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裴朝通
裴朝通(1875~1944)秦腔演员。工净。青海乐都人。艺名裴绍。青年时在甘、青、新搭班。1928年在甘肃高台县演戏中误伤人命而逃往敦煌六和班落户。武功深厚,《偷鸡》中拿着大顶夹鸡、掏鸡、抓鸡和“吊毛辫”;《千秋剑》中以脚代手,掮扇、饮酒,均为人们所称道。他的脸谱堪称一绝,王彦章额面青蛙之口,可随面部肌肉活动时张时合,张牙舞爪;方腊额面之蜡烛,也能时明时灭。他一生能戏很多,擅演剧目有《破宁国》。《开宗图》《取洛阳》等。 -
82019-10
[ 词条 ]城隍庙戏楼
修建于城隍庙的戏楼。陕西与甘肃境内有多座。从唐代开始已有,之后历代皆有新建或修缮。两宋时期,宫廷十分重视商业都市建设,各种适观的杂技玩意儿从农村涌入城市,如皮影戏、木偶、说唱、杂剧、说书、武术、杂技等,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以上表演活动亦可搬进城隍庙进行。元明以后,民间庙会活动兴盛,尤其明代,宫廷不断敕封历代功臣名将为神祇。清代,隍庙神宇大肆修建,由此形成“城隍庙戏楼”的建筑格局,以及各种各样的庙会。 -
82019-10
[ 词条 ]《屈原》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袁光、姜炳泰根据郭沬若同名话剧改编。须生、正旦、小旦唱做戏。事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陕甘宁边区关中八一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秦使张仪来楚,假说愿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使楚、齐绝交,三闾大夫屈原力谏楚王不可轻信,反被流放汉北。楚、齐绝交后,秦、楚交恶,怀王再召屈原。南后与靳尚设计,诬屈原戏她,楚王怒,被囚。侍女婵娟为之鸣冤,遭南后鞭答,幸得卫士帮助逃出。后误饮南后送屈原之毒酒而死。屈原以《橘颂》悼念后,投江而死。 -
82019-10
[ 词条 ]《和平使者》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陈稚延编剧。生、旦、净、丑唱做戏。本剧讲述了战国时,楚惠王欲灭宋国,鲁国墨子闻讯,以其“兼爱”“非攻”学说,为宋昭王定计,并徒步楚国游说。惠王不听,发兵侵宋,因盟国军信服墨子言说,皆不起兵。楚王孤军攻战,被宋军击败,生擒。 -
82019-10
[ 词条 ]马建南
马建南(生卒年不详)陕西秦腔演员。主工毛净。系卯娃子高足,文舞武舞,得其真传。出演《五台会兄》《清河桥》《八义图》《司马逼宫》《定军山》《九江口》《审史龙》《司马拜台》等戏,如长鲸饮海,劲气沉雄。 -
82019-10
[ 词条 ]班长制
旧时,秦腔戏班的组织机构形式。即领班长、跑班长、派班长负责制。领班长即为班主,戏班内的最高负责人,拥有人事、剧目、财务、行动安排等权利;跑班长负责对外联络,“写戏”,与对方洽商演出时间、剧目、戏价及其他条件;派班长负责安排演出剧目,调配演员角色,演出先后顺序,掌握演出进度,适时解决处理演出过程的突发事件,其身份颇似今之业务团长或舞台监督。过去的秦腔戏班,通常都采用“班长制”作为组织管理基础,开展业务活动。 -
82019-10
[ 词条 ]《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
戏曲剧本集。东风文艺出版社编辑部编。1962年西安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马健翎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编写的秦腔《好男儿》《查路条》《血泪仇》《一家人》《穷人恨》,眉户戏《十二把镰刀》《大家喜欢》7个剧本。 -
82019-10
[ 词条 ]供庄王
供庄王亦称“庄王爷”“庄王堂”。旧时所有秦腔戏班都要供奉戏神。其形有二:一是在三尺长、二尺宽的白布之上,上画庄王神像,下画“童子爷”。平时由领班长收藏供奉,春节启箱演出之前,便悬挂于后台,所有演职人员焚香化表(烧纸钱),以示敬奉。二是秦腔《二进宫》之李艳妃所抱明太子道具——身着服装的木雕小人儿。平时供于后台,演剧时则作为道具。如甘肃高台县沙河忠义班所供童子爷,正是剧中定国公徐彦昭和侍郎官杨波死保的明万历皇帝,这正好应了甘肃西秦腔出自明代万历之说。庄王爷系指何人,其说不一:一说为楚庄王,因为《优孟衣冠》是最早的戏曲雏形,艺人认为秦腔本由楚庄王所创,故戏班将其尊为戏之始祖;二说乃指唐玄宗(李隆基),原因是唐玄宗酷爱歌舞百戏,设梨园,置教坊,还曾在参军戏中扮演过丑角;三说是唐五代时的唐庄宗,唐庄宗名李存勖,自幼喜爱唱戏,称帝后依然粉墨登场,嗜戏如旧,常与优人同台演出。唐庄宗本是西突厥沙陀部人,世居甘肃河西。幼时就喜爱演剧,唱念必然操持的是河西秦声,这与后世“秦声”戏曲的出现不无关系。关陇大小戏曲班社皆尊庄宗为“庄王爷”,并奉其为“戏神”,足见庄宗对秦声戏曲影响之大。三说各执一端,却以第二说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