淮
(1946~)新疆秦腔生角演员。主工须生,兼演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在陕西学艺,师从张建民、胡秀云、李福生、刘盛琪等。后又得刘毓中、任哲中亲传。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十师猛进秦剧团。其演唱和行腔受刘毓中唱法影响较深,自然真率,无造作流弊。常演《五典坡》之薛平贵、《赵氏孤儿》之程婴、《金沙滩》之杨继业、《祭灵》之刘备、《回荆州》之诸葛亮等。 -
302019-09
[ 词条 ]杨觉民
(1920~ )秦腔演员。工小生。宁夏人。宁夏觉民学社甲班学生,师从沈和中,在沈和中的悉心指导下,很快以《黄鹤楼》之周瑜名动塞上。勤奋好学,文武兼备,广泛吸收京剧、蒲剧、汉调二黄的技法,丰富了秦腔的打击乐。擅演剧目有《黄鹤楼》《木兰寺》《激友》《详状》《周仁回府》《白水滩》《金雁桥》等。另在现代戏中塑造了《刘介梅》之刘介梅、《人间天上》之陈大勇、《西吉滩》之穆红等。1956年,在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中获奖。 -
302019-09
[ 词条 ]仁义卷
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马壮借粮》《鲁尧知马壮》《罗汉卷》。小生、须生为主唱做并重。含折子戏《打骡子》。孙双钱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五集书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谢兴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马壮借粮奉母,遭冷遇羞愧欲自缢。巧遇商客鲁务,重金相赠。后鲁尧遭灾,求马壮,鲁受冷遇,愤而返家,至家始知马壮已差人赠金、修房,方知马壮忠义。 -
302019-09
[ 词条 ]《白玉罐》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正旦、彩旦唱做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王万钟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宋朝时,秀才曹龙欲赴京应试,继母张氏不与盘费,其妻王氏赠以白玉罐,又得继母张氏之子蒋常子资助。张氏为谋家产,药毒其夫曹百万,反诬王氏所为,王含冤入狱。张氏又迫王氏子女宝童、桂枝荒郊拾柴。蒋常子责母恶行,携曹龙之子女赴京寻父。时曹龙中魁,得知家中变故,奏明宋王,调县令和张氏、王氏进京复审,冤明。 -
302019-09
[ 词条 ]刘随社
(196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周至人。从小酷爱戏曲艺术。1977年考入眉县人民剧团。1984年调入周至县剧团。1999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唱工取胜,嗓音宽而厚实,高而纯正,演唱讲究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咬字松紧适当,吐字清晰,归韵准确,行腔自然流畅,古朴中出新招,新招中含深韵,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低而不沉,高而不炸,以情带声,腔由字生,被人们称为当今秦腔须生行当中的“金属嗓子”。擅演《金沙滩》《穆柯寨》《法门寺》《满江红》《放饭》《哭祖庙》《走雪》《血泪仇》《杀庙》《打镇台》《下河东》《牧羊》等剧,被评为“陕西电视戏曲百佳演员”。曾获第二届“西凤杯”大赛一等奖,第三届“西凤杯”精英赛特等奖,省“月季花”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百名秦腔优秀演员唱腔选拔赛”一等奖,陕西省折子戏、清唱大赛优秀表演奖,“中城之星”陕西省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等十余项奖。 -
22019-10
[ 词条 ]蒋焕文
蒋焕文(1929~)秦腔作曲家。乌鲁木齐市人。回族。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在六军文工团演奏小提琴。1956年调入猛进秦剧团任作曲。1958年又调至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曾为《草原一家人》《昆仑山下》《寻找幸福的人》《陈三五娘》等剧目作曲。 -
302019-09
[ 词条 ]陈姑赶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陈妙常》。以旦为主唱做并重。含折子戏《琴挑》。事出元关汉卿《玉簪记》杂剧,明高濂《玉簪记》杂剧及《国色天香》《古今女史》《燕居笔记》《万锦情林》,清人高宗元《增改玉簪》传奇。西路、中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蒲州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书生潘必正,借寓姑母尼庵攻读。夜晚,白云楼传来琴声,必正寻声往听,见得年轻女尼陈妙常,二人一见倾心。必正求婚,妙常碍于佛门清规拒之。妙常情思浮动,赋诗抒情,诗为必正所得,真情无法遮掩,二人遂订终身。考期逼近,妙常赶船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