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妇女代表》
秦腔现代本戏。胡苏根据孙芋同名话剧改编。唱做并重。1954年西安易俗社首演。导演陈光、杨令俗。宁秀云、肖若兰、张健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农村妇女代表张桂容土改翻了身,积极带领妇女参加生产,学习文化,改变落后习俗。却遭婆婆和丈夫的阻挠。为了争自由、求平等,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她和婆婆、丈夫及思想落后的接生婆展开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式的斗争,终于取得婆婆、丈夫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
82019-10
[ 词条 ]李兴
李兴(1941?)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10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得阎振俗指点传教。毕业后分配至研究院秦腔团。表演幽默,不落俗套。曾在古典戏《镇坛洲》《过巴洲》《周仁回府》《乔老爷上轿》等戏中担任重要角色。擅演《十五贯》之娄阿鼠、《杨三小》之杨三小、《柜中缘》之淘气、《卧虎令》之高密侯等。并常撰写戏曲评论文章见诸报端。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二六板
亦称[二流板]。秦腔板式之一。由各为六板(六小节)的上、下两个腔句构成,故名。一板一眼,四二拍子,行腔速度中庸,通常以每分钟65~96拍的速度进行演唱。节奏平稳流畅,旋律朴实无华,能使唱腔音乐同唱词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舞台上出现这类板式唱腔时,总意味着剧情已进入一个较为平静的状态,且人物侃侃而谈的叙事性场面。但在叙事中并不排斥抒情,尤其[慢二六板],同样具有类似[慢板]唱腔的抒情性。依其腔速快慢和旋律简繁,派生出[慢二六板][紧二六板][叮板]三种不同的板式唱腔类型;又被分为欢音、苦音两系,由此开多成各自不同的感情表现专长。①[慢二六板]。即通常所称的[二六板]。特点是上、下句均起唱于“眼”(弱拍)而落腔于“板”(强拍),形成“眼起板落”;以四二拍子记谱;旋律对唱词略有装饰美化,每句落尾也常带有拖腔,是叙事兼以抒情的板式腔调;有欢音也有苦音。[欢音慢二六板]如《游龟山献杯》一剧田夫人所唱“好一个英明女有识有胆”一段;[苦音慢二六板]如《五典坡探窑》一剧王宝钏所唱“老娘不必泪纷纷”一段。②[紧二六板]。即腔速较快、旋律简洁、更具语言特征的[二六板]。特点是字多腔少,无拖腔也无间奏过门,唱腔曲调的起伏服从于唱词字调的起伏,行腔较快,朗诵性强,感觉上似乎变成“有板无眼”的板式,记谱也用四一拍子记出。实际依然是严格的一板一眼,或者说是速度较快的一板一眼。这种“有板无眼”的感觉,正来自于梆子由原来两拍一击变为一拍一击,即只击“板”不击“眼”,艺人称此为“抽一梆子”。它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一种板式。[紧二六板]一般不单独构成一段完整唱段,多在[慢二六板]之后,进一步强化唱腔的叙事功能。有欢音也有苦音。[欢音紧二六板]如《辕门斩子》杨延景所唱“孟伯仓进帐来讲明此话”一段,[苦音紧二六板]如《赶坡》王宝钏所唱“才封他后军督府在朝班”一段。③[碰板二六]。亦称[二六碰板][碰板]。特点是“碰”着板唱,即变原来“眼起板落”为“板起板落”,故名。[二六碰板]仍为“一板一眼”的板式,记谱通常也用四二拍子,腔速中庸稍快,而且还将腔幅由原来六板(六小节)縮简为四板(四小节),同时采用重复前句唱腔的旋律作为间奏过门,艺人称此为“踏脚窝”,使之更富有歌唱性,唱词的运用也较灵活,三字句唱成二人对唱形式。也含欢、苦音两系,欢音[二六碰板]如《火焰驹》芸香、黄桂英的对唱“啥花开的满园香”,苦音[碰板二六]如《庵堂认母》王志贞、徐元宰的对唱“前世点过琉璃灯”等。④[叮板二六]。亦称[顶板][二六叮板]等。由[二六碰板]紧缩一倍而形成。特点是板起板落,有板无眼,不分腔节,腔速急紧,一泻而下,故多表现剧中人物争辩、对骂和怒不可遏的激动情怀。通常还被处理为对唱的形式,有时也可单独唱。欢音腔唱,也苦音腔唱。欢音腔唱出的如《三对面》公主与包拯的对唱“要斩要斩实要斩”,苦音腔唱出的如《赶坡》王宝钏所唱“叫来和尚把经念”。但它不能独立构成完整唱段,较多置于[紧二六板]之后或全段行将结束之处。 -
82019-10
[ 词条 ]板式
板式唱腔板眼结构的形式。板式变化体的戏曲唱腔根据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要素形成不同的板眼结构和格式。如散板(自由节拍)、有板无眼(1/4)、一板一眼(2/4)、一板三眼(4/4)等。板式首先从鼓师敲击鼓板的变化中生出来演员演时,鼓左手,右手执鼓楗,碰一下檀板,叫作“一板(强拍),敲一下干鼓(单皮),叫作“一眼(弱拍或次强拍)。秦腔的[慢板],便是碰一下檀板,再均匀地连敲三下干鼓,便构成“板眼眼眼”的“一板三眼”节拍节奏形式。这种“板”“眼”击奏方法,还会随着点法和速度的变化而有许多变化。秦腔[二六板]便是碰一下檀板,再敲一下干鼓构成“一板一眼”的中庸节拍形式。[双锤则又以较快的速度,不碰檀板而用双键敲击干鼓构成“有板无眼”的紧促节拍形式。还有[尖板][哭板][滚白]之类的[散板]板式唱腔,则是鼓师仅仅轻击板鼓配合演员自由行腔,故称为“无板无眼”。