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写白信》
秦腔小戏。王辅丞编剧。别名《圈圈圈》。生、旦做工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商人没纸笔,于省城欲回家,投书其妻,忘却“恩情”二字写法,遂以“〇〇”代之。其妻得书,请来塾师读之。师不知“〇〇”为何义,即读为“圈圈”。没妻错理解为调戏,申斥之。适没纸笔归,不问情由,亦怒责塾师。师拿出书信,夫妇乃向塾师谢罪,事息。 -
82019-10
[ 词条 ]军声剧团
宁夏秦腔班社。1940年创建于宁夏宁武,隶属马鸿逵部队,首任团长钟志远,历任团长有王文、朱文斌、李海珠、魏召风、王赞熊、绍献武、高志升等。主要演员有叶益民、朱玉国、杨伯民、陈兴隆、杨安民、胡成有、姚景华、王彩霞(坤角)、雪文华、王诚义等。所演剧目以秦腔传统剧目为主。 -
82019-10
[ 词条 ]王琪
王琪(1892~1952)秦腔演员。工大净。甘肃清水县人。艺名王大净,乳名存成。6岁入江湖戏班,初学旦角,继而习鼓、板胡,后改学大净。1912年组建王大净戏班。在《绝龙岭》中饰闻仲,其“鞭扫灯花”堪称一绝,一鞭横扫过去,油碗内6根捻子所结灯花同时打掉,灯却不灭。勾脸则用五指勾画,右手五指分蘸五色,在脸上勾抹数下即成。还兼演须生、老生戏,如《闯宫》《祭灵》等。 -
82019-10
[ 词条 ]《民族之光》
淡栖山编剧。旦角唱做工并重戏。陕西易俗社首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张国权、张国珊为同胞兄弟,国权为芜湖地区游击队长,其兄为日之维持会长。国珊为日筹粮、筹丁,极尽谄媚之能事。日,国珊夫妇正为受到日寇奖励欣喜自庆,适日大队长山水至,强求国权之妻秦一梅成欢。一梅暗藏利刃,手刃贼首,后正欲自裁,国权所率之游击队收复芜湖,聚众欢庆,赠其锦旗一面,上书“民族之光”。 -
82019-10
[ 词条 ]《金莲痛史》
秦腔小戏。范紫东所编剧目。别名《小脚误》。贫生、彩旦唱做工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八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秀才刘开明,前妻死,遗女贞姐,继室马氏生女巧姐。马氏偏爱亲生,私意为之缠足,开明屡劝无效。适媒婆至,为本城高翰林之子求亲,声言愿求大足贞姐,马氏始悟,为巧姐放足。 -
82019-10
[ 词条 ]同俗社
甘肃秦腔班社。1939年在西峰成立。社长李凌远。主要演员有须生王超民、袁兴民、刘易民,花脸陈希钦、陈连勤、吕振国,旦角刘毓华、张振华、王明华、姚正华、王玉金、胡醒民、谢复兴,小生梁安民、杨林忠、张兴裕,丑角刘宏琴,教练李治和、同伍民等。主要演出剧目有《比翼鸟》《软玉屏》《水帘帐》《白玉楼》《九更天》《五典坡》等。开有科班,李治和、吕振国、同伍民等任教练。学期三年,共招两期,以“俗”字起名。较有成就者如王福俗、杨春俗、屈廷俗、张胜俗、豆正俗、陈农俗等。1946年解散。 -
82019-10
[ 词条 ]《新糊涂判》
秦腔小戏。王伯明编剧。文丑、彩旦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三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张仁暗通周志明之寡嫂,被周抓获告官,胡成、胡嫂,县令命其替韩还罗之债,又命其替胡氏兄弟挨打,糊涂结案。 -
82019-10
[ 词条 ]新中舞台
新疆秦腔班社。1939年由元新戏园、天山戏园部分艺人联合组成。1945年从内地请来刘金荣(须生)、陈景民(正旦)、靖正恭(小生)、楼英杰(青衣)、刘易平(须生)、王晓玲(青衣)、张新国(小生)、王义民(须生)、史韵秋(旦)、党玉亭(老生)等演员,后因物价猛涨,本地艺人流浪演出,外地艺人纷纷转回内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流散艺人返回迪化,重建新中舞台。王义民、楼英杰、王正民、史韵秋、张新国、吕秀民、车宝元、赵兰芳等均为骨干演员。1953年还招收一批学员,如杨新莲、辛新民、李新义等。后更名为“新中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