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环县毛井乡砖城子业余剧团
甘肃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37年创建。早期以社火形式演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开始,连续演出达数月之久。活动一直延续到1957年中断。1962年春节期间恢复演出。1966年至1977年,改称毛泽东文艺宣传队,1980年又恢复业余剧团名称。先后在该团负责工作的有倪长满、李福英、赫玉栋、刘茂荣、李仁喜、范清河等。主要演职人员有李福仑、米宝山、姚汉荣、王廷彦、张志忠、王克明、张德荣、李福忠、李生俊、李正军、张志栋、杨添珍、李宝英、许成功、张宗芳、李继霞、李仁贤、李正乾、龙培蓬、米平安、范清海、姚志亮、龙培芳、范晓玲、李培秀、王志成、姚志惠等。演出以秦腔、眉户为主,代表剧目有《春秋配》《闹书馆》《送京妹》《八姐闹酒楼》《张连卖布》《阴司道泥窑》《双官诰》《调寇》《秦香莲告状》《智取威虎山》《乾坤带》《铡美案》《杀庙》等70余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集资5000多元购置箱具。剧团一直活跃于山区农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次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表彰与奖励。 -
82019-10
[ 词条 ]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
陕西业余秦腔演出团体。1934年由当地民间秦腔艺人张石头、李善庆等20余人发起组建的自乐班。农闲自娱自乐,也为红白喜事助兴,逢年过节在附近村落唱“地摊戏”,1939年增至50余人。排演了《串龙珠》《满床努》《黑叮本》《二天门》等传统剧。因排演该村鲁应春、肖胜春创编的《王志传》等两本大戏而声誉大振,遂取名“集英社”。1940年开始出县演出,后有江湖秦腔艺人伙计红、赵炳岚等人参与指导,艺技大进,却因经济纠纷而散伙。1944年夏,肖兴亚、刘廷忠、周彦昌、刘志会四人集资,重新添置衣箱道具,又聘请秦腔名家杨文华、李正华、益庆民、赵定国、张云亭、解新民、姚振杰及其徒华美丽等组成以杨文华为社长的江湖、业余戏班——宣化社。在县内外及临潼、长安等地表演,1948年散伙。1956年又重新组建,推举肖致中、肖安民为领导,曹玉堂为导演,招收学生50名,主要学员有肖致册、肖绒泉、曹兴忍等人。排演了《法门寺》《回荆州》《八件衣》《玉堂春》《铡美案》《四进士》《抱火斗》《蝴蝶杯》《碧桃花》《三元征北》《四进士》《法门寺》《游西湖》《游龟山》《三休樊梨花》《五典坡》《白蛇传》《壮元媒》等18本戏和40个折子戏。 -
82019-10
[ 词条 ]杜仓元
杜仓元(1958~)秦腔演员。主工花脸。陕西宝鸡市人。14岁考入宝鸡县剧团,得王新虎、夏小兰、郭金元等老师启蒙教育,后师承米新洪和李买刚。曾在《铡美案》《孙安动本》《黑叮本》《反长沙》《五台会兄》《银屏挂帅》《引路》《阴阳鉴》《破宁国》等40多部戏中,塑造了包拯、张飞、钟馗、徐彦昭、魏延、杨七郎等舞台艺术形象。1998年随团出访韩国,同年参台西北五省(区)省会市交流演出,以《五典坡》之魏虎、《引路》之判官得同行称道。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长沙“芙蓉王杯”大赛获文化部表演三等奖。 -
82019-10
[ 词条 ]张忠义
张忠义秦腔演员。主工大净。1944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安鸿印等。对秦腔花脸唱腔进行过改革尝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所表演的《铡美案》之包拯、《回荆州》之乔玄、潘璋,《醉打金枝》之郭子仪、《玉虎坠》之马武,以及杨虎城、周伏龙等角色,均受到观众肯定。 -
82019-10
[ 词条 ]《投闯王》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棣赓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陕甘宁边区边卫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河南义士李信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民众,为官府所逼,投奔闯王的故事。 -
82019-10
[ 词条 ]互助县哈拉直沟业余秦剧团
青海秦腔演出团体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湟水流域一带颇负盛名。群众称其为“破寨子皮鞋班“。老艺人魏碉仁年轻时曾目睹家藏题签清道光年(1821~1850)的账册,记载有田赋课收及本保集资购买戏箱、酬神演出费用等事项。魏碉仁的祖父魏长仓(1841年生)童稚时庄子上“板凳戏”唱得十分红火。魏碉仁父亲魏顺发就是戏班的著名演员,艺名长寿子。此外还有王官官子、保家保、仇永德、高得金、刘永祥、严克泰、天成子等演员。1959年该戏班参加互助县文艺汇演受到好评,出席青海省戏曲调演获二等奖。1982年改为社(镇)办业余秦剧团,当地政府拨出专款予以扶植。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四杰》
秦腔现代本戏。张剑颖编剧。1944年关中八一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抗日时期,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关中冯云鹏、张清益、田荣贵、胡文贵等人积极劳动生产,开办义仓,救济民众,获得好评,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 -
82019-10
[ 词条 ]票房
见业余秦腔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