这种有规律的节拍变化形式,即称板式。板眼形式 板眼组合是构成秦腔板式的基础、秦腔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四种板眼形式。①一板一眼。节奏形式为2/4,每一小节含一个强拍(板)、一个弱拍(眼),故称“一板一眼”板眼形式。秦腔[慢二六板][碰板二六]即是。②一板三眼。节奏形式为4/4,每一小节含强拍(板)一弱(眼)一次强一弱,故称“一板三眼”板眼形式。秦腔[慢板][中三眼板][快三板]等即是。③有板无眼。节奏形式为1/4或1/8,每一小节含一个强拍(板)而无弱拍(眼)的快速节奏形式,秦腔[紧二六板][叮板],还有紧打紧唱的[双锤带板]即是。④无板无眼。没有固定板眼,也无小节,节奏自由的散板,秦腔[尖板][滚板]包括不带伴奏的新板[清板]等即是。板式类别 秦腔常用板式有[二六板][紧二六板][碰板二六][叮版][慢板][中三眼板][快三眼板][双锤带板][尖板][二倒板][滚板][滚白]等。现代戏中还创造了[二眼板][清板]等新板式。①二眼板。吸收民族音乐的3/4节奏形式创造而成,在一小节里,有一个强拍,两个弱拍,为一板二眼形式,俗称[两眼板],主要突 出唱腔表现人物的民族属性和善歌善舞的性格 特征。秦腔《央金卓玛》唱腔里,就贯穿运用了 [二眼板]的新板式。②清板。在唱腔高潮处,乐队戛然停止伴奏,由演员轻声吟唱,自由发挥, 造成整与散、高与低的强烈对比,对揭示人物内 心矛盾冲突与情感,有独特的表现力。秦腔现代 戏《万水千山》中老大娘所唱“忆往事含悲愤血 泪淌”唱段,其中“血泪淌”三字,便用无伴奏的 [清板]重复唱出。板式作用板式是秦腔唱腔的基础,不同 板式有不同情感表现特性,板式越丰富,唱腔表 现力就越广,揭示人物感情的手段越多。尤其 当各种板式的组合连接在一起,构成成套大段 唱腔时,板式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板式 常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秦腔通常以[尖板] ![慢板]—[慢二六]—[紧二六]—[散板]衔接 顺序为多见,以此形成“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 层次对比序列,并将演唱推向高潮。各种板式组 的形式和 , 与戏中情感的抒发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关联。 -
82019-10
[ 词条 ]《皇封乞丐》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荆乃立、杨岳葆编剧,宁夏秦剧函,首演。本剧讲述了康熙时,宁夏将军赵良栋、为子赵宏斌做百日喜庆,适皇上驾临,一句戏言使将军小少爷变为终身“讨吃”,由此引出一系列戏剧冲突。 -
82019-10
[ 词条 ]民乐园剧场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解放路中段民乐园内。最早为“民乐园礼堂”,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西安帮会头面人物李天子筹资原址建席棚剧场,通称“民乐园”,可纳观众两千余人,有豫剧团在此演出。1950年李天子将剧场卖给狮吼剧团,团长樊粹庭改建。1971年由政府拨款重建。剧场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演员化妆室、放映室组成,为钢筋水泥建筑,观众厅设有座席1200个。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3米,高8米,通面进深14米,舞台空间高度18米。两边设有附台,占地10平方米。台口设有乐池,占地26平方米,演员化妆室占地32平方米。备有扩音、调光、灯具设备。舞台电源负荷为30万伏。装置有大幕、二幕和天幕。剧场长期归西安市豫剧团管理使用,也接待过各地秦腔演出团体。1975年后兼放映电影。 -
82019-10
[ 词条 ]《康熙访宁夏》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姚以壮编剧。须生为主唱做戏。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宁夏知县王链错判一起杀人案,康熙皇帝出巡宁夏,发现此案并平反冤狱。 -
82019-10
[ 词条 ]振声舞台
宁夏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街,为清初所建吕公祠旧址。1932年翻建为戏园,名振声舞台。1935年,成为觉民学社社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银川剧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进行翻盖,成为现代化的大型影剧院。剧场由前厅、休息厅、观众厅、舞台、化妆室、演员休息室、录像映播厅、放映室等组成,系钢筋水泥结构,总面积4450平方米。观众厅可容观众1000余人。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2米,高7米,进深20米,顶高15米。主台两侧设有附台,占地200平方米,台前有乐池,占地40平方米。舞台上部建有天桥,装置吊杆17道,装备有大幕、二道幕、天幕。台口两侧设有灯光楼,装备聚光灯22万伏,台口前装备聚光灯16万伏。是银川市较大的剧院之一。